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8篇

京叶文秘网 发表于2024-01-05 09:50:01 本文已影响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8篇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1

  烈士陵园是铭刻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纪念地。在吉林省通化市,老兵徐振明父子两代人共同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用两辈人的坚守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提醒着和平的来之不易。从徐振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老革命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现代人去学习以及弘扬,这些正能量永远不会过时。徐振明老人以能为抗日英雄守陵为荣,这是对革命事业的归属感,对革命先烈的敬畏感,心有归属,就能尽心尽力;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正是这种精神,让徐老能从一而终,发挥余热,用大半辈子守护着这座靖宇陵园,默默奉献改变陵园环境。

  这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革命,为何放弃“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等其他优越选择,偏偏选择甘愿做一个守陵人?我认为徐振明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他心里时时装有“老革命”,装有对靖宇精神不变的信仰,装有浓浓的大爱和战友深情。除此之外,更难能可贵的当属其身上的谦逊本色。

  事实上,永葆谦逊本色的又岂止抗战老兵徐振明一人。虽然“抗战老兵”,是一个无比荣耀的称呼,他们经历了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苦难辉煌,但在徐振明他们心灵深处,并没有以英雄自居,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视自己是一般的人,认为所走的路只不过是当时年轻人应该走的路,不是英雄的路。

  谦逊是品质,更是境界。人有了谦逊,就不会稍稍取得一点成绩就耍大牌,就傲傲不可一世,仿佛全世界人都欠自己似的。有了谦逊,就不会自满,永远保持谨慎,低调做人。有了谦逊,就会心中装有他人,高看他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我们学习徐振明老人什么,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可贵的谦逊品质。有了谦逊,我们就能做到徐振明老人说的:革命没有过时,革命先烈永远不会过时,年轻人要思想放远一点,眼光看远一点,不能看眼前,要向英雄学习,搞好团结,永远生活在老百姓中。

  最后,我想说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2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又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读史知兴衰,徜徉在历史中,个人的修养、人生境界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式突破。

  从小就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总觉得在那些沉睡的历史中能够感悟很多做人的道理,品味出人生的百态。高中成为党员,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关注时事政治,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成了课后的一种习惯。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类的东西读起来过于枯燥,但对我而言,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最近在读一本名为《中国抗战史》的书,读罢,感触颇多。

  《中国抗战史》全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根据时间,地点,事实,作横剖面写述。书中所引用的有关数据、敌我队伍实情,均根据当日统计,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抗战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很多是作者身历各战场前线,详悉各前线之情况及军事配备情态,又曾为新闻记者的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战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x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感叹于我们军队的智慧的同时又为着死去的烈士哀伤。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忘记一个国家的历史,因为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来承担。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是的,我们要时刻铭记过去的历史,记得国家在水深火热中的奋力挣扎,记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场战役,多少条生命换来的。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节操。在我们得知日本恶意篡改侵华历史的行径时,我们愤懑了,挖掘出很多史实去抨击日本,我们大规模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很多事情不想定夺对与错,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杠杆,往哪边倾斜自己懂得。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你改得了课本,却永远颠覆不了历史的正义。你承认或不承认,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也明白“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

  抗战史,复苏了我们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注入了强劲的精力。这些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依然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是读读经典,念念时事就可以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和平年代,国家稳健发展,不需要我们冲锋上阵,也不需要我们为国家牺牲自我。但是,国家依旧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这些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为国家做贡献。孙中山曾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是的,爱国,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去度量我们的爱国情操?也许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去国家需要的地方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而现今的我们,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努力地提升个人的各方面素养,把自己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或许这才是最贴切的爱国行为了。

  读史明志,以史为鉴,在历史这面镜子中反省、深思,从而延伸人生的长度,提升人生的深度,达到人与国家合二为一的境界。镜,乃形;境,乃影。镜中境,形影不离。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3

  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绵延的山脉郁郁葱葱,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永恒的歌声回荡不息……硝烟不见了,斗争不见了,艰苦的岁月不见了,而那首豪迈的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依然振奋我心。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我们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传承的意义。

  品读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感叹过往,分析当下,展望未来,让人强烈地意识到,中航工业不断发展进步到今天,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前进时期,秉承井冈山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一、学习领悟井冈山精神,坚定变革发展信念

  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当年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中航工业重组整合,历经三年蝶变,在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航电系统公司作为集团公司产业链上竞争最残酷的环节,在聚焦和推进集团战略,按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做实做强航电事业的道路上面临严峻挑战。学习领悟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了集团党组的战略安排,坚定了“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行专业化业务整合,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做实做强航电系统公司”的决心。

  二、传承实践井冈山精神,勇闯变革发展新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革命形势,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出了一条成功的革命道路。面对航电系统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发扬这种务实创新的精神,一方面按照“创新、协同、融合、跨越”的战略思路,加速创新,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要以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将当年“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创新做法延伸到当前的环境下,引导支部工作向“重点型号攻关、专业化整合”等业务一线深入,通过调研,发现并协助解决现实问题,使员工亲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点燃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激情,激活党组织最基层细胞的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统一思想、引领方向的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全体员工勇敢迎接挑战,敢于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航电产业发展的道路,持续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三、凝聚力量提升软实力,促进航电系统转型升级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审慎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敢为人先,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正是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航电系统公司的改革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群众,用共同的愿景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三万航电人的力量,打造航电特色文化软实力,努力炼铸拥有强军富民情怀、前进途中不回头的精神,不断向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目标迈进。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4

  x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以及x规划开局之年,一边是承前的历史,一边是启后的未来。作为中华儿女倍感振奋,同事深深领悟到国力强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持续8年之久。

  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据了解,抗战胜利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阅兵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以及前辈们的奋战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更不能忘记历史,就拿圆明园来说吧,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极深。人群中有愤怒,有痛心,愤怒当年英法联军禽兽般的暴行,痛心这被烧毁掠夺的绝世园林。然而,大多数人恐怕是一时的感情冲动,离开园林后便将一切抛之脑后,照样我行我素。若是这样,那圆明园只能又徒添一声叹息。如今我们要想在世界强国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学,广纳百川,以伤疤作为警钟,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虽然现今中国已有些成就,而要赶上发达国家,还必须得靠新时代的我们发奋图强,继续努力,确保国力强盛。

  而今,试看浓密的树木合抱着圆明园,像是在守护一个残缺的梦,这个梦曾经器宇轩昂,曾经光彩夺目。中国梦,是属于我们的梦,我们的梦,一定是跌宕起伏却又精彩满程。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5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6

  x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以及x规划开局之年,一边是承前的历史,一边是启后的未来。作为中华儿女倍感振奋,同事深深领悟到国力强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持续8年之久。

  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据了解,抗战胜利日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阅兵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以及前辈们的奋战精神。作为中华儿女更不能忘记历史,就拿圆明园来说吧,圆明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极深。人群中有愤怒,有痛心,愤怒当年英法联军禽兽般的暴行,痛心这被烧毁掠夺的绝世园林。然而,大多数人恐怕是一时的感情冲动,离开园林后便将一切抛之脑后,照样我行我素。若是这样,那圆明园只能又徒添一声叹息。如今我们要想在世界强国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学,广纳百川,以伤疤作为警钟,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虽然现今中国已有些成就,而要赶上发达国家,还必须得靠新时代的我们发奋图强,继续努力,确保国力强盛。

  而今,试看浓密的树木合抱着圆明园,像是在守护一个残缺的梦,这个梦曾经器宇轩昂,曾经光彩夺目。中国梦,是属于我们的梦,我们的梦,一定是跌宕起伏却又精彩满程。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7

  烈士陵园是铭刻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纪念地。在吉林省通化市,老兵徐振明父子两代人共同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用两辈人的坚守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提醒着和平的来之不易。从徐振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老革命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现代人去学习以及弘扬,这些正能量永远不会过时。徐振明老人以能为抗日英雄守陵为荣,这是对革命事业的归属感,对革命先烈的敬畏感,心有归属,就能尽心尽力;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正是这种精神,让徐老能从一而终,发挥余热,用大半辈子守护着这座靖宇陵园,默默奉献改变陵园环境。

  这样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革命,为何放弃“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等其他优越选择,偏偏选择甘愿做一个守陵人?我认为徐振明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他心里时时装有“老革命”,装有对靖宇精神不变的信仰,装有浓浓的大爱和战友深情。除此之外,更难能可贵的当属其身上的谦逊本色。

  事实上,永葆谦逊本色的又岂止抗战老兵徐振明一人。虽然“抗战老兵”,是一个无比荣耀的称呼,他们经历了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苦难辉煌,但在徐振明他们心灵深处,并没有以英雄自居,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视自己是一般的人,认为所走的路只不过是当时年轻人应该走的路,不是英雄的路。

  谦逊是品质,更是境界。人有了谦逊,就不会稍稍取得一点成绩就耍大牌,就傲傲不可一世,仿佛全世界人都欠自己似的。有了谦逊,就不会自满,永远保持谨慎,低调做人。有了谦逊,就会心中装有他人,高看他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我们学习徐振明老人什么,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可贵的谦逊品质。有了谦逊,我们就能做到徐振明老人说的:革命没有过时,革命先烈永远不会过时,年轻人要思想放远一点,眼光看远一点,不能看眼前,要向英雄学习,搞好团结,永远生活在老百姓中。

  最后,我想说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

中国共产党抗战英烈展览馆心得体会篇8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要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渊源,读史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而抗战史又是历史长河中的方舟。那些浴血奋战,那些奋勇杀敌,种种的记忆镌刻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长。读史知兴衰,徜徉在历史中,个人的修养、人生境界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飞跃式突破。

  从小就喜欢看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总觉得在那些沉睡的历史中能够感悟很多做人的道理,品味出人生的百态。高中成为党员,对于政治素养的提升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关注时事政治,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成了课后的一种习惯。或许很多人都觉得这类的东西读起来过于枯燥,但对我而言,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洗涤。最近在读一本名为《中国抗战史》的书,读罢,感触颇多。

  《中国抗战史》全书以中国全民抗战为经纬,由“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根据时间,地点,事实,作横剖面写述。书中所引用的有关数据、敌我队伍实情,均根据当日统计,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抗战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书中很多是作者身历各战场前线,详悉各前线之情况及军事配备情态,又曾为新闻记者的作者,在写作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为重振中华民族之复兴,奠定世界和平,吾人切不能遗忘抗战中之经验教训。”便是作者作此书的目的了。《中国抗战史》一书,用较为客观的的态度批评了敌我得失,不屈不饶地为国家的安危奋战,打压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错综复杂的抗战史有条不紊地梳理时,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诱人联想,导人深思。

  回顾抗战史,从“七七”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一场场的战役,粉碎了日军3个月x的狂妄企图。接下来的战略相持阶段,著名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到后来的一场场战略反攻战役,充分突显了我国军民一心抗战,保家卫国的决心。每一场战役在历史前沉淀下来的都是染血的辉煌。读之,心中总不由地涌动一股复杂的情愫,感叹于我们军队的智慧的同时又为着死去的烈士哀伤。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忘记一个国家的历史,因为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中的每一个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来承担。为了和平,收获战争;为了未来,收获教训。”是的,我们要时刻铭记过去的历史,记得国家在水深火热中的奋力挣扎,记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场战役,多少条生命换来的。用我们的行动诠释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节操。在我们得知日本恶意篡改侵华历史的行径时,我们愤懑了,挖掘出很多史实去抨击日本,我们大规模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很多事情不想定夺对与错,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个杠杆,往哪边倾斜自己懂得。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式,你改得了课本,却永远颠覆不了历史的正义。你承认或不承认,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也明白“以史为鉴”不是仇恨的延续,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在教训中求得国家的稳步发展。

  抗战史,复苏了我们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注入了强劲的精力。这些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依然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怎样的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不是读读经典,念念时事就可以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和平年代,国家稳健发展,不需要我们冲锋上阵,也不需要我们为国家牺牲自我。但是,国家依旧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这些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为国家做贡献。孙中山曾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是的,爱国,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去度量我们的爱国情操?也许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说,去国家需要的地方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而现今的我们,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努力地提升个人的各方面素养,把自己培养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或许这才是最贴切的爱国行为了。

  读史明志,以史为鉴,在历史这面镜子中反省、深思,从而延伸人生的长度,提升人生的深度,达到人与国家合二为一的境界。镜,乃形;境,乃影。镜中境,形影不离。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英烈 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