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8篇

京叶文秘网 发表于2024-03-29 12:50:01 本文已影响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8篇,供大家参考。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8篇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1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完成。

试题: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战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9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成、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者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发扬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华民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的全面抗日战争宣告胜利了,这是自1840起中国对外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全面的胜利。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国内思想认识的统一

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爆发的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彻底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加之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胜出,以及此后沙俄因种种无暇东顾,中日矛盾超过了中国与俄国这个宿敌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中国与帝国主义矛盾之最。甲午惨败,使大清举国上下为之一振,开始试图维新以自救。至庚子国变后,清廷推行新政,国内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但一二十一条及青岛事件,国内反日情绪逐渐高涨。随着1930年(民国十九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的胜出,国内政治格局逐渐趋于平稳。而于1931年9月18日爆发的“九一八”事变,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28的“一·二八”事变,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至5月的长城抗战及《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全国军民的反日情绪。张学良和杨虎城于36年12月12日上午为西安事变向全国发出通电即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即中日之矛盾已为当时社会矛盾之首。国内诸公多以认定日本为中国心腹之大患,民间亦以反日、抗日为第一之诉求。

二、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8月1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莫斯科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随后于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并于同年12月9日在北平发动数千学生年举行爱国游行和活动。

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人民中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震惊中外,为国内**可能之导火索,亦为统一抗战可能之转机。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经各方斡旋于26日蒋中正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六项协议。

此后双方多次谈判,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三、 两个战场的配合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各派系放弃内斗,一致对外。为应对日军在上海的进攻,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中央军及各派系部队共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60万人以上,组织了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除此之外还组织了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等多次会战战役。尽管在战术层面上,历次会战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使日军遭受了较大的损失,破灭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尤其是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事迹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激情,平型关大捷更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1939年12月上旬开始直至1940年2月间还组织了抗战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全国性的大规模反攻作战——1939国军冬季大反攻,这是抗战第一个伟大高潮。

除面战场的浴血奋战,以中共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有效的进行了配合。

由于国府高层及国军将领军事思想仍旧停留在一战的阵地战上,加之并未认识到抗战是长期的,虽对在个别训令中曾命来不及撤离、仍留在敌占区内的部队及前线部队“施行游击战,袭击敌军后方”,但在抗战初期对非常规战并不关注。华北敌后游击队的蓬勃发展及其对台儿庄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开始认识到游击战对抗战的重要意义。38年11月25日至28日,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特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决以我三分之一力量投入敌人后方”的训示,并令“各战区将前方地区划分为若干游击区,并指派有力部队担任游击,从事敌后作战。”为扩大游击效果,还于39年1月变更“国军”战斗序列,增设冀察、鲁苏两个战区,命第51军挺进山东,命第69军、第97军挺进河北,进行游击作战。与此同时,决定按中共建议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致电延安中共,要求派干部任教官,负责教授和训练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和游击战的政治工作。由于国军以正规战的作战指导进行游击战及国军正规部队囿于其性质及传统作风其敌后游击并未得到应有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中共的领导下,鉴于太原会战中与日军进行阵地战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加之中共部队长期以来没有大规模阵地战的经验,于是在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发展壮大、着眼于战后的指导思想下,放眼敌后战场,大力建立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开辟,钳制故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敌人手脚,遏制敌人战略进攻势头。这不但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而且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战略包围为战略反包围,构成了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两个战场同时存在,分散了敌人的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正面战场的坚持,敌后战场的强大,它们组合在一起使日军陷人长期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四、 对抗战事业的坚持不懈

尽管在七七事变之前,国府的对日政策一直是避免全面开战,忍让妥协,但双十二事变的发生使蒋中正清晰的认识到抗战亦是不可避免的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诚如蒋公于1937年7月17日庐山讲话发表的《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7月31日晚,蒋介石公开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称:“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虽如汪兆铭之低调俱乐部等少数人投敌卖国,但国府从南京迁武汉,旋徙重庆,未有放弃抵抗。当时之中国,未有一人威望及蒋公者,一旦投降,则各路诸侯旋即分崩离析。虽未弃和戎之愿,亦未舍抵抗之心。

随战局之开展,未如预想之不可抗拒,则举国战意高涨,沦陷之同胞,亦未言放弃。

五、 有限的战前准备

在抗战爆发前,国府在对日战争上多少也做了些准备,虽十分有限,但对抗战仍有一定帮助。

1932年日军侵略淞沪,南京国民政府即认识到东部易受攻击,很不安全。同年7月,军政部就兵工厂布局问题曾提出:“依国防形势论,全国军用各厂须在平汉路、粤汉路以西交通便利之地,而置重点于长江、长城间。”尔后便将军工企业重心西移,开始在内地营建重工业工厂。34年12月底,蒋介石派遣贺国光入川,整理四川的政治、军事,开始经营西南。35年4月,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在四川,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主席,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34年2月,国民党中央决议设立西康建省委员会,任命刘文辉为委员长。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成立,将西康建省正式提到日程上来。这也是战略后方建设的一部分。

1935年11月,国民党在五大之后对日政策逐渐强硬。同时,实行了币制改革,并得到了大量的外国货款,开始实施前些年设计的经济建设计划。1936年底,国民政府制定国防交通建设计划,使交通建设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公路干线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为了加强战时军队和军用物资的调运,津浦、京沪、沪杭甬、浙赣、陇海、平汉、粤汉等重要铁路共计增设军用站台、军用岔道达20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军车的停靠和各种重武器的搬运,大大加强了战时的军运能力。各铁路干线都储备了可供使用1年以上的铁路器材和燃料,并修建了防空壕和地下室。国民政府亦积极帮助闽、粤、桂、鲁、川、滇、黔等省修建联络公路。同时,国民政府还注意了汽车的发展,积极推行购进和维修工作,并在长沙、南京、汉口、南昌等地设立了汽车机械厂、汽车配件厂和轮胎厂。抗战开始之后,国民政府建成的交通系统便发挥了效力。尤以铁路建设成绩显著,贯通不久的平汉、粤汉和广九铁路成为抗战初期中国重要的陆上通道。当时中国军队80%的补给靠这条路北运。中国从国外购买的全部轻重武器、弹药、器材由香港进口后,再由这条铁路运往东南战场。

35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兵役法》。36年9月8日,国民政府颁布征兵令:“东邻肆虐,侵我疆土,自非全民奋起,全力抵抗,不足以保卫国家之独立,维护民族之生存。在此非常时期,凡属兵役适龄之男子,均有应征入营服行兵役之义务。兹特依《兵役法》第三条之规定,着由行政院转饬各兵役主管机关,得随时征集国民兵,俾资服役,而固国防。”到当年底,共征集5万新兵入营。这是征兵之始。义务兵役制的推行,使正面战场的兵源不断得到补充。从1937年到1945年,各省征募人数共达14049024人,保证了抗战的兵力。在民众中推行军事训练,主要进行壮丁训练和学生军训。

从1928年底到193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六次提出整军方案,五次制定整编计划。除调整了东北军10个师、。整理了广东10个师、川康26个师9个独立旅外,仅调整了15个师、整理了24个师。与计划调整、整理120个师的目标相距甚远。33年长城抗战之后,德国军事总顾问弗采尔就深感中日两军装备悬殊,指出中国军队“步兵必须有精利可恃武器,方能于攻击及防御时有良好成绩”,“兵器不良,实为陆军自趋灭亡途径”。为改变现状,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出国考察军事,聘请外国顾问来华训练特种兵,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多次研究制定中国陆军发展计划草案。1935年后经过整理建设,特种兵的系统才初步形成。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对海军和空军都进行了建设,作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在抗日战争之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结合敌情、地形和武器装备进行演习,是国民政府对日准备抵抗作战的一项内容。为此,陆、海、空军都进行了演习,尤其是陆军的防空演习成效较大。

国民政府整理建设要塞工作始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时。32年2月,为防日军舰沿江进犯、拱卫首都,在军政部内成立江阴、()镇江、江宁各区要塞实施委员会。同年12月,在参谋本部内成立城塞组。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首先对江宁、镇江、江阴要塞进行整理。32年5月淞沪协定签订之后,国民政府认为“现在外侮亟亟不可终日”,乃对要塞继续整理,并制订要塞五年整备计划。该计划以中国中部(北自黄河、南迄甬江)为中心,以长江为重点。后来考虑到为保障山东半岛的安全,防敌自山东沿海登陆,又分别在青岛、龙口、烟台设立守备区;又虎门是广东的门户,原设有工事,为防敌进犯,此处要塞加强警备。对日防御的国防工事,修筑的基本方针是以长江、铁路为轴线,以交通要点为中心而进行的。国民政府构筑的国防工事对后来抵御、阻滞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发挥了一些作用。尤其是鲁南的国防工事在后来的台儿庄会战中发挥了相当作用。湖北省境内的工事在后来的武汉会战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国防工业建设是为国防准备物质基础,是国民政府准备抗战的一项重要内容。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为应付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在兵工生产方面做了拟定兵工生产计划,将沿海工厂西迁,统一枪、弹制式,进口先进设备,降低成本,增加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六、 国际援助 抗战爆发后,国府迟迟不向日本宣战,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绕开中立法以获得国际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迅速向日宣战,与美英成为盟国,更加方便的得到军用物资。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日本虽国力强大但其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我国国力虽相对薄弱,但我们的反侵略的战争却是进步的,正义的。它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同情。日本的侵略行为伤害并威胁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他得不到国际的同情和援助,而我国的反侵略战争却获得了国际的广泛支持。

国际上的对华援助,对中国抗战起了壮大抗日力量、鼓舞中国民心士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防止蒋介石政府的妥协投降、坚持抗战起了良好的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并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质援助。毛泽东曾说:“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

七、 日本种种失误

日本自二·二六之后,军队逐渐控制政府,而陆军部、海军部、民政党、政友会等各方的角力使日本政局动荡不安,对华政策也在经济侵略及武力征服之间摇摆不定。基于日本海陆之争,在战略上做出了陆军北进,海军南下,中间征服中国的方针。日本陆海军的假想敌分别是苏联陆军和美国海军,虽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之一,每年都进行军事推演,但其认为陆海军仅一部就可以征服中国,未能正确判断敌我力量。同时其一直寄希望于功毕一役,或蒋介石的投降。其对华战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7月8日,参谋本部石原莞尔少将即作出指示“为了防止事件扩大,要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但随着军部少壮派的反对及关东军、中国驻屯军的不听指挥,事件进一步升级,不扩大方针宣告破产。

被誉为陆大惨淡经营几十年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位战略家的石原莞尔曾说:“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7月18日会议上甚至提出“此时应断然将我华北全部驻军一举撤至山海关满洲国境。然后由近卫首相亲自飞往南京与蒋介石促膝交谈,解决日华问题。”但遭到了坚决反对。

日本一方面希望中国投降,快速结束战争,但另一方面又宣布不接受国民政府及蒋介石的和谈,加深了蒋介石的抗战决心。

11月7日命令第10军等扫灭上海附近敌人,然10军19日即扑向南京(此际参谋本部未考虑南京问题),至12月1日参谋本部才发布了攻取南京的命令。

在军备上,日本海军虽是世界一流的,但陆军仍旧停留在一战时期。在陆军中提倡武士道精神,万岁冲锋等。

在中国东北,关东军这只日军精锐的目标又是苏联,反散了对华军力。

八、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无限拉长战线,使兵力更加分散,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潭。

九、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及苏联出兵东北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打破了日本本土决战、一亿玉碎的幻想,使日本高层放弃了有条件投降的愿望。

参考书籍:《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

《大东亚战争全史》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3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完成。

试题: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

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战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9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成、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者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发扬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4

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

导语:写思想汇报要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不要长篇大段地抄录党章、报告、领导讲话和报刊文章的内容,防止形式主义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1 尊敬的党组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列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去独自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胜算几率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

毛泽东同志就曾打比方说,中国就像一口大缸,日本人想用半桶水就把大缸填满,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乐观与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中国政治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民族觉醒和有效的政治动员所取代。这种表面不起眼而实际影响深远的变化,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能够组织起全民族的抵抗。这就有效地弱化了不利于我的“敌强我弱”的一面,而强化了有利于我的“敌小我大”的一面。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累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并凝聚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力量。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夺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20××年××月××日

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2 敬爱的党组织:

9月3日,是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追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缅怀抗战英烈的不朽功勋,我们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发愤图强。绝不能超然自得、顾盼自雄。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四个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之久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奋战中,付出了重大牺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情、支持的结果。比如,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愤图强,追逐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我们要切实看到,虽然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努力把“中国梦”变为现实。但要全面实现“中国梦”,仍须经历艰难漫长的旅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持立足新起点,不断创造新业绩。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奋斗目标,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党一心、全军一心、全民一心,团结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护国。习同志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富国与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两大基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没有富国,衣食尚忧,难以强军;没有强军,国家失去安全护佑,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富国。可以说,强国梦包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强国梦。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经济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把国防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20××年××月××日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5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梁源中小 曹燕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在经历走过来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而歌唱。

通过大阅兵,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庆典开始时,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了整个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习近平主席肃立在敞篷车的正中央驶过金水桥,向海陆空三军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习主席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 70周年的国庆阅兵庆典,激起了我们滚滚心潮!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多少的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啊!伴随着共和国逐步发展壮大的步伐,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带领下,发扬光大我国优良传统的美德。 2015年9月3日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节日。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泸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的抗战。

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中国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现在强大的新中国。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还是在百团大战中,是无数的战士们抛颅头,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他们向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我们自豪,我们中华的儿女;我们拼搏,我们将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6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梁源中小 曹燕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在经历走过来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其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为有一个坚强的祖国而歌唱。

通过大阅兵,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庆典开始时,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了整个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习近平主席肃立在敞篷车的正中央驶过金水桥,向海陆空三军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习主席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 70周年的国庆阅兵庆典,激起了我们滚滚心潮!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多少的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啊!伴随着共和国逐步发展壮大的步伐,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带领下,发扬光大我国优良传统的美德。 2015年9月3日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节日。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泸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的抗战。

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中国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现在强大的新中国。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还是在百团大战中,是无数的战士们抛颅头,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他们向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我们自豪,我们中华的儿女;我们拼搏,我们将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7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务大臣重光葵及军方代表、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华民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的全面抗日战争宣告胜利了,这是自1840起中国对外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全面的胜利。中国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国内思想认识的统一

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爆发的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彻底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加之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胜出,以及此后沙俄因种种无暇东顾,中日矛盾超过了中国与俄国这个宿敌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中国与帝国主义矛盾之最。甲午惨败,使大清举国上下为之一振,开始试图维新以自救。至庚子国变后,清廷推行新政,国内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但一二十一条及青岛事件,国内反日情绪逐渐高涨。随着1930年(民国十九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的胜出,国内政治格局逐渐趋于平稳。而于1931年9月18日爆发的“九一八”事变,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28的“一·二八”事变,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至5月的长城抗战及《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的签订极大地刺激了全国军民的反日情绪。张学良和杨虎城于36年12月12日上午为西安事变向全国发出通电即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即中日之矛盾已为当时社会矛盾之首。国内诸公多以认定日本为中国心腹之大患,民间亦以反日、抗日为第一之诉求。

二、 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8月1日,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莫斯科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建议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随后于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并于同年12月9日在北平发动数千学生年举行爱国游行和活动。

瓦窑堡会议后,共产党一方面积极促进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全国人民中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国民党上层领导人和军队将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震惊中外,为国内**可能之导火索,亦为统一抗战可能之转机。12月17日,斯大林指示中共,考虑到蒋介石可能成为未来中国抗日力量的重要领导人,希望放蒋。经过内部争辩后,原执意杀蒋中正的中共决定服从斯大林的指示,遂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的协商。经各方斡旋于26日蒋中正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六项协议。

此后双方多次谈判,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三、 两个战场的配合

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各派系放弃内斗,一致对外。为应对日军在上海的进攻,国民党方面先后投入中央军及各派系部队共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60万人以上,组织了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除此之外还组织了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等多次会战战役。尽管在战术层面上,历次会战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使日军遭受了较大的损失,破灭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尤其是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事迹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激情,平型关大捷更是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1939年12月上旬开始直至1940年2月间还组织了抗战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全国性的大规模反攻作战——1939国军冬季大反攻,这是抗战第一个伟大高潮。

除面战场的浴血奋战,以中共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为主导的敌后战场有效的进行了配合。

由于国府高层及国军将领军事思想仍旧停留在一战的阵地战上,加之并未认识到抗战是长期的,虽对在个别训令中曾命来不及撤离、仍留在敌占区内的部队及前线部队“施行游击战,袭击敌军后方”,但在抗战初期对非常规战并不关注。华北敌后游击队的蓬勃发展及其对台儿庄胜利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开始认识到游击战对抗战的重要意义。38年11月25日至28日,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在会上“特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决以我三分之一力量投入敌人后方”的训示,并令“各战区将前方地区划分为若干游击区,并指派有力部队担任游击,从事敌后作战。”为扩大游击效果,还于39年1月变更“国军”战斗序列,增设冀察、鲁苏两个战区,命第51军挺进山东,命第69军、第97军挺进河北,进行游击作战。与此同时,决定按中共建议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致电延安中共,要求派干部任教官,负责教授和训练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和游击战的政治工作。由于国军以正规战的作战指导进行游击战及国军正规部队囿于其性质及传统作风其敌后游击并未得到应有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中共的领导下,鉴于太原会战中与日军进行阵地战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加之中共部队长期以来没有大规模阵地战的经验,于是在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发展壮大、着眼于战后的指导思想下,放眼敌后战场,大力建立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开辟,钳制故人大量有生力量,捆住敌人手脚,遏制敌人战略进攻势头。这不但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挽救了抗战危局,促进战略防御阶段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而且打乱了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战略包围为战略反包围,构成了对日军两面夹击的有利战略态势。两个战场同时存在,分散了敌人的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正面战场的坚持,敌后战场的强大,它们组合在一起使日军陷人长期战争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四、 对抗战事业的坚持不懈

尽管在七七事变之前,国府的对日政策一直是避免全面开战,忍让妥协,但双十二事变的发生使蒋中正清晰的认识到抗战亦是不可避免的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诚如蒋公于1937年7月17日庐山讲话发表的《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7月31日晚,蒋介石公开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称:“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

虽如汪兆铭之低调俱乐部等少数人投敌卖国,但国府从南京迁武汉,旋徙重庆,未有放弃抵抗。当时之中国,未有一人威望及蒋公者,一旦投降,则各路诸侯旋即分崩离析。虽未弃和戎之愿,亦未舍抵抗之心。

随战局之开展,未如预想之不可抗拒,则举国战意高涨,沦陷之同胞,亦未言放弃。

五、 有限的战前准备

在抗战爆发前,国府在对日战争上多少也做了些准备,虽十分有限,但对抗战仍有一定帮助。

1932年日军侵略淞沪,南京国民政府即认识到东部易受攻击,很不安全。同年7月,军政部就兵工厂布局问题曾提出:“依国防形势论,全国军用各厂须在平汉路、粤汉路以西交通便利之地,而置重点于长江、长城间。”尔后便将军工企业重心西移,开始在内地营建重工业工厂。34年12月底,蒋介石派遣贺国光入川,整理四川的政治、军事,开始经营西南。35年4月,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主席。在四川,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主席,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34年2月,国民党中央决议设立西康建省委员会,任命刘文辉为委员长。35年7月,西康建省委员会在雅安正式成立,将西康建省正式提到日程上来。这也是战略后方建设的一部分。

1935年11月,国民党在五大之后对日政策逐渐强硬。同时,实行了币制改革,并得到了大量的外国货款,开始实施前些年设计的经济建设计划。1936年底,国民政府制定国防交通建设计划,使交通建设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公路干线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为了加强战时军队和军用物资的调运,津浦、京沪、沪杭甬、浙赣、陇海、平汉、粤汉等重要铁路共计增设军用站台、军用岔道达20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军车的停靠和各种重武器的搬运,大大加强了战时的军运能力。各铁路干线都储备了可供使用1年以上的铁路器材和燃料,并修建了防空壕和地下室。国民政府亦积极帮助闽、粤、桂、鲁、川、滇、黔等省修建联络公路。同时,国民政府还注意了汽车的发展,积极推行购进和维修工作,并在长沙、南京、汉口、南昌等地设立了汽车机械厂、汽车配件厂和轮胎厂。抗战开始之后,国民政府建成的交通系统便发挥了效力。尤以铁路建设成绩显著,贯通不久的平汉、粤汉和广九铁路成为抗战初期中国重要的陆上通道。当时中国军队80%的补给靠这条路北运。中国从国外购买的全部轻重武器、弹药、器材由香港进口后,再由这条铁路运往东南战场。

35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兵役法》。36年9月8日,国民政府颁布征兵令:“东邻肆虐,侵我疆土,自非全民奋起,全力抵抗,不足以保卫国家之独立,维护民族之生存。在此非常时期,凡属兵役适龄之男子,均有应征入营服行兵役之义务。兹特依《兵役法》第三条之规定,着由行政院转饬各兵役主管机关,得随时征集国民兵,俾资服役,而固国防。”到当年底,共征集5万新兵入营。这是征兵之始。义务兵役制的推行,使正面战场的兵源不断得到补充。从1937年到1945年,各省征募人数共达14049024人,保证了抗战的兵力。在民众中推行军事训练,主要进行壮丁训练和学生军训。

从1928年底到193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六次提出整军方案,五次制定整编计划。除调整了东北军10个师、。整理了广东10个师、川康26个师9个独立旅外,仅调整了15个师、整理了24个师。与计划调整、整理120个师的目标相距甚远。33年长城抗战之后,德国军事总顾问弗采尔就深感中日两军装备悬殊,指出中国军队“步兵必须有精利可恃武器,方能于攻击及防御时有良好成绩”,“兵器不良,实为陆军自趋灭亡途径”。为改变现状,国民政府多次派人出国考察军事,聘请外国顾问来华训练特种兵,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多次研究制定中国陆军发展计划草案。1935年后经过整理建设,特种兵的系统才初步形成。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民政府对海军和空军都进行了建设,作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并在抗日战争之初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结合敌情、地形和武器装备进行演习,是国民政府对日准备抵抗作战的一项内容。为此,陆、海、空军都进行了演习,尤其是陆军的防空演习成效较大。

国民政府整理建设要塞工作始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时。32年2月,为防日军舰沿江进犯、拱卫首都,在军政部内成立江阴、()镇江、江宁各区要塞实施委员会。同年12月,在参谋本部内成立城塞组。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首先对江宁、镇江、江阴要塞进行整理。32年5月淞沪协定签订之后,国民政府认为“现在外侮亟亟不可终日”,乃对要塞继续整理,并制订要塞五年整备计划。该计划以中国中部(北自黄河、南迄甬江)为中心,以长江为重点。后来考虑到为保障山东半岛的安全,防敌自山东沿海登陆,又分别在青岛、龙口、烟台设立守备区;又虎门是广东的门户,原设有工事,为防敌进犯,此处要塞加强警备。对日防御的国防工事,修筑的基本方针是以长江、铁路为轴线,以交通要点为中心而进行的。国民政府构筑的国防工事对后来抵御、阻滞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发挥了一些作用。尤其是鲁南的国防工事在后来的台儿庄会战中发挥了相当作用。湖北省境内的工事在后来的武汉会战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国防工业建设是为国防准备物质基础,是国民政府准备抗战的一项重要内容。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为应付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在兵工生产方面做了拟定兵工生产计划,将沿海工厂西迁,统一枪、弹制式,进口先进设备,降低成本,增加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六、 国际援助 抗战爆发后,国府迟迟不向日本宣战,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绕开中立法以获得国际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迅速向日宣战,与美英成为盟国,更加方便的得到军用物资。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日本虽国力强大但其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我国国力虽相对薄弱,但我们的反侵略的战争却是进步的,正义的。它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同情。日本的侵略行为伤害并威胁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他得不到国际的同情和援助,而我国的反侵略战争却获得了国际的广泛支持。

国际上的对华援助,对中国抗战起了壮大抗日力量、鼓舞中国民心士气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防止蒋介石政府的妥协投降、坚持抗战起了良好的作用。许多国家的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并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质援助。毛泽东曾说:“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

七、 日本种种失误

日本自二·二六之后,军队逐渐控制政府,而陆军部、海军部、民政党、政友会等各方的角力使日本政局动荡不安,对华政策也在经济侵略及武力征服之间摇摆不定。基于日本海陆之争,在战略上做出了陆军北进,海军南下,中间征服中国的方针。日本陆海军的假想敌分别是苏联陆军和美国海军,虽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之一,每年都进行军事推演,但其认为陆海军仅一部就可以征服中国,未能正确判断敌我力量。同时其一直寄希望于功毕一役,或蒋介石的投降。其对华战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7月8日,参谋本部石原莞尔少将即作出指示“为了防止事件扩大,要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但随着军部少壮派的反对及关东军、中国驻屯军的不听指挥,事件进一步升级,不扩大方针宣告破产。

被誉为陆大惨淡经营几十年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位战略家的石原莞尔曾说:“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惩罚中国,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如果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的意图”。7月18日会议上甚至提出“此时应断然将我华北全部驻军一举撤至山海关满洲国境。然后由近卫首相亲自飞往南京与蒋介石促膝交谈,解决日华问题。”但遭到了坚决反对。

日本一方面希望中国投降,快速结束战争,但另一方面又宣布不接受国民政府及蒋介石的和谈,加深了蒋介石的抗战决心。

11月7日命令第10军等扫灭上海附近敌人,然10军19日即扑向南京(此际参谋本部未考虑南京问题),至12月1日参谋本部才发布了攻取南京的命令。

在军备上,日本海军虽是世界一流的,但陆军仍旧停留在一战时期。在陆军中提倡武士道精神,万岁冲锋等。

在中国东北,关东军这只日军精锐的目标又是苏联,反散了对华军力。

八、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结果无限拉长战线,使兵力更加分散,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潭。

九、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及苏联出兵东北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打破了日本本土决战、一亿玉碎的幻想,使日本高层放弃了有条件投降的愿望。

参考书籍:《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大本营陆军部摘译》

《大东亚战争全史》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意义和基本经验篇8

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

导语:写思想汇报要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不要长篇大段地抄录党章、报告、领导讲话和报刊文章的内容,防止形式主义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1 尊敬的党组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列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去独自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胜算几率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

毛泽东同志就曾打比方说,中国就像一口大缸,日本人想用半桶水就把大缸填满,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乐观与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中国政治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民族觉醒和有效的政治动员所取代。这种表面不起眼而实际影响深远的变化,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能够组织起全民族的抵抗。这就有效地弱化了不利于我的“敌强我弱”的一面,而强化了有利于我的“敌小我大”的一面。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累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并凝聚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力量。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夺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20××年××月××日

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汇报2 敬爱的党组织:

9月3日,是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追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缅怀抗战英烈的不朽功勋,我们应该继承先烈遗志,发愤图强。绝不能超然自得、顾盼自雄。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四个最大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之久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奋战中,付出了重大牺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情、支持的结果。比如,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愤图强,追逐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我们要切实看到,虽然今天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努力把“中国梦”变为现实。但要全面实现“中国梦”,仍须经历艰难漫长的旅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持立足新起点,不断创造新业绩。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奋斗目标,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党一心、全军一心、全民一心,团结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护国。习同志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富国与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两大基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没有富国,衣食尚忧,难以强军;没有强军,国家失去安全护佑,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富国。可以说,强国梦包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强国梦。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经济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把国防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20××年××月××日

推荐访问:意义 原因 经验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意义和基本经验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意义和基本经验的内容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及基本经验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简述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