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教学设计> 正文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四篇】

京叶文秘网 发表于2023-03-08 12:45:02 本文已影响

篇简,读音piān jiǎn,汉语词语,意思是典籍。古代书于竹简,故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4篇

第1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高中生物单细胞生物教学反思

  《单细胞生物》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观察草履虫”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充分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目的。体,通过这节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在课上学生要做的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在接下来的探究实验中用不同的刺激因素(糖、食盐等)刺激草履虫,观察比较草履虫的应激反应,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既能有效的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要求,又能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前松后紧。

  2、探究实验的讨论不是很充分。

  3、如果将草履虫的收集管和伸缩泡处设计成动态课件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教学反思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我准备用3个课时完成。本来我打算用第二课时来开汇报课,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先由学生写出探究方案,全班交流后进行分组实验。但是由于课时进度,实验条件等原因的限制,我还是按照自然教学进度,选择上第一课时,内容包括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及植物细胞作为渗透系统的结构基础——原生质层。本课时知识容量较大,如果只简单按照教材来讲,显得枯燥,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素养。因此,我对这节课做了特别的设计:

  1.自制渗透装置,课堂现场演示渗透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配合flash模拟实验,让学生分析总结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概念,再配合黑板画图,多角度分析水分子的扩散方向,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

  2.设计问题串,从浅入深,层层递进,引起学生思考,再拓展思维,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3.用探究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并用视频验证,让学生直观观察红细胞在三种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情况。视频材料有视觉冲击力,有说服力,让学生印象深刻。

  评课时苏红导师、骨干教师们和一中的生物老师都对我的三个设计表示肯定和赞赏,并总结出以下优点:

  1.教学设计根据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用心设计各教学环节,体现新课程理念。诗句做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每个环节的逻辑性强,过渡自然,整节课内容多却给人感觉很轻松。

  3.课堂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贯彻学生实验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的理念。

  4.教态自然,教学语言清晰,亲和力好,注重课堂细节。

  同时,老师们也很中肯地指出我这节课中存在的不足:

  1.拓展思考第四个问题的提法有不妥之处,最好把问题的提法修正,或者引导学生作答。

  2.课室后排学生观察不清楚教师自制的演示渗透现象的装置,这要采用实物投影辅助或做其他相应的改进,也可以请一两个学生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探究实验结论由学生来提炼。(因为上课时不小心按到键盘空格键,PPT提早出现探究结论。)

  4.教师语言表达中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改进。

  在评课活动的两个小时里,我心里既是欢喜,又是激动,更多的是感慨。欢喜的是老师们细致观察这节课,细心发现很多我自己不知道的闪光点。激动的是老师们给我的课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这对我以后教学进步有莫大的帮助。感慨的是老师们敏锐的洞察力,中肯的点评能力,让我自叹不如。尤其是一中几位年轻老师,他们在苏红老师的培养下,听课评课能力非常强。一个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途径之一就是多听课,多参与评课。如何中肯地评课也是一门学问,这值得我好好学习!

  高中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执教中,基本上体现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内对“变异”这一生物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观察、推测、收集证据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中,首先采用通过出示同学父母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我们哪位同学的父母,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与此同时也回顾了我们的身体特征会遗传。同时也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征,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开课部分的设计不仅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解决了“对典型特征的认识”。

  接着采用先让学生找找与父母间的不同、与同学间的不同,统计班级同学的特征差异,当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感性事实信息后,就在相应的环节穿插引导学生“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量事实信息的交流、碰撞,让学生信服地概括出:人与人具有不同的特征,植物同一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也是如此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

  教学始终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课前我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本课依然存在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首先,在备课中应该“备语言”,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教师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进程。其次,在概括具体概念的环节,我应该更加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碰撞时间。

看了<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物老师教学反思

2.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学反思案例

3.高中生物学教学反思范文3篇

4.高二的生物教学反思

5.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6.高中学生物考试反思范文

7.2019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第2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反思之一: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反思之二: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反思之三:

  教师的角色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  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生物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反思之四: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

  篇二: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 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2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 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 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3.2 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3 记学生见解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 top ”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3.4 记再教设计 通过梳理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篇三: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生物。

  第三,课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生物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第3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幼儿中班音乐欣赏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但是传统音乐教学的难点是教学手段单一,操作性不强,幼儿难以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这里提到的多感官通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知觉等。其中听觉为主要通道,音乐欣赏当然强调以听为主,余者为辅助通道。各种辅助通道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运动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运动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随音乐做动作、唱歌、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开展一定情景性的游戏等方面。这是一种最常用而且最易为幼儿接受和理解的辅助通道,让幼儿置身于音乐作品的角色情节中,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们引导幼儿玩小鱼和水草的游戏,通过游戏中水草舞蹈→小鱼跑来探望水草→水草继续生长→小鱼探望水草并与水草道别,水草收起枝条休息这样一个情节,让幼儿在随乐的动作中感受了曲中ABAB的段落结构,以及每一段的不同情趣。

视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视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用幼儿理解的图示与图谱表现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乐曲的故事情节。

在欣赏音乐作品《啄木鸟》时,我用四棵苹果树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我巧妙地用听音乐绘制心形树冠来表现第一段音乐的平稳、流畅,又用树干上的三个虫眼表现第二段音乐中跳跃的×××节奏,幼儿在美术作品的帮助下更形象地感知了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在对曲子的把握上显得更为轻松了。

语言知觉的运用

语言知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恰当地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故事、儿歌进行烘托,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形象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风格及艺术背景。

如:聂耳的《金蛇狂舞》是一首情绪欢腾激越的乐曲,象征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B段音乐有明显的对答乐句,且“越说越短”越说越情绪高昂,使人联想起中国狮舞中狮子争绣球的场面。由于整个曲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在理解的时候我加入了诗歌《闹新春》,让幼儿在按节奏朗诵诗歌的同时,从儿歌的语言节奏中找到曲子所要展现的欢腾激越的乐曲结构。通过文学作品的辅助作用,有效强化幼儿的音乐感受和音乐享受。

但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感官通道在音乐欣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研究。

问题一:过分追求多感官通道运用,反而淡化了幼儿对音乐思想内涵的理解。

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为了让幼儿感受曲中浓浓的热带海洋气息,我绘制了精美的海岛风光图,并将曲中的主要节奏巧妙地设计在椰子树里,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来欣赏图片。在此基础上,我还请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海边嬉戏的场景,再请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听音乐后的感受。原以为整个活动中视觉通道、运动觉通道、语言知觉通道都用上了,孩子对音乐的印象会很深,对音乐的把握能力、理解能力会很好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对音乐有深刻的印象.很多孩子都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们玩海边的游戏了。”“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

音乐欣赏中多种感官通道的运用不是“万能钥匙”,还需要老师深刻理解音乐内涵,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只有结合了优秀作品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灵活把握各种感官参与的“度”,才能使各感官充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从而感受音乐内涵,使幼儿在欣赏中提高对艺术感悟能力,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问题二:感官通道运用不当,反而束缚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对音乐自由的想象。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先听音乐播放了一段表现《水族馆》内容的录像,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录像里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接着我提示道:“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是:“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为了得到更多不一样的答案,我追问道:“还有呢?谁有不一样的想法?”孩子们都茫然地看着我,继续重复刚才的答案。孩子们的思维全局限在了刚才观看的画面上、没有感受到乐曲中所表达的诡异、神秘意境。而当我把这段音乐无意间播放给了邻班的孩子听时,他们有的说“像是仙女来了”,有的说“这听着很黑”,有的说“像小蛇在追我”,还有的说“像在一个黑黑的山洞里”……对音乐的感受力反而高于实验组的幼儿。

反思:

我们要允许并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问题三:低幼阶段,多感官通道的运用使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感到不知所措。

如在引导小班幼儿欣赏《加沃特舞曲》时,我设计了小免子、大熊、小老鼠等形象引导幼儿听音乐按节奏在不同小动物的脚印上走, 以表现曲中的不同段落节奏的不同和情趣。但操作时我发现孩子们手忙脚乱,眼睛跟不上小动物走的频率,往往听了音乐忘了模仿小动物走,而模仿了小动物走路则乐在其中,全然忘记了音乐的引导。在我“费尽心思”的引导下,他们的眼神困惑,手忙脚乱。整个活动孩子在表演,在模仿小动物,却一点也没有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反思:

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对于低幼阶段的幼儿,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以上只是我运用多感官通道参与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中的几点疑惑和反思

幼儿感知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分析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结构形式、乐器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表现兔子和乌龟时的表现力,进一步引导幼儿领悟音乐的内涵——勤恳、努力使人进步,骄傲、偷懒使人落后。《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是幼儿熟悉的。开始欣赏时,老师的引导语是“听听音乐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这句欣赏音乐的引导语,说得很恰当,这次音乐欣赏本来应当是听音乐“讲”故事,引导幼儿从听音乐中感受兔子和乌龟的情绪情感、活动特点,从而了解故事情节。领悟音乐的内涵。遗憾的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幼儿没有安静地听音乐.而是迫不及待地做兔子跳和乌龟爬的动作。注意力没有放在听音乐上,老师也没有提示幼儿要安静、注意力集中地听音乐。音乐播放完毕.老师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情节.也让幼儿表演了骄傲和失望的表情。可惜的是。这些语言表述和动作表现都是来自幼儿已知的故事情节。与欣赏音乐无关。幼儿没有认真地听音乐.怎么能从音乐中感知兔子骄傲、乌龟勤恳。兔子失败、乌龟胜利等情绪情感表现呢?在播放音乐的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由两位老师带着,幼儿随着音乐一组做兔子跳的动作,一组做乌龟爬的动作。整个活动,老师在引导幼儿分辨速度快慢方面做得比较充分,但作为音乐欣赏活动,又用沙漏又做动作,只是使幼儿知道兔子动作快乌龟动作慢,这样的欣赏效果,从幼儿得到的发展来看,是不是太单薄了。学前教育·幼教版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主要是从听觉得来的内心情感活动,以及对音乐艺术表现的感知、想像和领悟,它不像唱歌、舞蹈有明显的外在表现,这往往使得老师不容易了解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对音乐的情绪情感、内容,感受、领悟了多少,难以衡量和把握音乐欣赏的效果。因此,可以在幼儿安静地、注意力集中地听音乐,并获得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语言表述或肢体动作来表达欣赏音乐的内心感受,特别是那些使幼儿获得情感激动的欣赏活动。幼儿会迫不及待地想表现。这时,应当给幼儿留有表达、交流内心感受的机会,这对幼儿的欣赏兴趣和能力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语言表述和肢体动作只是引导幼儿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辅助手段,用简练的语言、轻微的动作略加示意就可以了,不要使其喧宾夺主,更不要把音乐欣赏与音乐伴随下活动混同起来。音乐欣赏与音乐伴随下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音乐欣赏重要的是听音乐、感受音乐、唤起联想想像、领悟音乐;而音乐伴随下活动是在熟悉音乐的情况下,合着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运用美化的肢体活动表现音乐的情绪情感。在这里,还有必要作一下澄清,音乐欣赏与音乐游戏、舞蹈、律动,在动作与音乐的关系,以及活动的要求方面也是不同的:音乐游戏是用音乐指挥、制约游戏活动。按照音乐的要求做游戏;舞蹈中有一定的舞蹈“语汇”,舞蹈动作是美化了的肢体动作,是与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珠联璧合,来共同表达内容、情绪情感的,因此人们称“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律动,顾名思义就是韵律性活动,是在音乐伴随下的基本动作,包括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律动也是要求幼儿随着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情绪情感合拍地做动作。在幼儿园常常用律动作为音乐伴随下活动的基本练习。或在组织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始或结束时,进行韵律性活动。既进行肢体活动,又营造优美的音乐氛围。可见,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音乐欣赏、唱歌、舞蹈、音乐游戏、律动、节奏乐等,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听的、唱的、动的、奏的,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为的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第4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0篇简短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1)班和(4)班、初一(1)班和(3)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教案7个。课虽说不太多,但是兼顾中学里最大和最小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初一和高三各有一个A、B班,进度也不尽相同,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第二学期,高三有单独的模拟考试重新调整课表,要做到两头都不耽误,确是煞费苦心,但是我却做到了。为了不影响初一的期末复习,我毅然牺牲了高三教师享有的云南之旅。

虽然主任跟我说,工作重点在高三,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有着很高的热情,我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求心理,认真上每一节课,尤其是实验、实习更是马虎不得,必须有板有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习惯。但是我与初一的学生接触得少,沟通少,学生有问题不能及时找到我,多少会对学生的成绩有影响。05年10月,刘国华老师因为处理交通事故,他所教的初一、初二的生物课也是由我代上,每周二十多节,几乎到了极限,繁忙并充实着。

对于高三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全面复习,狠抓落实

接受2019年高考的教训,深入理解课本,全面复习,绝不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我清晰地记得,去年高考理综卷中考到了“细菌生长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在昌平区所抽取的几百份试卷中竟无一人做对。我敢说,没有一个高三生物老师、没有一个高三考生没有复习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但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只有一个: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不够。高考与会考的角度不同:我认为会考考的是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覆盖面广;而高考中生物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较偏,所考的知识未必是重点或者说是人们认为不太重要的。比如05年考到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所以在本学年的复习中做到夯实基础,全面复习,不管是课文还是旁栏思考题或是实验,都认真对待,认真理解。

二、绝对不搞题海战术

通过做适量的精选的习题和考试狠抓落实,对错题不仅更正,还要做出书面分析,并建立档案。2019年10月20日成功为全区生物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推出的生物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课《典型错题讲评》,在2019年高中生物示范校复评中讲了一节复习课《基因工程》,并获得听课教师的好评。我们学科组分工合作,把精选的试题编成昌平二中练习册,我负责《高三生物》(必修第一册)的编写工作,近2万字。

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我深信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双边活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向来钉是钉,铆是铆,从不“抹稀泥”。遇到疑惑的问题总是保持一颗亢奋并渴求的心态,有时为了一个名词查阅大量的书籍、报刊或借助网络或求助于学识丰富的专家,把问题搞定,并且抄写下来或打印出来留做资料。有了这种心态,我喜欢学生向我提出问题,提出质量高的问题。有时就是学生的某个问题或是想法,激励我不断地学习、积累,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或是使我对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即使不是我教的班的学生也经常来向我问题,我也乐于占用休息时间多和学生交流。

利用课余时间,我收集大量整理了大量的历年生物高考题和各城区的模拟试题,并进行分析。制作教学课件,在学校的评比中获得校级评比一、二、三等奖;课件《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举办的“第二届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四、团结合作,加强学科间沟通

在高三复习的后一阶段,就要进行理科综合训练,我们主动与物理、化学教师沟通,从题型训练,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在某些城区的模拟卷子的使用上意见达成一致。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五、关于实验

实验题目高考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对于没有条件做的实验,我借助录像片、照片。比如,我们生物教研组曾去锦绣大地参观,用数码相机留下不少影像资料。比如,二氧化碳发生器、组培设备及流程,课堂上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选了不同类型的高考实验题,让学生分析知识点,考的形式、角度,从而对高考试题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推荐访问:简短 反思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