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15篇

京叶文秘网 发表于2022-06-19 12:15:05 本文已影响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15篇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2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3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4

  丰收节里话“丰收”

  1959年,毛主席阔别故土32年后,再一次回到家乡韶山,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不禁令他抚今追昔,感而赋诗,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雄心。如今,秋分将至,全国各地一片丰收之景,我们也即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礼赞丰收,更要把对丰收的渴盼、憧憬和追求,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为“丰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产业的大丰收。“硕果累累”“穰穰满家”“五谷丰登”是广大农民对丰收“量”的朴素追求,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如今,人们对丰收的追求更体现为“质”的提升。“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和新知识等一系列科技兴农的要素源源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势所趋;“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创新手段“各显神通”。“物质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底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建设的大丰收。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除了要“填饱肚子”,还要在“铺好路子”“建好房子”“打好底子”“固好里子”等方面铆足力气、下足功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环节,乡村建设的大丰收需要我们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美”;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塑造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美”;矢志不渝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大力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风气美”。“精神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生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亿万农民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丰收。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聚焦“三农”工作,党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出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广大农民群众的“情感粮仓”不断丰富充实。特别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唤起全社会对农民群体的尊重和感激,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精神层面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动力和信心。“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士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劳作不得闲。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丰收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愿每一份辛劳都有黄金的收获,愿丰收的喜悦点亮乡村的明天!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6

  苏州乡村振兴学堂作为江苏省首个乡村振兴综合实践教育培训基地,是培育农业农村人才的摇篮,结合我们学堂实际,我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重点上发力:

  一、产业振兴:文件中提到,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需要把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放在首位,把培养职业化农民队伍当成产业振兴的前提,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

  二、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精神之钙,如何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精品;如何传承文化根脉,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弘扬文化内核,建立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学堂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应做到将文化与规划相结合让体验更有质感;将文化与农产品相结合,让农业附加值更高,教会农民如何讲好水果故事;将文化与农民生活相结合,让农村焕发“锅气”从而引来“人气”,促进人口回流。

  三、生态振兴:自然资源加速升值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乡村振兴学堂的课程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教会农业带头人如何把自然资源与文化和产业相结合,更要助力乡村把生态振兴当成乡村振兴的主要前进动力来抓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7

  丰收节里话“丰收”

  1959年,毛主席阔别故土32年后,再一次回到家乡韶山,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情景,不禁令他抚今追昔,感而赋诗,留下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雄心。如今,秋分将至,全国各地一片丰收之景,我们也即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礼赞丰收,更要把对丰收的渴盼、憧憬和追求,融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为“丰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产业的大丰收。“硕果累累”“穰穰满家”“五谷丰登”是广大农民对丰收“量”的朴素追求,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如今,人们对丰收的追求更体现为“质”的提升。“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和新知识等一系列科技兴农的要素源源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势所趋;“质的提升”离不开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创新手段“各显神通”。“物质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底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乡村建设的大丰收。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诉求,除了要“填饱肚子”,还要在“铺好路子”“建好房子”“打好底子”“固好里子”等方面铆足力气、下足功夫。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蹄疾步稳。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环节,乡村建设的大丰收需要我们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致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环境美”;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塑造新农村建设的“精神美”;矢志不渝以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民风,大力创建新农村建设的“风气美”。“精神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生气。

  新时代的丰收是亿万农民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的大丰收。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聚焦“三农”工作,党中央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出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起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广大农民群众的“情感粮仓”不断丰富充实。特别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唤起全社会对农民群体的尊重和感激,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精神层面必将增强亿万农民振兴乡村的热情、动力和信心。“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广大农民更有士气。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劳作不得闲。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丰收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愿每一份辛劳都有黄金的收获,愿丰收的喜悦点亮乡村的明天!礼赞丰收,致敬农民!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8

  “一肩挑”关键得有“硬肩膀”

  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即将启动,与以往不同,本次换届将全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早在2018年12月2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应当交叉任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全面推行“一肩挑”是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肩挑”选好“挑担人”是关键,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要有一心为民的情怀,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挑出担当作为、为民造福的“硬肩膀”。

  挑得让“两委”班子齐心。“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一个集体的生命,也是一个集体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源泉。“挑担人”与“两委”班子成员是否团结齐心影响着整个村集体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要杜绝“一言堂”,先民主再集中,万事先召开“两委”会,善听班子成员意见,最终形成一致决定。平时多关心“两委”班子的思想、生活动态,发现问题多沟通,遇难事,挺在前,主动为班子成员挑担子。把“两委”握成“一个拳头”,扭成“一股绳”。激发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两委”班子齐心。

  挑得让人民群众安心。“村里要想发展好,关键要有好领导。”人民干部人民选,选出干部为人民。村干部是经由村(居)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人民群众相信选出来的“挑担人”能带领着“两委”班子为他们办实事,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挑担人”就应公平公正,踏实做事,在其位要谋其职,多下户去走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党群代表大会、议事恳谈会、述职会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所反映问题拟定责任清单,限时销号处理,及时回复群众,要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质量验收的基本立足点,时刻想村民所想,解村民所需,用真情付出换取群众真心支持,这样的带头人定会让群众安心。

  挑得让党组织放心。党支部是党组织中最小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而“挑担人”的位置更是重中之重,它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新一届换届选举有了新要求,党中央有了新号召,组织干部“一肩挑”,新一届“两委”班子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这就需要“挑担人”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服务本领、治理能力和品行作风,那些违法乱纪、品行不端、能力不强的就会被拒之门外。要带领班子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尽快熟悉村情民情,掌握治村本领,定事承诺亮清单、定期述评亮进度、定责考核亮实际,党务、村务要公开,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组织放心。

  基层工作繁杂沉重,新一届的“挑担人”要练好“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基本功,做一个让“两委”班子齐心、群众安心、党组织放心的“挑担人”。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9

  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即将启动,与以往不同,本次换届将全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早在2018年12月2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应当交叉任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全面推行“一肩挑”是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肩挑”选好“挑担人”是关键,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要有一心为民的情怀,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挑出担当作为、为民造福的“硬肩膀”。

  挑得让“两委”班子齐心。“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一个集体的生命,也是一个集体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源泉。“挑担人”与“两委”班子成员是否团结齐心影响着整个村集体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要杜绝“一言堂”,先民主再集中,万事先召开“两委”会,善听班子成员意见,最终形成一致决定。平时多关心“两委”班子的思想、生活动态,发现问题多沟通,遇难事,挺在前,主动为班子成员挑担子。把“两委”握成“一个拳头”,扭成“一股绳”。激发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两委”班子齐心。

  挑得让人民群众安心。“村里要想发展好,关键要有好领导。”人民干部人民选,选出干部为人民。村干部是经由村(居)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人民群众相信选出来的“挑担人”能带领着“两委”班子为他们办实事,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挑担人”就应公平公正,踏实做事,在其位要谋其职,多下户去走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党群代表大会、议事恳谈会、述职会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所反映问题拟定责任清单,限时销号处理,及时回复群众,要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质量验收的基本立足点,时刻想村民所想,解村民所需,用真情付出换取群众真心支持,这样的带头人定会让群众安心。

  挑得让党组织放心。党支部是党组织中最小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而“挑担人”的位置更是重中之重,它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新一届换届选举有了新要求,党中央有了新号召,组织干部“一肩挑”,新一届“两委”班子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这就需要“挑担人”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服务本领、治理能力和品行作风,那些违法乱纪、品行不端、能力不强的就会被拒之门外。要带领班子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尽快熟悉村情民情,掌握治村本领,定事承诺亮清单、定期述评亮进度、定责考核亮实际,党务、村务要公开,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组织放心。

  基层工作繁杂沉重,新一届的“挑担人”要练好“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基本功,做一个让“两委”班子齐心、群众安心、党组织放心的“挑担人”。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10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12

  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建立了乡村振兴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提下,乡村振兴是重中之重。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重点要抓好队伍建设,确保班子同心协力;要聚焦基层治理,确保文明建设不遗余力;要发展集体经济,确保筑牢根基尽心竭力。

  建好基层班子,注入“源头活水”同心协力。

  乡村振兴的实现,要解决好“谁来振兴”的问题,打造一支带动乡村振兴的骨干队伍是重要保障。通过扎实做好基层干部选、育、管、留各环节工作,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升级。面向新乡贤、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选拔出一批“80”“90”后后备干部,并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通过学历提升、业务培训、参与中心工作等,确保基层干部成长成才;在目标管理考评、星级管理等机制上创新,抓严抓细日常管理,确保干出实绩;改善村部硬件设施,优化办公环境,加大关爱激励力度,建立村干部待遇稳步增长机制,为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大胆培养,加大提拔使用力度,留住基层干部为乡村振兴绘就蓝图。

  提升村居里子,厚植“文明沃土”不遗余力。

  基层治理问题直接关系乡村振兴大局,提升村居里子,培厚“文明沃土”,才能根治治理难题。落实网格化管理,帮解群众困难。划分乡、村、村民小组、农户为四级网格,组织安排乡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志愿者进网格,在网格内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意调查、政策宣讲等工作,确保“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强化对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的管理使用,打造乡村“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创新“主题党日+”模式,打造服务型党组织,确保解决问题见实效;突出示范性引领,促进乡风文明。严格民主评议党员程序,严抓承诺践诺,将“五星”党员上墙公式,督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广场、道德讲堂、振风超市等载体,创新开展“红黑榜”评选、“好人”评选,振风超市评比等活动,挖掘和树立道德榜样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弘扬时代新风。

  打牢经济底子,提供“动力引擎”尽心竭力。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完善体制机制,规范监督管理。健全和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发挥好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对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漏洞。立足“三资”管理中心,对村集体的资源、资产、资金全面清理,做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盘活资金资产,推动集体增收。依托龙头企业,将村集体资金入股经济实体或合作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集体闲置或低效率使用的旧村部、旧校舍、养老院、自建房、旅游驿站等存量资产资源进行改造利用,发展出租经济,实现集体资产价值;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严格执行上级政策,组织动员农户将土地进行流转,开辟绿色通道,进行优先办理,为企业提供便利,提高回乡干事创业吸引力。通过组织学习培训,不断强化技术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在定规划、引项目、引技术、引资本的基础上,形成地方优势产业,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13

  丰收节里悟“丰”字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丰收是农民最期盼的、最高兴的事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来之不易,它承载着汗水和智慧的艰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值一年丰收节,我们要在这节日里深悟“丰”,深悟“丰”的意义非凡。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深悟党的引领之“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始终把“三农”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等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新观点、新政策,大力推进落实了一大批新举措,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三农”更好地发展。只有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开创“三农”发展的新辉煌。要在丰收节里要深悟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拥护、支持、融入党在“三农”改革发展中各项工作。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深悟党员干部担当之“丰”。发展农业,改善乡村面貌的落脚点就是想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想和得的中间是“做”,就要为广大农民打造一副副“金扁担”,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聚焦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在优化农产品结构、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力,让广大农民个个挑起“金扁担”,不断增强劳动的获得感、生活的幸福感和职业的荣誉感,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力争年年都是丰收节,年年都是好光景。同时,要把丰收节的“丰”字内化于心,根植于心,始终把实现更多更大的“丰”作为干事创业路上的不懈追求。

  “勤劳勇敢的中国老百姓,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深悟人民群众勤劳勇敢之“丰”。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勤劳勇敢,我们才造就了无数让世人赞叹的发展奇迹,写下了伟大的中国之“丰”。俗话说,锄头口上出黄金,风浪里头练行家。“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就要举起“锄头”不断去耕耘;就要敢于驶向大江大河去劈波斩浪,勇于去探索。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要不断引导、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更加浓厚社会“勤劳之风”“奋勇之志”,去创造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做全力以赴奔跑着的追梦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我们在“丰”字里不断汲取力量,始终朝着更强、更美、更富去奋斗。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篇15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20多处提到“人才”二字,由此可见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从全国各地上演的“抢人”大战中不难看出人才已是稀有资源,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供需失衡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条件在不断改善和提升,为人才聚集提供了场地和条件,各地更应积极通过搭平台、聚人脉、塑魂骨来推进“人才引育计划”的落地。

  搭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人才是稀有资源,当前存在严重分配不均的现状,竞争越是激励的地方人才越是大量涌入,无数有志之士携才闯天涯,“北上广”不相信“诱惑”,在于“北上广”等地区有广大人才需要和看重的平台。他们的才华、本领需要一个合适的舞台去发挥出来、展示出来。这个平台在人才的眼中比一时的福利待遇更诱人,因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对梦想的渴望,是他们干事创业的“诗和远方”。农村要引得人才加入,就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才引智工作站建设,建成更具特色、更有效率的人力资源阵地;出台更具灵活性、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系统化、全天候人才服务体系,妥善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为人才建好平台铺好路,让他们既能展望未来充分发挥才智,又能毫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发光发热。

  聚人脉,整合人才资源发挥“1+1>2”的成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乡村的振兴需要的人才绝不是单一性技术人才,我们的农业产业需要专业团队、专家引进,我们农产品的销售更需要专业的销售团队、营销团队以及产业互动下文旅融合的文创团队……既要考虑发展聚焦乡村实际,坚持靶向引才,又要突出柔性,用好各级驻点帮扶单位的人才、农村现有土专家团队等,有效将各方资源整合,发挥人才的最大效力。

  塑魂骨,激发人才内在动力激起创新创业千层浪。人才留下来还要用得好,那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内在动力。用心塑造好乡村特有的文化,塑造乡村魂骨,用乡魂去吸引人才,让他们在乡村找到归属感,找到梦想启程的地方。就像李子柒所展现的乡村文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美食美景、刺绣中国风……这些对于中国文化精髓的展示无疑吸引着无数人对乡村的向往,这是人们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对美好宁静生活的期盼。如果,我们引进的人才能够在乡村找到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人生的归宿,那么他们就能够和乡村融为一体,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全部发挥出来,奉献在这片有魂骨的地方。

推荐访问:学习贯彻 中央一号文件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怎样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牢固 传达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内容 党中央发出一号文件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