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5篇】

京叶文秘网 发表于2023-03-29 10:45:09 本文已影响

文化(汉语拼音wén huà,英文culture),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皆属广义的文化,而政治、经济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实际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非常困难。对文化,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5篇

【篇1】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 ,许多 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 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 但这似乎太难了。 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 民族的劣根性也罢, 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 会的, 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 就我个人而言, 日本, 是一个让我敬佩 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 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 蹈、 饮茶。 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 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 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 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 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 ,不惜 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 。比如 说, 德国啤酒最好是吧, 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 那哥们也忠于天 皇, 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 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 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 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 激。 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 学徒发扬光大。 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 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 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 始抄你的是吧, 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 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 考出来的 分数比你还高。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 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 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有的人刚从自己家的松下、 索尼牌的电视上看到日本人焚烧中国国旗的新闻报道, 找个 棍子, 拎个板砖, 就上街砸日本车、 日本店, 我很怀疑, 不知道他们是泄私愤, 还是报国仇。 游行的不光只有爱国知识分子, 还有臭流氓跟着瞎起哄。 估计敢砸车的人主要因为那车、 那 店不是他家的,他一时半会也买不起,他才砸。要是彻底“爱国” ,应该有报道说国产电视 产量因反日情绪高涨而猛增,但是很遗憾,没有。我们讲的是“引进来” , “进口的”的都是 最好的。吸收有余,创新不足。

其三,日本人(包括韩国人他们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对环境的保护与热爱、对承诺 与信用的珍视、 是让我们望尘莫及、 自惭形秽的。 日本的上层聚会女性以穿和服为荣, 日本 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之最, 日本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而我们呢, 似乎地大物博, 泱泱 大国的思想根深蒂固。 百年屈辱, 十年文革之后我们还剩下多少传统?! 传承下来的多是糟 粕,弃而毁之的是精髓。三年内战,十年文革对中国的破坏与日本侵华相比不知谁轻谁重。 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怕, 精神的流失才更可怕。 其实, 日本战后的复兴与繁荣并不是侵华的成 果,战争带给双方的永远都是破坏。因为日本小、资源少,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

之所以愁视,是因为我读不懂,看不透日本,原因也有三 。

其一, 日本人缺乏原创精神。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无论当今命运如何, 曾经的辉煌永载 史册。也可以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古犹太国不在了,可流落世界各地 的犹太人为世界贡献了 《圣经》 与基督教; 古埃及不在强大了, 可金字塔下千年不腐的法老

永远为现代科学留下未解之谜。 如果非要把各民族的优劣分个三六九等的话, 日本一定不是 一流民族。 舶来的和原创的总有不一样。 日本人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中国元素。 你可以说日本 为世界贡献了精工、 电子、 汽车这些器物, 但很难说日本为人类历史进程贡献了什么, 除了 二战的灾难。

其二, 我看不清日本的未来。 我相信俄罗斯那样曾经强大, 拥有广袤土地、 丰富的资源、 笃信宗教, 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篇章的大国一定会再度强大。 像朝鲜那样闭关锁国、 资源匮乏、 制度畸形的国家一定会衰败。 但是我觉得日本是个前途扑朔迷离的国度。 政治上, 君主立宪, 现代民主吧。 可没有哪届首相能力挽狂澜, 你方唱罢我登场, 走马观花般的更换。 经济上吧, 发达了, 有钱了, 可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经济安全用什么来保障?真要是那么有安全 感,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钓鱼岛能引发他们如此大的兴趣?日本在亚洲对四邻的挑衅、 在国际 政坛对进入大国行列的躁进与热衷,都是其小岛国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吧。

其三, 日本人的性格太复杂了, 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 你说它保护环境吧, 可是他们麻 木的捕杀鲸鱼、 海豚。 被血染红的海洋——太地, 一部纪录片 《海豚湾》 让我震撼。 小日本, 你就不能不吃 “生鱼片” 吗?高蛋白也没见你们长多高啊多壮啊! 你说日本右翼势力烦人吧, 但是传说中普通民众挺热爱和平的。看一部日本的 70年代的肥皂剧,开公司、住别墅的一 大户人家,男主人给儿子买了支玩具枪,被孩子的奶奶看见后立马呵斥并夺了过来, “我们 的国家再也经不起战争了,你居然还给孩子买枪?! ”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总有几 分浓重的忧伤。民族性的喜欢“自杀” ,一死以谢天下。战犯剖腹可以说是武士道精神的影 响, 但是川端康成这样的文豪也自杀, 出个政治丑闻也要自杀, 不知道是武士道精神的优良 传统,还是社会缺乏包容性间接恶果。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极大的有点!日本、韩国都是很爱干净的民族。这一点我很喜欢。 看电视剧也好, 亲身感受也罢, 日本人、 韩国人家里家外总是干干净净的, 这是以前中国人 交给他们的,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人的变得脏了,说话脏了,环境脏了,最终是社会 变得很脏,很黑暗。一个优秀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应该有洁癖才好。

哈日的小年轻人为地把日本神话了,学日语、看日剧,梦想去日本留学,移民日本。激 进派呢则是逢日必反。 不是高看, 就是鄙视。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正视过这个近邻。 每每听到 有人骂日本鬼子的时候, 总一种莫名的羞愧, 感觉也像是再骂中国人自己, 因为日本人身上 有太多中国元素。

中、日、韩三国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历史上的友好化作今日的相互仇视。有 这样一个笑话。 说中国人向来瞧不起日本人, 明清称倭寇, 近代称鬼子。 而现在的反日的年 轻人通常喜欢把韩国人称作“高丽棒子” ,棒子就是流氓的意思。中国瞧不起日本、韩国; 日本瞧不起中国、韩国;韩国瞧不起日本、中国。三足鼎立,互相瞧不起。我不知道中国人 的瞧不起当中有几分是出于自信与自豪, 或许更多的是出于屈辱历史和现实自备感下的嫉妒。 老师曾说,中国这个“中”字取的极好。我希望我们能够正视历史,用“中庸之道” , 不偏不倚,来看待我们的这个近邻,彰显大国风度。而非像我看日本这样,雾里看花,稀里 糊涂。

【篇2】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要: 日本的地理环境, 自然面貌对铸造日本民族性格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 并讨论了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对日本人的思想性格的影响

。尊重自然, 尊重现实的特点, 形成了日本人对现实容忍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面对各样的思想采取融和的立场,对社会规则采取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态度。岛国狭小的地理位置又使得日本人在语言行为上更小心谨慎,注重细节和礼节,同时这种四面环海的包围状态构成了日本独特的家本位的思想及集团感。而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有限在一定程度也限制了日本的发展,使得日本人在思想性格上形成了既自卑又自强的心态。这一切都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日本地理环境日本人的思想性格

日本作为 “东方的西方 ”,日本民族是个极有特点的民族。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者本尼狄克特指出 :“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 ,既尚武又爱美 ,既蛮横又文雅 ,既刻板又富有适应

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 ,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 ,既勇敢又胆怯 ,既保守又善于接受物这与日本的地理环境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就日本的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加以论述。

自然环境的多变与日本人的宽容忍耐,谨慎的性格

(语言,行为,遵规守纪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日本列岛四面环海, 境内青山层峦叠翠, 众多的湖、溪、河、川点缀其中, 岛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四季景观美不胜收, 但是列岛的气象变化多端, 台风季节, 狂风暴雨无情袭击列岛; 寒冬季节, 日本是世界上降雪最大最多的地区之一, 富士山顶的皑皑白雪终年不化。加上火山、海啸、地震亦频仍发生……埃德温。赖肖尔说: “台风已使日本人习惯忍受自然灾害, 并能泰然处之。这种听天由命的思想甚至可以称之`’‘为台风心理状态, 但是, 其他自然灾害也助长了这种宿命论观点。因为大部分日本山脉是由火山形成的, 而且至今仍有许多活火山, 故有时还有火山爆发之灾。……由于江户( 东京旧名) 周期性地发生强烈地震, 人们普遍认为, 每隔六十年就要有一次大地震。总之, 日本人有一种承认自然可怕威力的宿命论思想, 但与此同时, 也锻炼出了在这种灾难以后重新开始奋发图强的巨大能力。”

1 生长在这样环境的日本人感觉灵敏, 性格即“宽容”又“忍

它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卧薪尝胆!包括这种勤奋,它不也是对艰苦的一种忍耐么?!日本人的忍,他是有某种目的为前提的忍!他们可以为了某个目标忍耐很久,做很多准备工作,然后当时机来临的时候,达到最终目的。日本大街上,很安静,电车里很安静!其实日本人不喜欢那么张扬,他们不说不代表他们不想~~他们其实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会跟所有人都说出来~~也不会很张扬的表现出来~他们可能不会告诉你他们想去埃及旅行,他们只会在坐电车的时候开始算旅行的话要多少钱,然后下车的时候去车站那份找兼职的报纸,之后打工赚够去旅行的钱,等旅行回来之后告诉你他们去了埃及~日本人很沉默,特别是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先安静的想好,然后才有条例的去做~~他们不爱面子,只看实质!总是说日本经济大萧条~~也并非如此,只不过萧条的时候他们跟全世界说他们萧条的很惨!等他们经济恢复的时候,他们开始沉默了~~进入冥想状态,一声不出~~他们觉得,现在恢复了,我们在努力努力可能经济会更好!就业率更高,社会保障会更完善,不用跟世界说我们现在好了,忍一忍,忍一忍~~

这种环境的影响其次体现在日本人的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日本是一个有秩序的民族,做事情井井有条,办事一丝不苟。因而在这个国度里,人们是非常相信行为规范的,并且认为只要自己遵守它,就一定会安全,会受到保护。

同时也影响日本人在语言行为礼仪上小心谨慎注重细节的态度,人们的每一次相遇,每一次问候,都必须能体现出双方的社会关系。每当他们讲“吃”或“坐” 时,都必须按照双方的亲密程度或辈分,使用不同的词汇。仅仅是“你”这个词就有好几个,在不同的场合就必须用不同的“你”,动词也一样有好几个不同的词根。,日本人习惯使用“敬语”,多数时候说话还伴有适当的鞠躬和跪拜,所有这些动作的程度和幅度都有详细的规矩和惯例。也就是说,作为日本人,不仅要懂得向谁鞠躬,还一定要弄清楚鞠躬幅度大或小。对某一个主人来讲,不同身份的人向他鞠同一程度的躬,就会认为那很无礼。鞠躬方式严格来讲有很多,从跪地双手伏地、额触手背的最高跪拜礼,到简单地动动肩、点点头,都是大不相同的。一个日本人必须学会在什么场合该行什么礼,这是从小就得学习的。
    礼仪确认的不仅是等级差别,年龄、性别、过去的交往以及家庭关系等都是必须考虑在内的因素。甚至同样的两个人之间,在不同情况下所要表现出的礼仪也是不同的。普通的两个密友之间可以无须鞠躬行礼,但如果其中一方穿上军服,那身穿便服的朋友就必须鞠躬。

 在日本,家里是最需要学习礼仪并细致地观察礼仪的地方。当母亲背着婴儿的时候就必须要用手摁下婴儿的头,教婴儿礼节。在幼儿摇摇晃晃会走路时,要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尊敬父亲和兄长。在一个家庭中,妻子要对丈夫鞠躬,孩子要对父亲鞠躬,弟弟要对哥哥鞠躬,女孩子则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鞠躬在日本人的习俗中并不是纯粹的礼节,而是有它的内涵。它意味着:鞠躬的人原本打算自己处理一些事,但对方出现了,这个时候如果对方吩咐什么,对方就有优先权;受礼的一方也要给予承认,如果此时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他就得在一定程度上负责。

岛国地理环境概况及家本位思想

(一)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是太平洋上一个呈弧状分布的群岛国家。东临太平洋 ;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北面与库页岛、西伯利亚隔海相望。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既便于保存传统的民族文化 ,又有利于与欧亚大陆的国家交流 ,吸收其先进的文化。

日本的领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 3900多个小岛组成 ,面积 37.77万平方公里 ,比马来西亚略大 ,相当于中国的 1/25,其中本州岛面积为 22.74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 60%,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海岸线总长将近 3万千米。日本的首都东京位于东经 140度(与澳大利亚中部以及新几内亚岛几乎在同一经度上 )、北纬 36度(与中国的青岛、伊朗的德黑兰、地中海的马耳他岛、直布罗陀海峡以及美国大峡谷大体相同 )。

日本列岛被太平洋和日本海所环绕 ,通过大陆架同亚洲相连 ,太平洋沿岸为日本海沟和伊小笠原海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 76%, ,

日本地理的封闭性 ,岛国的狭小形成了家本位的思维方式。日本是一个 “集团型 ”的社会。个人的价值必须所属集团中得到证实认可后才能实现。因此 ,日本人十分注重自己的集团中的位置 ,非常计较集团对自己的评价。为取得团体对自己的认可 ,他们不得不以集团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以集团的利益为自己的第目的。因此 ,当自己做错了事 ,给集团的利益造成了损失时 ,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无法忍受的羞耻感 ,甚至走上自杀的极端之路。当然 ,不否认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它的影响 ,

深入了解日本人的忠诚和集体意识之后,就会发现日本人的这种集体精神和忠诚主义是一种相对的、狭义的概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人在自己的集体范围内是绝对忠诚的,并且集体内部的竞争也是有条不紊,和谐有序,日本人在自己的集体范围内十分重视集体内部的这种和谐发展,每个个体都遵循这种规则。对于集体外部,日本人就不受集团内部的道德约束了,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日本和在集团内部的日本完全不同,这大概就是日本人的矛盾性。因此,有人将日本人重视精神的特性称之为小集团主义。
 在这种小集团主义的影响下,日本人在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都会将事务的内部性和外部性进行划分,区别对待。在与日本人交往之后会发现,日本人对内很讲求团结协作,对外则主张竞争,当然内部的竞争也是存在的,但是不论是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与对外竞争不同。因为日本人认为,集团内部的团结协作是保证外部集团竞争取胜的关键所在。通常集团内部的竞争都是为了提高集团的整体实力,扩大和发展集团的外部竞争力,大家并不是出于个人功利性的竞争,而是怀有共同的目的和奋斗目标,为获得整体性的竞争胜利而努力。

(三)自然资源的限制与日本人自卑与自尊思想

地下资源种类繁多 ,但储量少且分布零散。金属矿仅铜的储量较大 ,约100万吨

,主要分布在四国北部、关东地方和九州北部。硫黄储量 8000万吨。煤、铁储量较少 ,铁矿石储量约 420万吨 ,较重要的铁矿在本州东北部的釜石和北海道 。近年在本州中部和西南部的一些地方发现铀矿 ,在本州新泻县的阿贺近海发现油气田。森林面积 252200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 67%,主要有杉树、松树、柏树及山毛榉属、栎属林木等。南部多樱树 ,樱花被视为日本的 “国花 ”。日本的河流受其山地地形影响 ,大多短小而湍急 ,最长的信浓川也不过 367公里。以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大 ,为16840平方公里。日本虽然湖泊较多 ,落差较大 ,可用于水力发电 ,但几乎都不能用于水路交通。

自然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本的发展,这先天条件的不足造就了日本人即自卑又骄傲的心理

回顾了日本的历史之后,就会发现日本人有一个特点,在强大时的狂妄和弱小时的可怜贯穿整个日本的历史和个人的表现,

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他们缺乏资源,日本人对此极度焦虑,并且急于向外扩张。当他们和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时,他们骨子里是很自卑的, 因此他们依靠强大的国力作依托,对中国发动了战争。这场战争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掠夺资源。而一旦当他们发现很容易地进入貌似强大的中国并且迅速占领一部分 中国领土时,他们的优越感便表露无遗。

早 在日本向隋唐称臣的同时,就建立起了自己对朝鲜半岛的大国地位,模仿中华帝国的册封体系,令朝鲜半岛各国向其称臣纳贡;这种优越意识在日本神道教中表现更 为明显,“佛法为万法之花果,儒教为万法之枝叶,神道教为万法之相本,彼之二教,神道教之分化也。”无根无一枝叶,也无以花果,所以神道教高于佛教与儒 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在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民族主义的大旗下,经过奋发图强,大量移植西方文明,很快跻身世界五强之列。从此,日本人更是认为 自己是天下人类中的“优等民族”,日本是“神土国家”,极力宣扬所谓的日本精髓“大和魂”。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的自卑感源于日本的耻感文化和日本文化的“自卑感”。自卑感使日本人殊言自我,甚至可以达到“无我”的地步。但是同时日本人有着极强的优越感,从某个角度而言,正是因为有自卑感的存在,才使得日本人在另外一面寻求优越感的存在。

这是日本人性格中多种矛盾组合中的一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卑感与优越感并存是一事物的两种面孔。因为自卑感会经常地造成一种紧张状态,人不可能长期忍受这种状态,因此,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人们会从相反的方面,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调节。

日本地处岛国 ,经常遇到台风的袭击 ,加上频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等 ,使日本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原始日本人以游牧和鱼猎为生 ,面对野兽越来越少的现实 ,民族生存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海洋把日本隔离起来 ,但海洋又把日本同外界联系了起来。日本海由于里漫海流和对马海流 ,出现了大体上沿着周围陆地向左旋的环流 ,形成漂流性的航路。在造船和航海还不发达的远古时代 ,这是由朝鲜航行到日本的最方便的路线。通过它 ,中国的古老文明很早就传到日本。稻子是公元前 3世纪传到九州的

,把种稻的方法传给那些还完全依靠渔猎为生的人们 ,同时 ,还传来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和的陶器等。”可见 ,受恶劣的自然条件所决定 ,日本要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很困的

,这就使日本存在着向外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而自然航路又提供了向外学习的可能性 ,这一切

就决定了日本文化的吸收性。由于日本社会长期吸收外来文化,在对外来文化崇尚、认同中 ,自然形成拿来主义价值观 ,即利用现代文明为我所用的功利主义态度。

参考文献 :

[1]赵春燕

,薛国珍

.从法律文化的特点来认识地理环境

的作用

———以日本为例

[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日本历史地理学研究述评

.从日本人的行为习性法则看日本文化

的特殊性

[4]章晴文

.关于日本文化本质属性的思考

【篇3】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我看日本

大和民族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民族。无论是《菊花与刀》还是《樱花与武士》,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似乎都想靠着二手三手的资料和几年的旅日经历,清晰的描述日本社会的演进,但这似乎太难了。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也好,民族的劣根性也罢,似乎不是旁观者能够准确体会的,也不是身在其中的该国国民所能准确概括的。就我个人而言,日本,是一个让我敬佩让我愁的国家。

之所以敬佩。原因有三。

其一,日本人好学。谁强跟谁学,学得也很灵活,见风使舵,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古代中国强,那跟中国人学。学制度,大化改新;学宗教,弘扬佛法;学文化,文字、服装、舞蹈、饮茶。但是有一点他没学好,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没学,这给日本后来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没科举意味着官职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导致日本天皇式微,幕府强大的原因之一。到了近代,中国不行了,美国鬼子找上门了,那人家就跟美国学。人家不耻“上学”,不惜一切代价的学,学最好的,哪个国家的好东西都藏着掖着想垄断是吧,那我“偷师”。比如说,德国啤酒最好是吧,那人家就派个人去德国慕尼黑的啤酒工厂里工作,那哥们也忠于天皇,成天下了班没事就往厂子门口等着,等着往总经理的汽车上撞,只为了尽快结识总经理,进入管理层,拿到配方。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这种不择手段的“学习”真的是让我大受刺激。我个人认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全世界学生、学徒发扬光大。可是感觉中国的传统总是在宣扬“不耻下问”的难能可贵,历史书上动不动就说古代多么多么辉煌,什么什么领先,不知是适度的民族自豪感还是过度的民族自卑感。

其二,日本人能创新(但不是原创)。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我刚开始抄你的是吧,但是全盘照抄之后我再自己琢磨琢磨,稍微一改进就把你超越了,考出来的分数比你还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高,发展快啊。刚开始不知道怎么造汽车、造电视吧,但我几年之后就比你强,东芝、松下、索尼、夏普……带电的、顶级的全是日本货。我质量比你好,款式比你新,用料比你少,价钱比你高,就是卖得好!

有的人刚从自己家的松下、索尼牌的电视上看到日本人焚烧中国国旗的新闻报道,找个棍子,拎个板砖,就上街砸日本车、日本店,我很怀疑,不知道他们是泄私愤,还是报国仇。游行的不光只有爱国知识分子,还有臭流氓跟着瞎起哄。估计敢砸车的人主要因为那车、那店不是他家的,他一时半会也买不起,他才砸。要是彻底“爱国”,应该有报道说国产电视产量因反日情绪高涨而猛增,但是很遗憾,没有。我们讲的是“引进来”,“进口的”的都是最好的。吸收有余,创新不足。

其三,日本人(包括韩国人)他们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对环境的保护与热爱、对承诺与信用的珍视、是让我们望尘莫及、自惭形秽的。日本的上层聚会女性以穿和服为荣,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之最,日本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而我们呢,似乎地大物博,泱泱大国的思想根深蒂固。百年屈辱,十年文革之后我们还剩下多少传统?!传承下来的多是糟粕,弃而毁之的是精髓。三年内战,十年文革对中国的破坏与日本侵华相比不知谁轻谁重。生命的消逝并不可怕,精神的流失才更可怕。其实,日本战后的复兴与繁荣并不是侵华的成果,战争带给双方的永远都是破坏。因为日本小、资源少,所以他们更懂得珍惜。

之所以愁视,是因为我读不懂,看不透日本,原因也有三 。

其一,日本人缺乏原创精神。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无论当今命运如何,曾经的辉煌永载史册。也可以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古犹太国不在了,可流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世界贡献了《圣经》与基督教;古埃及不在强大了,可金字塔下千年不腐的法老永远为现代科学留下未解之谜。如果非要把各民族的优劣分个三六九等的话,日本一定不是一流民族。舶来的和原创的总有不一样。日本人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中国元素。你可以说日本为世界贡献了精工、电子、汽车这些器物,但很难说日本为人类历史进程贡献了什么,除了二战的灾难。

其二,我看不清日本的未来。我相信俄罗斯那样曾经强大,拥有广袤土地、丰富的资源、笃信宗教,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篇章的大国一定会再度强大。像朝鲜那样闭关锁国、资源匮乏、制度畸形的国家一定会衰败。但是我觉得日本是个前途扑朔迷离的国度。政治上,君主立宪,现代民主吧。可没有哪届首相能力挽狂澜,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观花般的更换。经济上吧,发达了,有钱了,可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经济安全用什么来保障?真要是那么有安全感,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钓鱼岛能引发他们如此大的兴趣?日本在亚洲对四邻的挑衅、在国际政坛对进入大国行列的躁进与热衷,都是其小岛国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吧。

其三,日本人的性格太复杂了,实在让人摸不到头脑。你说它保护环境吧,可是他们麻木的捕杀鲸鱼、海豚。被血染红的海洋——太地,一部纪录片《海豚湾》让我震撼。小日本,你就不能不吃“生鱼片”吗?高蛋白也没见你们长多高啊多壮啊!你说日本右翼势力烦人吧,但是传说中普通民众挺热爱和平的。看一部日本的70年代的肥皂剧,开公司、住别墅的一大户人家,男主人给儿子买了支玩具枪,被孩子的奶奶看见后立马呵斥并夺了过来,“我们的国家再也经不起战争了,你居然还给孩子买枪?!”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总有几分浓重的忧伤。民族性的喜欢“自杀”,一死以谢天下。战犯剖腹可以说是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但是川端康成这样的文豪也自杀,出个政治丑闻也要自杀,不知道是武士道精神的优良传统,还是社会缺乏包容性间接恶果。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极大的有点!日本、韩国都是很爱干净的民族。这一点我很喜欢。看电视剧也好,亲身感受也罢,日本人、韩国人家里家外总是干干净净的,这是以前中国人交给他们的,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人的变得脏了,说话脏了,环境脏了,最终是社会变得很脏,很黑暗。一个优秀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应该有洁癖才好。

哈日的小年轻人为地把日本神话了,学日语、看日剧,梦想去日本留学,移民日本。激进派呢则是逢日必反。不是高看,就是鄙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正视过这个近邻。每每听到有人骂日本鬼子的时候,总一种莫名的羞愧,感觉也像是再骂中国人自己,因为日本人身上有太多中国元素。

中、日、韩三国的关系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历史上的友好化作今日的相互仇视。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中国人向来瞧不起日本人,明清称倭寇,近代称鬼子。而现在的反日的年轻人通常喜欢把韩国人称作“高丽棒子”,棒子就是流氓的意思。中国瞧不起日本、韩国;日本瞧不起中国、韩国;韩国瞧不起日本、中国。三足鼎立,互相瞧不起。我不知道中国人的瞧不起当中有几分是出于自信与自豪,或许更多的是出于屈辱历史和现实自备感下的嫉妒。

老师曾说,中国这个“中”字取的极好。我希望我们能够正视历史,用“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来看待我们的这个近邻,彰显大国风度。而非像我看日本这样,雾里看花,稀里糊涂。

【篇4】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日本文化的创新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从文化的表面和地理概念上来讲,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我们想通过这一点就理解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或者说是看待日本那么有一点肤浅和简单了。日本从雏形到现在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本先是大量引进中国文化,进而又吸收欧美文化,那么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个日本文化中啊,有中华文明的基因,也有欧美文化的皮囊,但他既不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也不是欧美文化的翻版,他是一个吸收和借鉴了中华文明和欧美文化在岛国生长起来的文化奇葩,或者说是一个怪胎。

  日本传统文化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郁馨香。

例如:(1)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宋朝时日本僧侣带回了茶叶的种子以及饮茶器具,著书介绍我国种茶、制茶技术以及茶的效用。茶叶开始在日本栽培并被人们广泛饮用,逐渐形成了今天日本文化的代表——— 茶道。

(2)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具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日本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之前。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据《古世纪》记载,百济的阿直歧,王仁是最早来到日本的儒学者,并且带来《论语》和《千字集》等儒学典籍并且在日本传授儒家学说。继体天皇时期(507—531)曾要求百济国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传授儒家思想,于是儒家迅速发展。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词汇和资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革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而发生的。但是日本人对于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也是又选择性的,他们在学习和吸收儒学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儒学。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曾说:在中国儒学中,“仁”被成为驾临在一切之上的德。而在日本“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的伦理体系之外;在中国儒学中“忠”是有条件的,而在日本,对主君的“忠”则是对天皇无条件的遵从。日本化了的儒学,做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日本民族和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这种影响作用不可避免地延续到日本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直至明治维新,日本政府开始接受与儒家文化特点相异的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化时起,儒家文化便注定开始了与以往任何历史阶段所不同的特殊地位,并开始发挥其在日本近代历史中更加独特的作用。

二、日本文化的创新

日本文化以一种罕见的开放态度,在其历史活动中,先是吸收了中国的汉文化、特别是先秦孔儒的实践理性精神,后又消融了西方欧美文化,铸成了本身的开放机制。然而,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并没有使其成为一锅煮的大杂烩,在其对外来文化有选择地吸收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使之成为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中国古代的唐文化是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但是日本人并没有被唐朝文化绚丽的外表,耀眼的光芒所蒙蔽,从而失去自身特性。唐朝的尚书省中除六部外还有九卿,这是沿王制而来的。九卿当中又有大理寺这样的司法官,但刑部也有司法官。于是,与司法有关的官职就产生了重复。另外,尚书省六部之一的工部,与将作监并存,户部与内务大藏并存,礼部与礼仪使并存等等。而当日本在引入唐制,设立八省时,并不是全盘照搬。不但因应本国国情。将户部分为民部和大藏,还将作为执行官的辨官和负责审议的门下省的官职并于太政官之下等等各方面的改革,从而避免了由理想与实际需要出发的官职的重复,如上述所说的改革司法官的重复,一份工作两个人去做这样的冗官状况,确是颇费了一番苦心的。而同时期的朝鲜不但没有日本这样整然的官制,甚至还没有引入中国的官制体制,直到后来的高丽时代才开始全盘照搬唐的制度。两相比较,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自主与创新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是经过消化吸收“日本化”过程,在融合外来文化基础上有所创新,使之具有新的生命。日本的许多重要的文化成果都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但是,最能体现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这种创新当数日本文字创立了。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作了以五十音为基础的本国文字,这种文字是吸收了汉字的某些字形而创造的,在中国文字早已发达完善时,日本尚未创造出自己的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先是借用汉字书写日本语言,后来又借助汉字创造出日本假名,假名与汉字混用,形成发展为今天仍在应用着的日文。一般地说,国字就是日本人借鉴中国汉字,自己创造的有别于中文具有异文化特质的汉字,“它根据自己民族的语言和表记意识,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字形状和发音。”日本最初将汉字作为语音表记,后来直接用汉字作自己的文字,再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平假名、片假名,在字形上国字与汉字虽然相近,但国字并非汉字,有些汉字被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中日文化关系的亲密性和日本民族的独创性,体现了日本民族勇于并善于吸收异文化,将异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精神,反映了日本对异文化极强的摄取力,从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民具有多么杰出的才能。

【篇5】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 要: 公元前 5 世纪佛教诞生于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并在汉明帝时传人中国,传入中国的大多为大乘佛法,并在中国经历若干世纪的译经历史。之后逐渐由朝鲜传到日本。本文旨在研究佛教的诞生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对古代日本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使得我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日本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取向。

关键词: 佛教; 日本文化; 日本社会; 影响。

一、佛教的诞生及本质。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印度 ( 天竺) ,后来被分化为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 ( 今尼泊尔境内) 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的教义是一个相当庞大、完善的思想体系。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据说这是释迦牟尼最初用来教化民众的思想。四谛即人世间的苦难; 苦难所产生的原因,而要结束困难,就要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即去信教。 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就是佛教的 四大精髓。

佛教其实就是为了让人们逃避现实中的苦难,放弃反抗,转而在精神上寻求慰藉,追求极乐。四谛之中,人世间的困难与要摆脱这种苦难这两方面最为重要。人世间就是受苦受难,让人们消极厌世,以信教而追求极乐,这就是佛教思想的最主要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厌世主义。而这种消极的,适合统治阶层压迫下层人民的佛教义理,就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追捧。利用民众想脱离苦海,寻求极乐的这种心理,让人民不敢反抗当局的统治,仅仅是以逃避现实来寻找自己心灵的净土。

二、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在日本的早期传播的具体时间和方式,现在无从考证。主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佛教是通过官方 ( 即朝廷) 传播而来的。相传在公元六世纪中叶,钦明天皇时期,百济的圣明王派使者将佛教和佛经传入日本国内。私传则是通过民间传入。佛教进入日本后的早期传播并非一帆风顺。它与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截然相反。神道教是日本传统的民族宗教,注重现世生活的享乐、属于泛灵多神信仰。而佛教所蕴含的内在实质在于它认为人世间就是受苦难。为了逃避受苦受难,就要追求 灭谛,即消极厌世。一切皆 空,让人们放弃现世的一切,以此来追求来生的幸福。这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相悖,刚开始很难得到日本民众的认可。但佛教的这种思想非常适合统治阶级统治人民大众,所以圣德太子积在推古时期积极的推行佛教的发展。他在推古十二年( 604) 颁布了融合儒教和佛教思想的 《宪法十七条》。他将佛教看做治国,教育民众之本,对佛教在日本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不过,在推古时期,还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对佛教有正确地理解并能接受佛教。佛教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与其说是作为人民满足现状的工具,还不如说是被视为一种外来的,与本土的 神道相悖的 他神 藩神。

综上所述,在日本,佛教经历了与本土宗教的相斥融合,在历经一系列的融合后,终于在镰仓时期,确立了大和民族特有的佛教文化。完成了佛教在日本的本土化。在这个漫长的融合过程中,佛教被统治阶级所利用,逐渐成为了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所以它不仅与日本当局的统治阶级有密切联系,更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佛教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日本在公元 6 世纪左右,正式形成了国家。在国家形成的初期,主要是的从中国输入了大量文化,这一点在隋唐尤为显著。如文字、典籍、官僚制度、建筑技术等。从制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唐朝的文化对日本有着绝对性的影响力。在整个日本文化与国家的形成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作为基础,那么日本这个国家也就不会成立,日本的特有的文化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从中国受到了莫大的恩惠。那么在众多的文化中,对日本人的精神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在此我们来佛教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又是如何在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发挥作用的?

说到日本接受佛教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德太子 ( 574622) 。圣德太子特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汇编了 17 条,称其为 《宪法十七条》,内容就涉及到佛教思想,宪法第一条便提倡 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讲求调和,不要争斗 ( 无忤) 。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让人和人不要斗争呢? 紧接着在第二条中,就提到了这一方法,即 笃敬三宝,只要遵照佛教的教义,用佛教的思想去修行,就能达到这一境界。第二条中,还有这么一句话,人鲜尤恶,能教从之。其不归三宝,何以直枉。人本来没有那么坏,即使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只要遵照佛教之教,就会变好。这两条告诉人们在判断是非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标准,佛教就提出了这个标准,即和然后阐述其理由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是佛教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点,人总是处于纷争之中,总想把对方压倒,取得自己的胜利。日本人开展集体活动时,一般都尽量不想突出自己,也不过分强调或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日本人看来,处于一个团体内,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一定了不起,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就高明,因此需要尊重别人的意见,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因而在接纳别人的意见时,就会让自己做些妥协。这种思维方式和佛教有着很深的联系,可以说是日本人的一个特点。

佛教的传入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资源,统治阶级修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像、佛教艺术品。创造出了令当今艺术家们所惊叹的、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这些绚烂的文化财产,可以说是佛教对于日本文化的重要贡献。寺院是佛教文化的缩影,其中聚集了大量精美的佛教艺术品。

大陆式的建筑、精巧的佛像、传神的雕刻,色彩艳丽的壁画随处可见,是当之无愧的 艺术宝库。寺内高 32 米的五重塔,在日本众多的佛塔中,不仅历史最悠久,而且最富有风韵。 (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参考文献:

[1] [日] 上山大峻/李济沧译。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 [r]。 大连图书馆: 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与大连晚报社,2006.

[2] 陈橹。 论佛教对日本传统政治和军事文化的影响 [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 ( 4) : 10 -13.

[3] 叶渭渠。 日本文化史 [m]。

推荐访问:佛教 日本文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