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正文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14篇

京叶文秘网 发表于2023-10-13 13:07:01 本文已影响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14篇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1

  2022年,区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省、市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战略要求,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防控、应急能力提升、执法力度强化等中心工作,精准施策,把舵定向。1-9月,全区各类生产安全起数、亡人数同比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72.4%和82.4%。汛期共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3次,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2次,顺利完成梅汛期3轮降雨防御工作。

  一、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xx区应急管理局主动对接省、市应急管理部门,发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冲锋精神,积极争取试点,承担省级试点任务2项,市级试点任务2项,承办市级演练4场。

  一是破题应急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迭代城市大脑-应急指挥平台,建设xx区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应用,实行区长领衔、周研究、月汇报,全力推进应用开发。目前已在浙政钉和门户网站上线,实现资源优化一键调度、风险预警高效联动、重点物资动态追踪等功能。录入308支救援队伍、4611名救援人员、327个应急物资仓库、247499件应急物资、263个避灾安置场所等应急资源,记录队伍擅长方向以及队员擅长能力,实现对救援力量的精准调度;在发电机、水泵、卫星电话、无人机等重要设备上安装定位芯片,对重点物资设备进行实时定位。

  二是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后半篇文章。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控应用,实现区、乡、村3级灾害风险预报共享与应急指挥联动机制。结合现有平台的预警模块和数字任务体系,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任务预警规则,一旦出现预警,平台将自动下发任务给基层。利用REN引擎技术,根据建筑、人口等承灾体的灾害损失估计,进行风险等级评定,提前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台风洪涝灾害等产生的综合风险进行精准研判。5月30日,xx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播出《xx:多地遇强降雨“人防+技防”筑牢防汛安全线》,关注xx区在2022年5月28日至5月30日的一轮强降雨中,利用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通过5G图传技术,实现防汛指挥中心与巡查现场信息实时传输,大幅提升了防汛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台风“梅花”防御期间,各乡镇(街道)基层责任人全部进岗到位,落实防御措施,超前防范安排易发区多发区群众转移工作,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人员落实“一户一策”盯紧盯实,累计投入一线人员3380人次,共转移群众1115人,其中地质灾害466人,小流域山洪194人,危旧房170人,在建工地285人。

  三是借力突破社区应急体系改革瓶颈。强化党建引领,将社区应急体系改革与“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专项工作有机融合,将应急突击队建立、应急物资配备、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融入平战一体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工作推进效率。成立xx区应急管理局现代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制定《社区应急体系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和改革作战图,“晾晒推进”,实行“无量化不工作”。系统推进应急管理业务工作与现代社区建设融合,提高工作推进效率。结合xx实际,分山区、平原制定“多案合一”应急预案手册,指导乡、村两级精准履职,其模板在全市推广。全面建立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村(社区)应急突击队275支,3649人,组织培训14场次,宣传活动10余场,覆盖群众4万余人。

  四是打造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发展融合”三融的总体思路,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模式。集合了消防救援大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专家团队等20余支力量,整合形成了应急尖刀队、水上综合应急队、通讯保障应急队、电力保障应急队、道路畅通应急队、森林卫士应急队、综合应急处突队、数字指挥应急队、智库应急专家队和灾后重建保障队10支应急救援联盟队,并细化各联盟队伍的职责。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紧盯大局,把稳安全基本盘一是构建体系,深入“除险保安”。成立“除险保安”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领导“挂帅”制,以“8431”模式深入推进专班运行、机制运作、检查覆盖,固化工作体系。常态化检查中,累计出动检查人员56078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822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7873项,完成整改7481项,整改率95%。下发“除险保安”指挥长令15份、督办单1份、安全生产事项交办单10份,共交办问题隐患405个,已完成整改404个。联合区纪委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大督查,组织5个督导组全面下沉,累计出动检查人员7000余人次,有力推进隐患大起底大清零。全省除险保安工作评价指数8期晾晒排名,我区均位于全省中上游,其中第1期、第7期分别位列全省第4、第5位。1-7月全市平安指数考核,我区生产安全工作指数98.21,位列全市第1。二是党建引领,深化清单应用。积极构建定期上报、晋级审查评分和考核、通报机制,明确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准入标准、提升报送质量、及时闭环销号,深入推进清单应用,着力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到“治理一方领域”的跃迁。1-9月,累计主动上报清单问题27项,其中省级发布1项,市级发布7项,区级发布27项,目前完成销号整改15项,12项计划10月底前完成整改;结合“除险保安”专项工作,共梳理上传全量问题库310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1-8月份,全区“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各期指数稳居全省上游,其中一季度指数位列全省30、全市第1。三是瞄准短板,清单化抓落实。梳理全区安全生产和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三张清单”共46项,逐一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在《今日xx》公布,实行任务进度“每周通报”和定期督查。截至目前,已完成34项,长期执行9项。围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明确“重点任务清单”共120项工作任务,建立周统、月通报制度,截至目前已完成57项。四是奋进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xx区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3个专题、8个专项共计405项工作任务。胡余仙区长在8月份、9月份召开的全区安全生产大会作专题研究部署。截至目前,2022年任务总数完成率95.5%,三年任务完成率99.3%。五是全面推进全覆盖责任体系建设,细化梳理安委会、专委会、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架构和“区、乡、村、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履职人员责任清单和履职清单,9月开始,全面开展线上动态履职,截至目前,各级安全责任人30天在线使用率88.44%。

  (二)聚焦主业,强化企业安全监管一是多点发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4次,组织高危行业监管例会3次,组织涉有限空间企业“四类人员”开展专项培训6次,参与培训264人。邀请省级危化、矿山专家33人次对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全面体检”,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进行“地毯式”检查、“全覆盖”搜寻。在24小时对所有危化生产、带储存经营企业实现全覆盖在线监测的基础上,新增31家加油站、非煤矿山企业。二是“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刚性执法。设定“班子执法日”,局领导每周至少一天带队下企业、下基层开展执法检查;开展全员执法,并以科室为单位每周执法情况进行晒拼创;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对白龙桥水电十二局区块低小散企业、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区块开展重点执法检查。1-9月,共检查企业336余家次,立案处罚201起,处罚金额213.4万余元,较x年同期分别上升1335.7%和351.2%,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人(其中事故前行刑衔接1人)。三是聚焦重点,优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11个安全生产体检站,对全区1363家企业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控,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图,建立“一企一档”。通过“每月一培训、年中一比武、年底一考核”打造安全生产体检站“xx样板”,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等基础性工作,1-9月份累计指导企业自查隐患总数15959条,机构检查隐患总数21521条,实现整改率98%。四是数字赋能,提升安全生产效能。全力推进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系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运行,通过系统抓牢企业风险研判、安全准入、监测预警、事故隐患、非法违法等情况,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平台覆盖企业1363家。1-9月份累计发现隐患总数48064条,其中企业自查隐患总数15959条,政府检查隐患总数10584条,机构检查隐患总数21521条,已整改47242条,整改率98%。五是项目推进,专项整治有成效。建立应急管理局、乡镇(街道)、第三方组成的项目组,对粉尘涉爆作业、高温熔融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液氨制冷和医药化工类企业等四个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化的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完成有限空间企业专项培训,同步提升责任人隐患排查水平和企业自行整改能力。六是优化手段,提升企业素质。针对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普遍不高问题,组织婺安有我“周末安全加油站”开放式学堂,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制定培训课程,邀请各级专家授课,第一批组织全区规上企业参训,以龙头效应示范引领企业凝聚安全意识,提高监管水平。

  (三)综合防范,筑牢防灾减灾基石一是统筹牵引,全力开展汛前准备。落实基层防汛责任人3143名,更新村级防汛形势图273张,录入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受影响人员715人,小流域山洪受影响人员2758人,对84个小流域山洪重点村、7处地质灾害点、290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落实“一点一策”,确定“一对一”的转移责任人。组织区、乡、村三级责任人培训14场次,700余人。二是靠前备战,理顺防灾救灾体系。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系统梳理区、乡、村三级任务清单,统筹全区情况科学选取3个示范乡镇(街道)、6个村(社区),目前各乡镇(街道)已基本完成乡级建设任务,已完成区级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反馈至各乡镇(街道),修改完善乡、村两级建设内容,印发乡级基层防汛知识读本450本,村级基层防汛知识读本2720本。计划11月通过市级验收,12月初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巩固提升极端情况下“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三是实战检验,打赢台风防御战。9月中旬,台风“梅花”直面xx而来,13日19时,区防指启动防台风IⅢ级应急响应,xx区乡、村两级责任人全面进岗,按照“多案合一”应急预案手册精准履职。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统筹,以“八张风险清单”为基础,组织乡、村防汛责任人和网格员按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通过社区应急体系改革建立的村(社区)应急突击队275支,3649名队员全部集结待命,按照防汛防台应急处置卡实现力量前置,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台风影响期间,全区累计发送短信3万条,307个应急广播终端、524个应急大喇叭滚动播放防台风预警提示18条次,转移危险区域人员948人,切实发挥了基层最小作战单元的实战作用,实现本次防台过程“不死人”的防汛工作总目标。四是聚焦民生,保障群众用水。7月以来,xx区降水总体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8月14日,xx城区(金华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42℃,创历史新高。为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我区加强监测预警预报,积极协调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及发展趋势,科学调配水源,提前谋划建设应急水源和安排临时措施,细化完善“一地一策、一库一策、一厂一策”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科学安排用水。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队根据旱情发展,制定运水工作方案,落实运水队伍,共同做好缺水地区的应急送水工作。7月以来,累计送水21车次,送水199吨。五是防范为先,遏制森林火灾。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为基础,联合公安、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多次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督查,对乡镇(街道)的部署落实情况、宣传氛围营造、火源管控巡护、装备保养补充、值班信息报送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分别在8月中旬和9月底发布禁火令,要求加大巡护频度,特别是重点、高风险林区增设检查点,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关于夏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等文件,通报森林防灭火案例。9月为所有义务森林消防员续保人身意外伤害险,调动义务森林消防队员积极性,免除其后顾之忧。10月,派出两支区级义务森林消防队伍(罗店镇、蒋堂镇)支援永康市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四)婺安有我,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一是实战导向,全要素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承办市级演练4场,较去年同期(2场)增长100%,在人民网、xx工人日报、中国发展网、金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深入开展“每月一练”,累计组织开展区级应急拉(演)练6次,参练队伍54支次,参练人数440余人次,使用装备510件次,进一步提升多兵种、多灾情抢险救援实战水平。组织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开展演练15场次,参演1336人。其中,5月11日晚,采用“不打招呼、不作预演”的形式,首次开展全覆盖的夜间人员转移演练,全区基层防汛责任人、网格员全员进岗,组织山洪灾害易发区、危旧房、地质灾害风险区、低洼内涝区等各类受影响群众开展转移。二是拓宽载体,加强宣传影响力。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城投集团建立“匠心筑城、婺安有我”党建联盟,排摸全区应急力量,整合成立10支队伍,统筹核心队员近500人,不断激发应急救援新活力。“5.12”防灾减灾周期间,制作宣传展板17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覆盖人数4.5万。在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突破惯例,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模式,部门联动、群众互动,通过“xx应急”公众号、线上扫码答题、举办知识培训讲座、开设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面,以问题解答、现场示范、实战模拟等趣味形式普及专业安全知识,累计吸引群众4万余人。三是媒体发声,唱响应急旋律。通过活动造势、联动兄弟单位等形式,丰富公众号多样性,累计发文467篇,其中阅读量最高为2829次,较x年最高(2041次)增长38.61%;阅读量200次以上的文章102篇,较x年(29篇)增长251.72%。省级及以上媒体发布16次,其中xx卫视2次;市级媒体发布22次,其中金华电视台2次。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统筹兼顾除险保安大局。深化除险保安。发挥安委会牵头抓总、专委会专业统筹作用,常态运行除险保安工作机制,深化除险保安;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等平台,每月对2200余家平台入库单位主体自查、乡镇及部门检查全覆盖,推进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同时举一反三,推动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深化清单应用。发挥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作用,进一步提升问题主动发现率,加快整治闭环销号,争创省市示范案例,贡献更多xx经验。完善责任体系建设。常态开展线上动态履职,要求各级责任人每月10日、20日前要实名登录系统各1次,并录入履职详情,确保30天在线使用率100%。二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整治。综合利用好安全生产体检站、专家服务、线上视频监管、数字化平台等手段,建立区、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压实基层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构建综合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动态管理,强化专业会商研判,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完善综合预警和发布机制。项目化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危化、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重点领域,做好专项整治验收和成果应用的后半篇文章,有效解决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技术薄弱问题。强化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全面改善辖区企业的安全条件和本质安全水平。三是打造高效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数字化改革在应急领域的实战应用,通过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应用的系列迭代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建成,在应急演练、备战和抢险救灾中不断磨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导乡镇(街道)配齐应急和消防管理中心人员,争取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配齐执法专用装备和应急物资装备,同时实现社区应急体系改革成果全覆盖,延伸应急管理的基层触角,强化末端管理。优化区、乡、村三级应急队伍。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通过联训联练,提升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各乡镇(街道)组建1支30人以上的应急队伍,持续开展“每月一练”,积极组织开展森林义务消防队业务、应急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四是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完成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及危险性较高企业、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加强安全培训执法检查,坚持“逢查必考”,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继续推进应急宣教阵地建设。推进应急宣教体验馆建设工作,完善运维机制,建管并重,发挥体验馆作用。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全年重大活动节点为主线,有内容、有深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推进“五进”工作,推进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安全素养大力提升。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2

  xxxx年是全面贯彻党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开发区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项目攻坚年作风建设年”工作部署,聚焦平台建设、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党建统领等方面,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指标持续增长xxxx年,开发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xxx家(其中上市公司x家)。x-xx月,开发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xxx亿元;完成税收收入xx亿元;实际利用外资xxxx.xx万美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区坚持把项目当作抓好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坚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截至目前,xx制药科技产业园第一条生产线年产xx亿片固体制剂建设项目试投产,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额xxxx亿元;新区城市综合体已全面结顶,正在加紧内部装饰施工;总部经济商务区二期x幢已全面结顶,另x幢预计xx月底前结顶;xx文旅产业园年内完成投资额xx亿元,招商发布会顺利举办,预计xxxx年暑期开园;xx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二期工程已全部结顶,三期、四期加快建设中。

  (三)发展平台提档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获评xx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单位;创新平台实现突破,xx科创中心——六度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跻身“国家队”,实现xx市“零”的突破。

  (四)招商引资卓有成效xxxx年,开发区新签约(落地)了xx等项目,项目总投资额达xxx亿元;完成联东U谷·xx智能制造产业园第x至xx批招商工作,新增通过联审企业xx家;完成科创中心第x批招商工作,新增x家通过评审,目前在孵企业共xx家。

  (五)城市建设步伐有力开发区牵头多项城市开发建设工作,抽调精锐下沉一线,强力攻坚,国庆片区企业收储、xx片区二期城中村改造工作基本完成;xx村城中村改造历史遗留问题“百日攻坚”行动目标任务超额完成。攻坚团队先后获“xxxx年度xx市重大项目攻坚先进团队”、“献礼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英雄榜表彰;原招商服务局占凯获评奋进第一方阵首批“两型”干部(老黄牛型)。

  (六)党建统领不断深化以“作风建设年”行动为契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x次,全体机关干部学习夜xx次,领导班子上党课x次。高标准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巡察问题“整改清零”行动。两新党建工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xx市两新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暨两新工委书记会议,开发区作为代表发言。

  二、2023年工作思路

  xxxx年,开发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会议精神为主线,聚焦各项重点工作,强化实干导向,奋力争先进位,为我市建设历史名城、制造强市、共富高地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突出统筹谋划,实现平台建设新突破一是深度谋划实体化运作方案。结合整合提升深化工作与先进区县城市开发建设考察交流经验,深入谋划调整开发区体制机制,探索建立适合开发区的实体化运作模式。二是推动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创建工作。根据相关部门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创建方案,争取明年成功创建,为开发区产业发展提供更高层次发展平台。

  (二)聚焦城市建设,展现项目攻坚新担当开发区作为xx市主城区开发的主阵地,始终坚持“项目首位”,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实、快实施。一是加大招商引资,积极对接意向投资企业,推动xx产业园签约落地。立足开发区产业发展实际,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通过产业链的有机整合,尽快形成比较完善又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加快机械汽摩配、建材、时尚休闲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在高端医药、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狠抓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严格制定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落实考核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努力使新落地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早竣工投产,确保xx如期开园,新区城市综合体满铺开业,xx产业园一至四期工程、总部经济商务区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xx片区综合治理项目基本完成。

  (三)强化学习教育,锻造干部队伍新力量一是强化政治引领,营造浓厚氛围。加强主题策划、突出开发区特色,组织机关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系列活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二是坚持示范引领,打造过硬队伍。大力宣传模范先锋党员事迹,发扬表率作用,带动开发区干部队伍整体建设,加强干部培训和一线锤炼,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突出以学促行,深入开展三服务。党工委书记带队走访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问困难、问经营、问需求,通过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研究落实帮扶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推动重点项目稳步开展。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3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迅速投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彰显疫情防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担当。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您推荐市人社局近五年及2022年工作总结、2023年工作计划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一、2018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夯实就业体制机制。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创业工作提到空前高度,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就业,分管领导具体抓就业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调度,严格落实“4321”结对帮扶责任,全方位、高规格推进就业创业工作。设立了7000万元创业创新扶持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基金,保障就业创业工作顺利推进;出台《援藏四省市专招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补奖办法》等政策,从顶层设计上明确长远思路、近期目标,具体工作抓手、落地操作细则,确保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二是狠抓农牧民转移就业。日喀则市有劳动力38.5万人,外出务工是绝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想尽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转移就业途径。创新项目建设“增岗”、特色产业“转岗”、各类企业“保岗”、扶持创业“生岗”工作思路,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立足区内和区外两个市场,组建了4个援藏联络服务中心和6个农牧民工作联络服务站,实行“点对点”输送,“一站式”服务。创新“六位一体”劳务输出模式,组建劳务公司42家,劳务合作社844个,培育村居劳务经纪人1653人,搭建就业平台,提供用工信息,保障农牧民权益。实现了转移就业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全市组织化转移就业达60%以上。形成“珠峰劳务”等一系列知名劳务品牌,全区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现场会,连续2次在我市召开,进行经验推广。三是狠抓大学生就业创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民生首先是就业”的指示要求,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八个精准”,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区率先实施“4321”结对帮扶机制,2.13万人次党员干部与2.94万名大学生结对子。按照“N+3”模式,“一对一”、“面对面”讲政策,推岗位,促就业。以“五进一送”为抓手,以典型成功案例为示范引领,每年提前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宣讲就业形势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就业观念,适应新形势。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落实全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管理,提前了解所学专业,就业意愿,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及时掌握就业动态。每年开发和搜集各类岗位5万多个,积极争取援藏4省市2企业岗位支持,举办多场次“线上线下”招聘会,通过创业大赛和就业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推进就业。按照6000元/月标准与实际月工资差额,对专招生进行奖补,鼓励大学生区外就业。已为735人次高校毕业生兑现工资补差735万元。市委、市政府设立了3000万元的创业创新扶持资金,4000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打造1家自治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授予23家企业“创百店扶千生”基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提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性。近些年,落实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52亿元,惠及1.0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四是狠抓就业援藏工作。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4省市,以及宝武、中化2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把援助日喀则就业工作,作为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边疆发展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任务。真心真意、竭尽全力,帮助解决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在自身编制紧缺、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提供企事业岗位2.3万个,敞开大门、广开绿灯,帮助435名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走出日喀则,到内地援藏省市、企业实现了就业,赋予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的时代内涵。多次选派专家赴我市参加珠峰创业论坛,营造就业创业浓厚氛围。免费为我市300余名大学生,开展创业师资培训、大学生电子商务暨“双创”培训、幼教、科技、农业农村专业培训。成立了援藏就业见习基地,让我们的大学生能够到内地开眼界,学本领,长才干。同时,其他省市也积极响应“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伟大号召,用心用情用力帮助我市249名农牧民,在惠州、无锡、扬州、南京实现了“组团式”就业,开辟了区外就业新途径。以就业为载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提升。坚持完善社保服务体系,扩大社保信息系统覆盖面,延伸服务至18县(区),扎实开展社保扶贫“三年行动”,着力在资源整合、扩面征缴、政策宣传、基金安全、社保扶贫等方面做文章,全力打造“制度配套完备,覆盖范围广泛,手续衔接畅通,资金运行安全,兜底作用显现”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社会保险参保范围不断扩大。根据《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藏政发〔2006〕37号)、《西藏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藏人社发〔2017〕9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宣传,坚持应保尽保,努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入手,五年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从1.82万人上升到2.83万人,增幅55.3%,工伤保险从2.49万人上升到6.33万人,增幅153.8%,失业保险从1.72万人上升到4.53万人,增幅161.3%,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从3.51万人上升到3.95万人,增幅12.5%。2018年至2022年9月社会保险扩面征收100.93亿元,前四年社会保险扩面征收任务完成率为100%,截至2022年9月完成目标任务的56.3%(受疫情影响,未按期征收),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收基金72.67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征收基金12.5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基金2.48亿元,失业保险征收基金1.82亿元,职业年金征收10.87亿元,工伤保险征收基金0.53亿元。二是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2018年至2022年10月已兑现各类社保待遇70.91亿元,预算执行率达99%,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55.21亿元,企业职工养老待遇支付为7.2亿元,城乡居民养老待遇8.18亿元,工伤保险各项待遇支付0.31亿元,失业保险支出为0.01亿元。三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截至目前,工伤保险享受政策减免458.05万元,失业保险享受政策减免1128.83万元。四是社保管理更加规范。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和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深入各县(区)、乡镇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和上门服务活动,建立社保疑点数据“派发、核查、审核、反馈”机制,从源头堵住漏洞,织密织牢社保基金安全风险“防控网”。

  (三)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发展。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在制定人才政策法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作用。一是加强人才保障。制定人才引进办法,完善人事考试制度,规范职权范围内人才调配,落实人才基层倾斜政策等,不断优化全市人才结构,充实基层偏远地区人才力量,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2018年以来,累计引进109名内地高校人才,累计组织各类人事考试30余场次,招录大学1967人,三支一扶人员746人,分配派遣到基层县乡的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85%以上。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互联网+”等多渠道多元培训方式,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24232人。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继续教育经费317余万元,组织全市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7028人次;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打造了“日喀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网站提供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的7000多课时选修科目和100学时公需科目课件;开展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2次,累计选派62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少数民族特殊培养,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累计选派200余名各行业专技人员参加各类高级研修班。三是实现岗位设置全覆盖。积极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消除工作人员疑虑和困惑,稳步推进岗位设置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已核准完毕,涉及事业单位共1555家。其中,市级95家,县级1460家,共核准岗位总量21466个。四是职称评聘工作深入推进。制定印发了《日喀则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办法》(日人社发〔2018〕103号)、《日喀则市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日人社发〔2018〕104号)、《关于加强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日人社发〔2020〕17号),全面推进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落实倾斜基层政策,进一步优化基层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结构。2018年以来,全市共有1921人通过“双定”取得职称,其中初级906人、中级643人、高级372人。

  (四)劳动关系领域持续和谐。我们始终坚持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适应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新常态,着力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治理欠薪工作长效机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源头预防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推动各类企业普遍与职工签订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积极开展政策法规进企业、进工地等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五个全覆盖”专项督查以及大力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等,营造依法依规、持续和谐的劳动关系。截至目前,我市在建项目692个,已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685个,覆盖率达到98.99%。二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将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与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和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提高执法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劳动者维权工作。2018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接收、受理各类案件共计3476件,涉及24556人,追回拖欠工资5.7447亿元。加大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依法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1起,移送公安机关5起,推送“黑名单”3起。三是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实体功能,健全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办案制度,建立裁审衔接机制,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等,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结案效率。2018年以来,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141件、涉及劳动者14335人、涉案金额23531.27万元,其中调解结案2031件,仲裁裁决结案104件,年度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均保持在96%以上。

  (五)人社扶贫担当重任。我们坚持强化举措与落实政策并举,打好人社扶贫“组合拳”,奏响脱贫攻坚“交响乐”。就业扶贫增收入,坚持就业为本,累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3.25万人次,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95%就业;技能扶贫强素质,坚持技能提升,分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资金7841.47万元,培训31518人;社保扶贫保生活,坚持兜牢底线,17.7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贫困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人才扶贫促发展,坚持人才优先,公开招募“三支一扶”746人,以更加倾斜的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结对帮扶暖人心,落实“4321”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持续为结对帮扶群众送政策、送温暖,帮助实现脱贫致富。

  (六)公共服务持续发展。我们举全系统之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自2018年全面启动第三代社保卡发卡工作以来,已累计制发社保卡76.76万张,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实现社保卡应用20年的跨越;我们大力实施人社系统行风建设行动,全面促进人社干部转行风、改作风,将群众和企业眼里的10个“一件事”打包办、提速办。特别是,大力实施“社会保障边境行”专项行动,将服务送到边境群众的家门口,让边境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人社服务,有力助推了强边战略的实施,真正做到“困难麻烦由政府解决、把方便实惠送给群众”。

  二、2022年工作总结

  (一)精准聚焦发力,全力促进就业。一是精细统筹谋划,全面压实工作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先后召开了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调度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高位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2022年日喀则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点》《2022年日喀则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要点》等,选派5个工作组赴18县区和拉萨经开区,历时10天实地调研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压实了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21.78万人,创收27.93亿元。二是精心谋篇布局,全面推动转移就业工作。提供精准服务。强化政府搭台、优化就业帮扶,积极开展贴心暖心组织输送,不断提升组织化转移就业程度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实现组织化转移就业14.8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68.62%,“一站式”点对点定向输送农牧民2012人。拓宽就业渠道。人社部门采取就业服务下沉的方式,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8期,达成就业意向901余人。区内外用好用活拉萨、那曲、阿里、无锡、扬州、惠州6个农民工工作服务联络站作用,开展农牧民宣传引导活动95场次,覆盖农牧民群众7300人,对接当地就业岗位7701个,组织输送3321名农牧民就业。开展精准培训。以打造日喀则特色培训品牌为抓手,结合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创造性地开展“五类培训品牌”(藏毯挂毯编织、鸡牛羊养殖、果蔬菌种植、唐卡绘画制作、青稞深加工),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7574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0%,其中“五类培训品牌”共培训8572人,占总培训人数的48.78%。三是精准聚焦发力,全面夯实就业创业工作。夯实实名管理,提供全面服务。各级人社部门开展走访摸排,完善实名台账,确认高校毕业生就业状态、学历专业、联系方式等,有针对性提供服务。深化结对帮扶,4861名干部全面落实“4321”结对帮扶任务,市高校办每月短信提醒帮扶干部帮扶任务,实现了帮扶指导全覆盖。及时兑现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已兑现2153万元。加大招聘力度,推动岗位落地。整合乡村科技专干等“四类人员”空缺岗位847个,644人进入体检政审环节,正在开展203个岗位的补录工作;上海市、山东省、黑龙江省共计提供事业单位岗位320个,正在开展报名工作;征集企业岗位8326个,正在开展线上招聘工作。加强活动引领,全面激发活力。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日喀则赛区选拔赛暨2022年日喀则市第六届珠峰创业大赛,兑现大赛奖金56万元;自治区选拔赛在日喀则市成功举办,市委、市政府配套举办了第四届珠峰就业创业论坛和珠峰创业产品推介活动,产品推介活动累计销售额达到113万元。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引导观念。创造性的在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举办了“就创日喀则-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和区外就业专题论坛暨校园招聘会”活动,论坛覆盖15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手册2000余份;28家用人单位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02人。开展“党建引领促业务人社政策进万家”边境行宣传宣讲活动,覆盖9个边境县、78个乡镇、312个村居、9500余人,发放惠民政策宣传资料13000余份。疫情显担当,释放青春活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主动作为、勇于担当,2002名高校毕业生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区外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心系家乡,19名高校毕业生捐款捐物金额达310600元。

  (二)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社保体系。一是深化全民参保计划。全力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二是落实待遇增长机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0元,截至目前,共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4536.37万元;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10766名全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后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分别人均月增加237.78元和446.91元;落实自治区“十三项民生实事”,按照500元/人/月标准,为全市“59328”退休工人兑现特殊生活补助。三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共减免工伤保险458.05万元,失业保险1128.83万元;落实疫情期间社会保险缓缴政策,办理6家企业、196人的社会保险费(养老、工伤、失业)缓缴业务,缓缴金额2035543.13元。四是基金管理更加规范。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和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深入各县(区)、乡镇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和上门服务活动,建立社保疑点数据“派发、核查、审核、反馈”机制,从源头堵住漏洞,织密织牢社保基金安全风险“防控网”。五是社保服务温暖人心。深入开展“社保卡上门办”服务活动26场次,现场服务群众5200余人次,推动建立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居民服务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通过社保卡线上发放;落实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代缴政策,确保应缴尽缴、应发尽发。

  (三)强化源头治理,维护合法权益。坚持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主动适应根治欠薪新常态,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五个全覆盖制度”,根治欠薪工作实现“五个零”的目标,即零群体性上访事件、零个人极端讨薪事件、零进京上访事件、零恶意讨薪事件、欠薪案件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全市人社系统共接收、受理各类举报投诉、网民留言、上级督办、部门转办等案件共计957件,涉及3835人、追回拖欠工资7272.9万元,结案率98%。其中疫情期间受理办理欠薪案件70起、涉及683人、1533.6万元;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件,涉及14人,涉案金额22.9万元,结案10件,未结案4件(因疫情原因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中止),妥善处置网民留言、市长热线案件3件,接待各类咨询50余起,合理引导110余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四)引育两线并举,人才管理规范。落实人才强市战略,采取“引进来”和本地资源合理调配的方式,全力保障人才“供应链”和“培养链”。一是人才供给持续不断。2022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收集岗位557个,共计14832人报考。目前我市人才引进岗位116个,已经市委编办核编确定,待自治区批复后,立即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二是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根据18县(区)和各市直部门推荐人选情况,结合乡村振兴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情况和我市实际情况,认真审核筛选符合条件的专技人员,我市共有14名专业技术人员入选西藏自治区2022年特培人选。三是岗位设置稳步推进。为拓宽专业技术人才晋升空间,有效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激情。我局坚持动态管理原则,结合实际优化了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及时核准了319家事业单位优化岗位设置方案,审核批准88家事业单位岗位定级认定材料,共认定岗位2519个。四是干部待遇保障有效。按照《调整西藏特殊津贴标准的通知》(藏组发〔2022〕35号)的通知要求,准确兑现我市2.5万余名(2592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机关工人共计3.53亿余元(353099901元)的补发清算工作,将党中央的关心、关爱精准落实到每名干部职工身上,更加坚定了全体干部职工心向党的信心和决心。

  (五)全面落实政策,助力抗击疫情。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迅速投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彰显疫情防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担当。一是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及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等,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担负起入社区宣传、走访排查、核酸检测、搬运物资等志愿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共有327名人社党员干部、技能培训学校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在方舱医院、隔离酒店、物资仓库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防疫工作,累计采集核酸21000余人次、发放物资200余车、服务隔离人员6000余人;全市技能培训学校、创业大学生累计捐献价值45万元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二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支持以及采取“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线上春风行动,“点对点”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53期,共有2800家用人单位提供4.2万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5000人。共组织专车90余辆,累计输送2500余人,帮助农牧民实现“出家门进厂门”。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方面。采取“线上+线下”业务经办模式,通过微信线上受理企业缓缴申请,线下审核企业信息,再同步标识西藏自治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落实企业社保费缓缴政策。截至目前,共受理19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缓缴申请,根据“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22个行业和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享受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要求,为342名企业参保人员办理缓缴业务,缓缴金额共288.11万元。

  三、今后五年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及目标计划

  (一)着力打造就业服务育市场工程。坚持就业第一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就业,积极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持久战、乡村振兴攻坚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升级战“三大战役”,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全面铺开培育村居劳务经纪人,试点开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评选日喀则大学生(中职生)就业之星、创业新秀,继续实施“万人培训计划”,大力倡导小班制培训和订单、定岗式培训,鼓励以岗代训,每年举办珠峰工匠技能大赛,努力打造“就业创业在日喀则”品牌,形成“公司+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农户”的培训就业新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组团式就业,组织化输出、大学生区外就业、自主创业”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职业技能提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精准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牧民外出务工的技能水平。同时依托技工学校,培养技术工人,为好就业,就好业,增收入打基础。二是继续深化区外“组团式”就业。在以往区外“组团式”就业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优化方式,强化服务,继续探索在四川、重庆等毗邻省市成立工作联络站,让更多的人“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学经验,学本领。为以后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三是持续加大组织化输出力度。进一步发挥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和各工作站的积极作用,整合资源,加强沟通,共享用工信息,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务工人员管理,做好劳动维权保障等。四是深入做好大学生区外就业。继续加大学生和家长宣传引导工作力度,用好就业援藏政策,珍惜援藏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到内地援藏省市就业,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五是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继续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就业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兑现创业启动资金,依托我们的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场地,支持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

  (二)着力打造人力资源促规范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和培训,推广平时管理考核,不断健全完善职称评聘和人才服务机制,不断充实全市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完善全市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初、中级职称评审细则,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深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重点在制定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法规、改革人才管理制度、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层次分明,人才发展、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为人力资源强市发展提供可靠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一是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以适应日喀则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为目标,通过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定向分配、招募“三支一扶”等途径切实为我市补充各类专业人才。着眼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急需紧缺人才面向全国、普通人才立足区内”的原则,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每年从区外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一定数量的急需紧缺人才,激励他们在我市各行各业中开拓进取、创新实干,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日喀则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放管服”工作。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有序推进职称改革“放管服”工作,逐步将我市各系列中级职称资格确认权和聘任权下放至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人社局,逐步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权下放至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人社局。三是积极开展评比表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服务大局的理念,坚持公正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严格报批,总量控制的要求,注重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防止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力戒形式主义,积极促进表彰奖励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做好乡村振兴人才的自主培养工作。对接市委组织部,分析现有乡村振兴的人才结构,加强与外地院校和有关单位的联系,有计划地从在职的党政、企事业单位的中级人才中,选送一定数量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五是着力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做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做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自治区和市政府特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珠峰英才等专家和民间专业人才的选拔、推荐和管理工作,做好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工作。做好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人才工作组织管理和优秀人才表彰等工作,及时整理、充实专家信息库,掌握专家信息,做好专家座谈、慰问等服务工作。六是做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工作。以国家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为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队伍建设工作目标,采取实际工作锻炼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紧贴工作岗位需要和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骨干队伍。今后五年每年至少选派15人参加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

  (三)着力打造社会保障保和谐工程。全面发放第三代社会保障卡,进一步完善各大保险经办规程和业务流程,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成市级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建设,建立人社业务工作“流水线”,实现一站式办理、柜员式服务,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社保基金运行定期报告制度和要情报告制度,加强社保基金监督和管理,创新交叉检查社会保险基金方式,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完成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劳动保障诚信评价体系,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和仲裁力度,创新监察执法和仲裁模式,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覆盖范围广泛,手续衔接畅通,制度配套完备,资金运行安全”的日喀则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我市社会保障事业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区同期平均水平,使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继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扩面、提标、优服”工作。采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公众号、小视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参保扩面宣传。让企业单位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更加深入透彻理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参保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保,增加参保覆盖面,提高参保率。让各类参保人员能及时参保、尽早参保、长期缴费,老有所依。二是继续做好工伤、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工作。根据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部门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藏发改财金发〔2022〕210号)文件要求,继续做好我市阶段性减税降费工作,确保参保单位了解降费政策,享受政府红利。三是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机制。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动惩处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办理工作力度,强化欠薪案件快裁快审机制,加大对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制度,严格落实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四是进一步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和仲裁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办案能力和质量。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完成全市18县(区)标准化仲裁庭建设,配备完善的仲裁庭基础设施设备。同时强化仲裁队伍培训,创新理论讲座、模拟仲裁庭等方式,每两年组织仲裁工作人员培训,持续提升全市仲裁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能力和质量。五是规范开展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工作。贯彻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推动规范化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间情况通报、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相关监管平台,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四)着力打造机关建设铸灵魂工程。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开设“业务大讲堂”,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引导人社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矢志不移的决心、扭住不放的韧劲、攻坚克难的勇气,积极探索寻求实际好用、管事管用的招数和办法,赢得人社事业发展先机,着力打造标准高、办事严的机关文化,形成日喀则人社事业特色的制高点和闪光点。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4

  2022年,区应急管理局紧紧围绕省、市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的战略要求,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监管、自然灾害防控、应急能力提升、执法力度强化等中心工作,精准施策,把舵定向。1-9月,全区各类生产安全起数、亡人数同比前三年平均数分别下降72.4%和82.4%。汛期共启动防汛IⅣ级应急响应3次,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2次,顺利完成梅汛期3轮降雨防御工作。

  一、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婺城区应急管理局主动对接省、市应急管理部门,发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冲锋精神,积极争取试点,承担省级试点任务2项,市级试点任务2项,承办市级演练4场。一是破题应急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迭代城市大脑-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婺城区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应用,实行区长领衔、周研究、月汇报,全力推进应用开发。目前已在浙政钉和门户网站上线,实现资源优化一键调度、风险预警高效联动、重点物资动态追踪等功能。录入308支救援队伍、4611名救援人员、327个应急物资仓库、247499件应急物资、263个避灾安置场所等应急资源,记录队伍擅长方向以及队员擅长能力,实现对救援力量的精准调度;在发电机、水泵、卫星电话、无人机等重要设备上安装定位芯片,对重点物资设备进行实时定位。二是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后半篇文章。开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控应用,实现区、乡、村3级灾害风险预报共享与应急指挥联动机制。结合现有平台的预警模块和数字任务体系,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任务预警规则,一旦出现预警,平台将自动下发任务给基层。利用REN引擎技术,根据建筑、人口等承灾体的灾害损失估计,进行风险等级评定,提前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台风洪涝灾害等产生的综合风险进行精准研判。5月30日,xx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播出《xx:多地遇强降雨“人防+技防”筑牢防汛安全线》,关注婺城区在2022年5月28日至5月30日的一轮强降雨中,利用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通过5G图传技术,实现防汛指挥中心与巡查现场信息实时传输,大幅提升了防汛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台风“梅花”防御期间,各乡镇(街道)基层责任人全部进岗到位,落实防御措施,超前防范安排易发区多发区群众转移工作,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人员落实“一户一策”盯紧盯实,累计投入一线人员3380人次,共转移群众1115人,其中地质灾害466人,小流域山洪194人,危旧房170人,在建工地285人。三是借力突破社区应急体系改革瓶颈。强化党建引领,将社区应急体系改革与“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专项工作有机融合,将应急突击队建立、应急物资配备、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融入平战一体基层治理机制,优化工作推进效率。成立婺城区应急管理局现代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制定《社区应急体系改革专项工作方案》和改革作战图,“晾晒推进”,实行“无量化不工作”。系统推进应急管理业务工作与现代社区建设融合,提高工作推进效率。结合婺城实际,分山区、平原制定“多案合一”应急预案手册,指导乡、村两级精准履职,其模板在全市推广。全面建立以网格为基本单元的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建立村(社区)应急突击队275支,3649人,组织培训14场次,宣传活动10余场,覆盖群众4万余人。四是打造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发展融合”三融的总体思路,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新模式。集合了消防救援大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专家团队等20余支力量,整合形成了应急尖刀队、水上综合应急队、通讯保障应急队、电力保障应急队、道路畅通应急队、森林卫士应急队、综合应急处突队、数字指挥应急队、智库应急专家队和灾后重建保障队10支应急救援联盟队,并细化各联盟队伍的职责。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紧盯大局,把稳安全基本盘一是构建体系,深入“除险保安”。成立“除险保安”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领导“挂帅”制,以“8431”模式深入推进专班运行、机制运作、检查覆盖,固化工作体系。常态化检查中,系计出动检查人员56078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822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7873项,完成整改7481项,整改率95%。下发“除险保安”指挥长令15份、督办单1份、安全生产事项交办单10份,共交办间题隐患405个,已完成整改404个。联合区纪委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大督查,组织5个督导组全面下沉,累计出动检查人员7000余人次,有力推进隐患大起底大清零。全省除险保安工作评价指数8期晾晒排名,我区均位于全省中上游,其中第1期、第7期分别位列全省第4、第5位。1-7月全市平安指数考核,我区生产安全工作指数98.21,位列全市第1。二是党建引领,深化清单应用。积极构建定期上报、晋级审查评分和考核、通报机制,明确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准入标准、提升报送质量、及时闭环销号,深入推进清单应用,着力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到“治理一方领域”的跃迁。1-9月,累计主动上报清单问题27项,其中省级发布1项,市级发布7项,区级发布27项,目前完成销号整改15项,12项计划10月底前完成整改;结合“除险保安”专项工作,共梳理上传全量问题库310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1-8月份,全区“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各期指数稳居全省上游,其中一季度指数位列全省30、全市第1。三是瞄准短板,清单化抓落实。梳理全区安全生产和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三张清单”共46项,逐一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在《今日婺城》公布,实行任务进度“每周通报”和定期督查。截至目前,已完成34项,长期执行9项。围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明确“重点任务清单”共120项工作任务,建立周统、月通报制度,截至目前已完成57项。四是奋进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婺城区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3个专题、8个专项共计405项工作任务。胡余仙区长在8月份、9月份召开的全区安全生产大会作专题研究部署。截至目前,2022年任务总数完成率95.5%,三年任务完成率99.3%。五是全面推进全覆盖责任体系建设,细化梳理安委会、专委会、行业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架构和“区、乡、村、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履职人员责任清单和履职清单,9月开始,全面开展线上动态履职,截至目前,各级安全责任人30天在线使用率88.44%。

  (二)聚焦主业,强化企业安全监管一是多点发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参加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4次,组织高危行业监管例会3次,组织涉有限空间企业“四类人员”开展专项培训6次,参与培训264人。邀请省级危化、矿山专家33人次对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全面体检”,对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进行“地毯式”检查、“全覆盖”搜寻。在24小时对所有危化生产、带储存经营企业实现全覆盖在线监测的基础上,新增31家加油站、非煤矿山企业。二是“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刚性执法。设定“班子执法日”,局领导每周至少一天带队下企业、下基层开展执法检查;开展全员执法,并以科室为单位每周执法情况进行晒拼创;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对白龙桥水电十二局区块低小散企业、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区块开展重点执法检查。1-9月,共检查企业336余家次,立案处罚201起,处罚金额213.4万余元,较xx年同期分别上升1335.7%和351.2%,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人(其中事故前行刑衔接1人)。三是聚焦重点,优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11个安全生产体检站,对全区1363家企业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控,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图,建立“一企一档”。通过“每月一培训、年中一比武、年底一考核”打造安全生产体检站“婺城样板”,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等基础性工作,1-9月份累计指导企业自查隐患总数15959条,机构检查隐患总数21521条,实现整改率98%。四是数字赋能,提升安全生产效能。全力推进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系统、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运行,通过系统抓牢企业风险研判、安全准入、监测预警、事故隐患、非法违法等情况,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平台覆盖企业1363家。1-9月份累计发现隐患总数48064条,其中企业自查隐患总数15959条,政府检查隐患总数10584条,机构检查隐患总数21521条,已整改47242条,整改率98%。五是项目推进,专项整治有成效。建立应急管理局、乡镇(街道)、第三方组成的项目组,对粉尘涉爆作业、高温熔融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液氨制冷和医药化工类企业等四个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化的专项整治,目前已完成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完成有限空间企业专项培训,同步提升责任人隐患排查水平和企业自行整改能力。六是优化手段,提升企业素质。针对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普遍不高问题,组织婺安有我“周末安全加油站”开放式学堂,根据企业需求“订单式”制定培训课程,邀请各级专家授课,第一批组织全区规上企业参训,以龙头效应示范引领企业凝聚安全意识,提高监管水平。

  (三)综合防范,筑牢防灾减灾基石一是统等牵引,全力开展汛前准备。落实基层防汛责任人3143名,更新村级防汛形势图273张,录入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受影响人员715人,小流域山洪受影响人员2758人,对84个小流域山洪重点村、7处地质灾害点、290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落实“一点一策”,确定“一对一”的转移责任人。组织区、乡、村三级责任人培训14场次,700余人。二是靠前备战,理顺防灾救灾体系。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系统梳理区、乡、村三级任务清单,统等全区情况科学选取3个示范乡镇(街道)、6个村(社区),目前各乡镇(街道)已基本完成乡级建设任务,已完成区级验收并将验收结果反馈至各乡镇(街道),修改完善乡、村两级建设内容,印发乡级基层防汛知识读本450本,村级基层防汛知识读本2720本。计划11月通过市级验收,12月初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巩固提升极端情况下“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三是实战检验,打赢台风防御战。9月中旬,台风“梅花”直面xx而来,13日19时,区防指启动防台风IⅢ级应急响应,婺城区乡、村两级责任人全面进岗,按照“多案合一”应急预案手册精准履职。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统等,以“八张风险清单”为基础,组织乡、村防汛责任人和网格员按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通过社区应急体系改革建立的村(社区)应急突击队275支,3649名队员全部集结待命,按照防汛防台应急处置卡实现力量前置,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台风影响期间,全区累计发送短信3万条,307个应急广播终端、524个应急大喇叭滚动播放防台风预警提示18条次,转移危险区域人员948人,切实发挥了基层最小作战单元的实战作用,实现本次防台过程“不死人”的防汛工作总目标。四是聚焦民生,保障群众用水。7月以来,婺城区降水总体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8月14日,婺城城区(金华国家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42℃,创历史新高。为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我区加强监测预警预报,积极协调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及时发布旱情预警,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及发展趋势,科学调配水源,提前谋划建设应急水源和安排临时措施,细化完善“一地一策、一库一策、一厂一策”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科学安排用水。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队根据旱情发展,制定运水工作方案,落实运水队伍,共同做好缺水地区的应急送水工作。7月以来,累计送水21车次,送水199吨。五是防范为先,遏制森林火灾。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为基础,联合公安、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多次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督查,对乡镇(街道)的部署落实情况、宣传氛围营造、火源管控巡护、装备保养补充、值班信息报送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分别在8月中旬和9月底发布禁火令,要求加大巡护频度,特别是重点、高风险林区增设检查点,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清明期间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关于夏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情况的通报》等文件,通报森林防灭火案例。9月为所有义务森林消防员续保人身意外伤害险,调动义务森林消防队员积极性,免除其后顾之忧。10月,派出两支区级义务森林消防队伍(罗店镇、蒋堂镇)支援永康市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四)婺安有我,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一是实战导向,全要素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承办市级演练4场,较去年同期(2场)增长100%,在人民网、xx工人日报、中国发展网、金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深入开展“每月一练”,累计组织开展区级应急拉(演)练6次,参练队伍54支次,参练人数440余人次,使用装备510件次,进一步提升多兵种、多灾情抢险救援实战水平。组织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开展演练15场次,参演1336人。其中,5月11日晚,采用“不打招呼、不作预演”的形式,首次开展全覆盖的夜间人员转移演练,全区基层防汛责任人、网格员全员进岗,组织山洪灾害易发区、危旧房、地质灾害风险区、低洼内涝区等各类受影响群众开展转移。二是拓宽载体,加强宣传影响力。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城投集团建立“匠心筑城、婺安有我”党建联盟,排摸全区应急力量,整合成立10支队伍,统等核心队员近500人,不断激发应急救援新活力。“5.12”防灾减灾周期间,制作宣传展板17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覆盖人数4.5万。在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突破惯例,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模式,部门联动、群众互动,通过“婺城应急”公众号、线上扫码答题、举办知识培训讲座、开设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面,以问题解答、现场示范、实战模拟等趣味形式普及专业安全知识,累计吸引群众4万余人。三是媒体发声,唱响应急旋律。通过活动造势、联动兄弟单位等形式,丰富公众号多样性,累计发文467篇,其中阅读量最高为2829次,较xx年最高(2041次)增长38.61%;阅读量200次以上的文章102篇,较xx年(29篇)增长251.72%。省级及以上媒体发布16次,其中xx卫视2次;市级媒体发布22次,其中金华电视台2次。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统等兼顾除险保安大局。深化除险保安。发挥安委会牵头抓总、专委会专业统等作用,常态运行除险保安工作机制,深化除险保安;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在线”等平台,每月对2200余家平台入库单位主体自查、乡镇及部门检查全覆盖,推进隐患整改率达到100%。同时举一反三,推动各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深化清单应用。发挥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作用,进一步提升问题主动发现率,加快整治闭环销号,争创省市示范案例,贡献更多婺城经验。完善责任体系建设。常态开展线上动态履职,要求各级责任人每月10日、20日前要实名登录系统各1次,并录入履职详情,确保30天在线使用率100%。二是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整治。综合利用好安全生产体检站、专家服务、线上视频监管、数字化平台等手段,建立区、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压实基层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构建综合风险管控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动态管理,强化专业会商研判,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完善综合预警和发布机制。项目化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危化、有限空间、涉爆粉尘等重点领域,做好专项整治验收和成果应用的后半篇文章,有效解决监管人员不足、专业技术薄弱问题。强化精准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全面改善辖区企业的安全条件和本质安全水平。三是打造高效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数字化改革在应急领域的实战应用,通过应急资源动态管理应用的系列迭代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的建成,在应急演练、备战和抢险救灾中不断磨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导乡镇(街道)配齐应急和消防管理中心人员,争取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配齐执法专用装备和应急物资装备,同时实现社区应急体系改革成果全覆盖,延伸应急管理的基层触角,强化末端管理。优化区、乡、村三级应急队伍。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通过联训联练,提升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各乡镇(街道)组建1支30人以上的应急队伍,持续开展“每月一练”,积极组织开展森林义务消防队业务、应急技能的培训和训练。四是提升全民安全素养。全面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完成加工制造类小微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及危险性较高企业、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加强安全培训执法检查,坚持“逢查必考”,推进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继续推进应急宣教阵地建设。推进应急宣教体验馆建设工作,完善运维机制,建管并重,发挥体验馆作用。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全年重大活动节点为主线,有内容、有深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推进“五进”工作,推进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安全素养大力提升。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5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庆街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当好建设“重要窗口”“头雁战队”排头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在挑战与应战中夺取“双线胜利”。

  一、认识“重要窗口”新内涵,着力擘画“六稳”“六保”新答卷

  (一)破与立并举,凝心聚力抓出改革破题“真实效”

  1.聚焦治理难点,激活新动力。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基层执法“12345长庆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样板”。改革工作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等领导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动态清样、新华社每日电讯等30余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022年7月,街道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被评为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案例,省委《竞跑者》对此进行刊发。

  2.聚焦能级提档,擦亮新面貌。全力推进城市面貌和核心竞争力提档升级。以“国风丝韵·未来街区”为主题,推动丝绸城提档升级,擦亮**丝绸之府金名片,打造全国"一带一路"丝绸文化新地标。成功承办“新消费?醉**”休闲购物节暨**中国丝绸城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开街仪式。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等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报道,胡伟副市长批示肯定。全力推进省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搬迁项目,17天完成搬迁签约“清零”,刷新国有土地房屋搬迁签约“长庆速度”。

  3.聚焦服务便民,打造新高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创新推进审批服务下沉,全年受理各类业务余次,实现“综合办”。率先试点0-3岁婴幼儿照护社区普惠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普惠式托育园——奶牛城堡托育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微托育长庆模式。聚焦“停车难”突出矛盾,率先探索中心城区“123”智慧停车模式,吸纳丝绸城周边的场馆、楼宇、公共泊位等停车泊位1623个,夜间停车指数提升58.3%,小区舒心指数提升60%。

  (二)快与稳并进,创新驱动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1.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项目194个,合计注册资金153.23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引进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家,总投资达13亿元。一是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引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20亿、金控天勤对外投资10亿、天道金科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等大项目落地长庆。省担保集团、省农担等省级金融平台正式入驻,汇金金融产业集聚平台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二是项目落地装上“提速器”。积极瞄准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招大企、强企。完成签约项目8个,储备大好高项目6个。其中,中能基业、“常青藤爸爸”儿童启蒙教育外资项目顺利设立;诚通租赁项目进入迁址;规模50亿元的摩根三期人民币股权基金正式启动设立,为经济发展装上“提速器”。聚焦**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加大数字经济产业招引。前三季度,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6亿元,位列全区第三。三是招企稳企打出“组合拳”。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推进线上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强化主动招商、上门招商,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敲门招商10余次,拜访科大讯飞、寿仙谷、艾特智能、均胜电子等企业20家,扩大招商“朋友圈”。

  2.企业活力全面复苏。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增值税、个税退税等影响,街道全年实现税收12.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1亿元。一是重点企业精准发力。133家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合计实现税收11.77亿元,占比92.6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6亿元,占比91.92%。其中,浙法传媒、蓝狮子图书、中外运空运、边神网络等66家企业已超去年全年税收。二是金融产业逆势上扬。税收百万元以上的23家金融企业增长翻番,合计实现税收1.1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省金控、省担保集团、省农担、摩根一期基金等增长强劲。三是新进企业质效突出。192家2019年至今的新引进企业开始产税,合计实现税收1.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其中,省融资再担保、农融担保、省融资担保、诚通国贸、省金融控股5家企业突破千万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本、源星基金、幻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公司、中林国贸等发展迅速。

  3.安商稳商彰显温度。用情用心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一是建机制。全市率先提出“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活动,助力全街764家沿街店铺、11幢楼宇、家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物资紧缺问题。为**中国丝绸城285家承租户送上469万元房租减免大礼包,让企业感受到了关怀和信心。二是优服务。全年共走访企业2000余家次,帮助知夫子、乐筹网络等企业成功解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问题300余个。组织50名专业律师组成“云上法律援助团”,通过线上直播开设“空中慕课”,帮助解决辖区企业在疫情期间工资发放、劳动用工、合同风险管理等问题200余个。提增汇金魔方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全年累计举办项目路演、商务接待等活动60余场。联合区科技局、区金融办、辖区银行等开展科技、金融政策辅导,成功促成市金联会服务基地落户。三是保稳定。截止2022年三季度,实现税收净流入415.5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净流入185.62万元,为全区唯一税收净流入街道。协助德昌隆解决区内安商稳商场地,帮助雅拓信息技术和拓云计算机入驻国投大厦,增强企业根植性。

  (三)内外共发力,精准聚焦办好为民服务“关键事”

  1.疫情防控有实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长庆人用责任和智慧奏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打好“硬隔离+软服务”“大数据+网格化”“大妈+大脑”“一名党员一幢楼”包楼联户倡议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合拳,织密红色“防护网”。人大代表、新阶层爱心企业等爱心群体为抗疫募捐资金和物资达140万余元。街道党工委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红色送餐队等先进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

  2.社区建设有力度。强化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完成十五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建成全区首家社区级城市书吧,建好百姓健身房,让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体育事业更具活力。高质量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好班子,助力社区加快发展。齐心协力打赢人口普查硬仗,做到不疏一户、不漏一人,以数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

  3.民生服务有保障。聚焦民生小事,办好民生实事,已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御跸弄美丽街巷提升改造、高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31件。建成全省首家“0-3”岁普惠型托育园“奶牛城堡”。加大对困难群众、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帮扶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4100余万元。开展线上就业“云招聘”,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800余人次。帮助17户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登上人民日报报道。

  (四)制与治相融,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

  1.建好“数字驾驶舱”。全面推进长庆微脑“数字驾驶舱”建设,拓宽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一是服务疫情防控。通过“数字驾驶舱”中心枢纽,推进各部门数据整合,形成线上线下、快速响应的群防群控运行机制。疫情期间,利用数字驾驶舱“523”出租房管理系统,撬动1.4万流动人口信息排查,完成健康码核查2600余人次,重点人员管理人次,提前发现并有效处置居民在小区药店门口聚集哄抢口罩等安全隐患6起,最快5分钟疏散人群。二是聚焦城市管理。针对“小餐饮”“工地管理”等两大执法监管重点,开发“生态环保”模块,对147家餐饮企业油烟清洗进行线上管理和在线预警;接入在线扬尘及噪声监测数据,实现工地扬尘和噪声污染“24小时监督”。三是打造“智慧街区”。借助5G、AR、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搭建中国丝绸城超融合实景应用平台,对407家商户信息实行立体化实景标注,实现街区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同时,运用智慧服务小程序、停车引导、5G穿衣镜等多种服务载体,推进智慧化购物全流程体验。

  2.推进环境面貌大提升。推进19个小区、149幢、户、5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打好环境提升“百日攻坚”战,全面提升街区治理水平,获评市优胜街道。完成17个小区97幢房屋污水零直排改造以及49幢房屋地下管网“清肠”行动,区属医院、学校“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部高质量改造完毕。积极推进青春坊16幢、青春坊32幢及柳营花园2幢高层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开发垃圾分类应用场景。联合城管、交警等多部门持续强力推进环北市场和丝绸服装城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累计出动力量250余人次,查扣违法“四小车”271辆。街道食安办被评为年“省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小区和**公寓小区被评为省高标准示范小区,小区被评为2022年“美好家园”。

  3.构建三治融合新格局。深入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积极探索“三治融合”长庆模式。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组织换届、反诈宣传等进行普法宣传,开展街道调解员普法沙龙。发动“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三和交流室”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浙大御跸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社区。

  (五)严与实共抓,比学赶超实现基层党建“全域红”

  1.把准理想信念方向盘。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上率下带动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40余次,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在杭精神”“我与学习强国”等知行讲堂主题活动3次。组织干部赴深圳、上海、智慧网谷小镇等地参观学习10余次,开拓干部视野,振奋干部精气神。建成全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弘扬社会正能量。今年以来,众人自发抬车救人、雨天爱心伞接力、见义勇为“扫堂腿大伯”等正能量事件共同构筑长庆“最美现象”,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和关注。

  2.扩展小区党建覆盖面。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立14个小区党组织,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支部)—楼道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探索推出“榜样带动”“环境攻坚”“三卡一册常态管理”“家门口的议事厅”等小区治理行动,将垃圾分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小巷建设等工程纳入小区治理范围,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成全市首个室外智能电子屏有声图书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习近平总书记声音走进里弄小巷。

  3.打好选人用人主动仗。顺利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产生党委委员42名,平均年龄47.2岁,居委会委员36人,平均年龄57岁。一批组织信任、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骨干走上社区领导岗位。招才引智,激活人才对街道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16名,其中B类1名,C类人才9名,D类人才56名,E类人才50名,为街道发展蓄势赋能。

  4.筑牢党风廉政防火墙。街道党工委书记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与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双落实,实施党风廉政工作清单式管理,制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等三张工作清单,探索创新“精准监督,码上清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成立旧改“哨点”监督队,保障重点工作推进。绘制廉官墙绘,建设七彩家风路、廉政书房,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一年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支持人大、政协、统战、人民武装等工作。人大街道工委围绕区、街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组织代表开展定向视察等活动30余次。动员辖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捐赠资金及物资达140余万元;推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两个全覆盖”试点工作,成立长庆街道政协委员小组临时党支部。强化人民武装工作,全力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等工作,建强组织阵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对标“重要窗口”新任务,全力谋划长庆发展新蓝图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面临“阵痛期”。受到海内外疫情和当前国际复杂形势影响,今年街道税收、外贸、外资等指标下降。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安商稳商压力,给街道带来挑战。如何立足长庆区位优势,有效激活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发力还需系统规划。

  二是产业转型面临“换挡期”。街道市场多、流动人口多,辖区内环北小商品市场、环北丝绸服装城、纺织品面料市场等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中国丝绸城在提升改造后,如何实现专业化运营和时尚嬗变,需要更加深入地谋划。

  三是创新创优面临“提档期”。街道党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顺、力量配置不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赋能新治理、激活最末梢,还需不断转型升级。

  三、锚定“重要窗口”新目标,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基层样板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在杭讲话精神关键之年,也是长庆街道创新蝶变重要攻坚之年。长庆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奋力打造展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基层样板。

  (一)知势谋局,打造改革创新基层样板。遵循“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理念,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制胜,真正做到以改革破难题、激发新动能。

  1.建立比学赶超工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领跑。要积极融入省市改革开放大局,将改革创新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谋划,明确重点改革任务书,定好改革时间表,全街干部增强改革意识、扛起改革担当。要开展每季度改革创新“大比武”,各科室、社区围绕群众关键小事、重点任务克难攻坚,对比学赶超、改革创新成果进行展示。紧抓“试点示范、领导批示、媒体报道”等多个维度对各科室、社区改革创新工作进行评级,纳入年底考核。

  2.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进一步解决机制体制、执行操作等方面问题,助推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做深做实。通过“加”强管理、“减”化矛盾、“乘”以合力、“除”弊革新等多维度发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担当、依法高效、清廉为民的“执法铁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进一步简事项、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少次数、建平台,跑出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3.助推**中国丝绸城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单位运营,做大做强丝绸不夜城、云上直播间、青年音乐角等活动,通过新业态、新消费、新管理,利用文创产品吸引人、文化活动熏陶人、文化氛围感染人,推动**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使其成为繁华生活重要体验点、**丝绸文化网红打卡点。同时,结合省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工程,串珠成线,构建一条联通日报、省全民健身中心、**市体育馆、**中国丝绸城,对接延安路国际大街、武林商圈的时尚文化中轴,打造运河畔最闪亮的文化后街。

  (二)蓄势跨越,打造高质发展基层样板。锚定打造金融强街目标,认真编制“十四五规划”,积极对标长三角,描绘发展新蓝图。

  1.向高新项目要效益。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企业、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推进诚通融资租赁、“建行生活”消费金融等优质项目花落长庆,全力打造金融板块集聚街。

  2.向产业集群要效益。全力构建摩根系、担保系、金控系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项目、基金、股权投融资、上市为一体的深度金融合作生态圈。以联华集团、热联集团带动商贸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老旧商务楼宇提升改造,推动国际创意中心园区转型升级,打造汇金国际大厦税收10亿元楼宇,建设“环运河金融带”,形成“高端、高新、高税”产业集群。紧抓**迎亚运和省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契机,将项目发展与体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建设区体育文化产业集群。

  3.向优质服务要效益。始终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常态化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工作,落实“包楼、包企、包铺”三包责任制,完善定点联系走访长效制度。充分发挥“汇金魔方”作为“人才驿站、企业服务中心、招商中心”三位一体高端企业服务中心作用,以工商联、商会、联谊会等平台,定期开展项目资本对接会、金融“下午茶”等系列活动,形成生态圈企业抱团发展良好氛围。

  (三)借势登高,打造民生幸福基层样板。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引领样板街,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抓好疫情常态防控。持续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人、物、地”同防,巩固升级“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大脑+大妈”等防疫手段,健全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常态化监测,加强入境和国内高风险区来长庆人员管控,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及其他冷链产品疫情防控。完善应急措施,细化处置预案,储备充足防控物资,全面提升街道应急备战能力。

  2.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二次供水改造、美丽街巷等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用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全覆盖。扩大“0-3”岁婴幼儿照护试点,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长庆品牌”。

  3.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快社会组织培育。试行“微项目·微自治”模式,协同政府、社区组织、居民三方力量,深入推进社区自治工作。坚持对社工“严管厚爱”,开展“暖心工程”,通过“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等系列举措,让社工队伍活起来。

  (四)乘势而上,打造智慧治理基层样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围绕全域治理现代化,打造标准化、智慧化、集成化的基层智慧治理“长庆样板”,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1.擦亮数字驾驶舱长庆品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长庆数字驾驶舱建设,持续擦亮全市首个街道级数字驾驶舱品牌。完善基础数据库。丰富人、房、企基础数据库,实现人口、房屋、企业等数据分幢分户图形化展示。深化应用场景创建。积极拓展丝绸城智慧街区、智慧停车等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创新打造“社区微脑”,提升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水平。探索街道数字驾驶舱乘客端建设,用数据赋能服务,推动数据共享,搭建居民与数据的共享窗口。推进重点工作在线监督,打通居民参与渠道,提高参与度。创新“523”出租房系统。打造智慧出租房系统版,提升预警能力切实强化街道出租方管理。

  2.筑牢社会大平安基层基础。高标准建好矛调中心,实现接访、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试点社区旧改调解工作站,推进信访维稳案件“减存量、防增量”。推进青春坊东片、长宁片、浙报宿舍、大营盘等19个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打好硬件提升改造翻身仗,守牢安全底线。

  3.打造全域美丽城市新面貌。重视规划引领,聚焦目标、产业、功能三个布局,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破解街道南北发展不平衡,提升发展竞争力。紧抓迎亚运契机,全力推进万方老旧小区改造和街区环境面貌提升工程。聚焦生态化、数字化,以共治共享、智慧宜居为内涵,打造群众满意未来社区。打好“拆、治、分”组合拳,深化垃圾分类居民自治行动,坚持“线上+线下”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北小商品市场周边联合整治,确保辖区周边环境宜居平安。

  (五)谋势创先,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样板。以党建引领、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全域党建引领新模式,实现长庆基层党建“全域红”。

  1.深耕意识形态“责任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主动权,切实扛起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体责任。推进育苗育林凝心工程,着眼于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思想方法和能力水平提升,加大干部到黎平、恩施等地外出挂职锻炼力度,组织党员干部赴上海、深圳、广州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切实提高干部谋划工作的高度、宽度、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实施师徒传帮带“蹲苗”计划,弘扬“敢争一流、敢于负责、敢为人先”三敢精神,打造一流铁军队伍,让长庆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2.擦亮基层党建“新亮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挥长庆新文化运动“一师风潮”发源地、《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翻译起草地、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诞生地的红色优势,深入挖掘陈望道、鲁迅、刘大白等红色基因,牢记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印记,打造**最一流的叫得响、看得见的“红色心脏”。大力实施“红色纽带”工程,加大小区党支部覆盖面,巩固提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十法”、“红色物管”、“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等创新实践,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开展“党建双强”工程,继续挖掘“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

  3.推进两新党建“再创新”。建强楼宇党建,以“楼宇党建”引领人才、“楼宇服务”吸引人才、“楼宇活动”凝聚人才,建设党建引领、多样服务、多元共治、多方受益的“楼宇生态圈”。深入实施“513武林英才”和“518武林英杰”计划,加快释放人才生态“黄金30条”政策效益,厚植重才用才爱才沃土。

  四、聚焦十大重点,着力打造和谐幸福街区

  1、推进重大重点项目攻坚。整体谋划,推动环北小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省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馆亚运场馆改造。

  2、助推**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完善双街景观亮化,促进街区品牌提升,着力打造文化厚街、人气旺街、消费强街、品质优街。

  3.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全面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整体“智治”。

  4.打造金融聚集强街。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加速新兴金融布局,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构建新型金融产业生态圈。

  5.推动全域数字长庆建设。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长庆数字驾驶舱建设,充实基础数据库,深化应用场景建设,推进数字赋能、智慧应用。

  6.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投入忆元改造资金,在2022年完成92幢房屋33余万平方米改造。

  7.高标准推进智安小区建设。推进青春坊东片、浙报宿舍、田家桥13号等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坚守安全底线。

  8.做实“一老一小”民生幸福工程。重点推进吴牙、柳营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多功能活动场室,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改革持续发力,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9.打造小区管家长庆2.0版。推进物管站建设,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着力提升小区管家服务水平,提升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10.打造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长庆样板。全力推进小区党总支全覆盖,积极谋划基层党建新亮点,做大做强长庆党建红街金字招牌。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6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全力抓经济调度。分解下达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计划指标,确定了全年指标的调度任务。对照省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稳增长工作安排,建立市稳增长联席会议机制,加大调度频次,组织召开x余次调度会,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左右;规上服务业企业入库x家。

  (二)全力抓政策落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根据省x条政策和接续政策x条,按照上下对应、条条抓落实要求,结合xx实际,形成市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x条和接续政策x条,实施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措施x条,建立政策督查组,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定期抓好政策督查,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协调完成省审计厅对我市一揽子政策落实工作,审计反馈情况整体较好。

  (三)全力抓投资项目建设。全力谋划基础设施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年度计划投资x亿元。x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x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x%。争取2022年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x亿元。印发《2022年度市领导包联重点项目、服务重点企业工作方案》,制定包联重点项目、服务重点企业x个,总投资x亿元,年度计划投资x亿元。印发四批次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纳入项目x个。组织项目集中开工x次,集中开工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x、x、x、x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推进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发行专项债券项目x个,债券资金x亿元。筹备申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项目x个,目前已投放项目x个,投放基金额度x亿元。

  (四)全力抓产业发展。开展园区“十四五”循环化改造,组织高新区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园区全面和深化改造。xx市关键电子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xx盐化工业园—特种光纤电子原器件成功创建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高标准执行“三减免、两补贴、一支持”政策。目前,全市共减免、延缓缴纳服务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税费、保费、房租x亿元。

  (五)全力抓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具体措施》,发布《第三批“认定类”政策项目清单》,持续释放政策利好。推动企业年报自主公示、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服务营商环境2项省级营商环境先行试点改革事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宣传发布改革创新举措和成效。深度挖掘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中央级和省级宣传报道42篇。

  (六)全力抓民生保障。成为全省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工程第一批试点城市,编制试点建设方案,获得2022年省预算内投资x万元,支持教育、养老、卫生等x个项目建设,目前x个项目已完工。统筹推进粮油集团、中储粮项目落地,计划近期上招委会。落实重要民生物资储备,地方原粮储备x万吨,成品粮储备x吨,可保障全市达到x天。开展应急价格监测,加强主副食品、防疫用品供应及价格波动情况监测。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持续抓好计划谋划。统筹考虑xx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两大指标体系,科学编制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同时本着各项指标不低于全省平均、争先进位的原则,形成我市目标计划篮子。按照年度计划目标分解重点指标任务,加大调度频次,压实目标责任。紧盯亿元以上重大项目、x万元以上重大工业增长点发力。牢牢压实“四上企业”主管部门责任,确保规上企业总量、规模稳中有进。

  (二)持续推进产业发展。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围绕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承接圈内产业转移,推动家居、装备智能制造,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积极争取省支持金澳科技码头、输油管道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化工高端材料产业园尽快实施落地。利用好关键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与武汉组建“光芯屏端网”产业联盟,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在科研创新、人才聚集、融资担保、资源互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用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金字招牌,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政策,重点支持xx管理区xx小镇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延伸虾-稻产业链。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兑现服务业扶持政策,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优质企业、项目、品牌、示范区和个人,持续推动两业融合试点工作。

  (三)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按照投资增长目标,持续做大项目总量。抓好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包联等活动,重点推进总投资x亿元的xx高端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x亿元的xx集团xx纺织城、总投资x亿元的xx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确定好“四类重大项目清单”,抓好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建设,推进xx市全域公共交通一体化、城市管网更新改造工程等x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动xx经xx至xxx高速铁路(xx通道)、xxx市域(郊)铁路、xx北至xx铁路支线(xx平原货运铁路西延)、xx河道整治及火力发电项目尽早落地。

  (四)持续优化营商化境。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持续释放政策利好。推进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用能成本、用工成本、金融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法治成本,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不断优化各类市场主体生存环境、发展环境、创新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智慧化政务服务等项目建设,打造协同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五)稳步推进“双碳”各项工作。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双碳”路径,以省碳达峰方案为引领编制市级方案,达峰时限确保按期完成,达峰质量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加强对“两高”项目的源头管控。做好10家碳排放控排企业管理,开展碳交易工作,确保每年履约率达到100%。

  (六)持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深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加快推进渔洋粮库能力提升、粮油仓储物流园项目建设,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出台新一轮天然气配气价格。做好敏感时期和重大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保供稳价。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7

  强化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完成十五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下面是明月秘书网小编为您推荐街道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庆街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当好建设“重要窗口”“头雁战队”排头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在挑战与应战中夺取“双线胜利”。

  一、认识“重要窗口”新内涵,着力擘画“六稳”“六保”新答卷

  (一)破与立并举,凝心聚力抓出改革破题“真实效”

  1.聚焦治理难点,激活新动力。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基层执法“12345长庆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样板”。改革工作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等领导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动态清样、新华社每日电讯等30余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022年7月,街道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被评为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案例,省委《竞跑者》对此进行刊发。

  2.聚焦能级提档,擦亮新面貌。全力推进城市面貌和核心竞争力提档升级。以“国风丝韵·未来街区”为主题,推动丝绸城提档升级,擦亮**丝绸之府金名片,打造全国"一带一路"丝绸文化新地标。成功承办“新消费?醉**”休闲购物节暨**中国丝绸城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开街仪式。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等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报道,胡伟副市长批示肯定。全力推进省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搬迁项目,17天完成搬迁签约“清零”,刷新国有土地房屋搬迁签约“长庆速度”。

  3.聚焦服务便民,打造新高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创新推进审批服务下沉,全年受理各类业务余次,实现“综合办”。率先试点0-3岁婴幼儿照护社区普惠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普惠式托育园——奶牛城堡托育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微托育长庆模式。聚焦“停车难”突出矛盾,率先探索中心城区“123”智慧停车模式,吸纳丝绸城周边的场馆、楼宇、公共泊位等停车泊位1623个,夜间停车指数提升58.3%,小区舒心指数提升60%。

  (二)快与稳并进,创新驱动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1.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项目194个,合计注册资金153.23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引进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家,总投资达13亿元。一是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引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20亿、金控天勤对外投资10亿、天道金科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等大项目落地长庆。省担保集团、省农担等省级金融平台正式入驻,汇金金融产业集聚平台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二是项目落地装上“提速器”。积极瞄准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招大企、强企。完成签约项目8个,储备大好高项目6个。其中,中能基业、“常青藤爸爸”儿童启蒙教育外资项目顺利设立;诚通租赁项目进入迁址;规模50亿元的摩根三期人民币股权基金正式启动设立,为经济发展装上“提速器”。聚焦**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加大数字经济产业招引。前三季度,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6亿元,位列全区第三。三是招企稳企打出“组合拳”。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推进线上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强化主动招商、上门招商,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敲门招商10余次,拜访科大讯飞、寿仙谷、艾特智能、均胜电子等企业20家,扩大招商“朋友圈”。

  2.企业活力全面复苏。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增值税、个税退税等影响,街道全年实现税收12.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1亿元。一是重点企业精准发力。133家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合计实现税收11.77亿元,占比92.6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6亿元,占比91.92%。其中,浙法传媒、蓝狮子图书、中外运空运、边神网络等66家企业已超去年全年税收。二是金融产业逆势上扬。税收百万元以上的23家金融企业增长翻番,合计实现税收1.1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省金控、省担保集团、省农担、摩根一期基金等增长强劲。三是新进企业质效突出。192家2019年至今的新引进企业开始产税,合计实现税收1.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其中,省融资再担保、农融担保、省融资担保、诚通国贸、省金融控股5家企业突破千万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本、源星基金、幻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公司、中林国贸等发展迅速。

  3.安商稳商彰显温度。用情用心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一是建机制。全市率先提出“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活动,助力全街764家沿街店铺、11幢楼宇、家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物资紧缺问题。为**中国丝绸城285家承租户送上469万元房租减免大礼包,让企业感受到了关怀和信心。二是优服务。全年共走访企业2000余家次,帮助知夫子、乐筹网络等企业成功解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问题300余个。组织50名专业律师组成“云上法律援助团”,通过线上直播开设“空中慕课”,帮助解决辖区企业在疫情期间工资发放、劳动用工、合同风险管理等问题200余个。提增汇金魔方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全年累计举办项目路演、商务接待等活动60余场。联合区科技局、区金融办、辖区银行等开展科技、金融政策辅导,成功促成市金联会服务基地落户。三是保稳定。截止2022年三季度,实现税收净流入415.5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净流入185.62万元,为全区唯一税收净流入街道。协助德昌隆解决区内安商稳商场地,帮助雅拓信息技术和拓云计算机入驻国投大厦,增强企业根植性。

  (三)内外共发力,精准聚焦办好为民服务“关键事”

  1.疫情防控有实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长庆人用责任和智慧奏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打好“硬隔离+软服务”“大数据+网格化”“大妈+大脑”“一名党员一幢楼”包楼联户倡议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合拳,织密红色“防护网”。人大代表、新阶层爱心企业等爱心群体为抗疫募捐资金和物资达140万余元。街道党工委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红色送餐队等先进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

  2.社区建设有力度。强化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完成十五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建成全区首家社区级城市书吧,建好百姓健身房,让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体育事业更具活力。高质量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好班子,助力社区加快发展。齐心协力打赢人口普查硬仗,做到不疏一户、不漏一人,以数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

  3.民生服务有保障。聚焦民生小事,办好民生实事,已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御跸弄美丽街巷提升改造、高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31件。建成全省首家“0-3”岁普惠型托育园“奶牛城堡”。加大对困难群众、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帮扶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4100余万元。开展线上就业“云招聘”,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800余人次。帮助17户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登上人民日报报道。

  (四)制与治相融,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

  1.建好“数字驾驶舱”。全面推进长庆微脑“数字驾驶舱”建设,拓宽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一是服务疫情防控。通过“数字驾驶舱”中心枢纽,推进各部门数据整合,形成线上线下、快速响应的群防群控运行机制。疫情期间,利用数字驾驶舱“523”出租房管理系统,撬动1.4万流动人口信息排查,完成健康码核查2600余人次,重点人员管理人次,提前发现并有效处置居民在小区药店门口聚集哄抢口罩等安全隐患6起,最快5分钟疏散人群。二是聚焦城市管理。针对“小餐饮”“工地管理”等两大执法监管重点,开发“生态环保”模块,对147家餐饮企业油烟清洗进行线上管理和在线预警;接入在线扬尘及噪声监测数据,实现工地扬尘和噪声污染“24小时监督”。三是打造“智慧街区”。借助5G、AR、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搭建中国丝绸城超融合实景应用平台,对407家商户信息实行立体化实景标注,实现街区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同时,运用智慧服务小程序、停车引导、5G穿衣镜等多种服务载体,推进智慧化购物全流程体验。

  2.推进环境面貌大提升。推进19个小区、149幢、户、5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打好环境提升“百日攻坚”战,全面提升街区治理水平,获评市优胜街道。完成17个小区97幢房屋污水零直排改造以及49幢房屋地下管网“清肠”行动,区属医院、学校“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部高质量改造完毕。积极推进青春坊16幢、青春坊32幢及柳营花园2幢高层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开发垃圾分类应用场景。联合城管、交警等多部门持续强力推进环北市场和丝绸服装城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累计出动力量250余人次,查扣违法“四小车”271辆。街道食安办被评为年“省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小区和**公寓小区被评为省高标准示范小区,小区被评为2022年“美好家园”。

  3.构建三治融合新格局。深入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积极探索“三治融合”长庆模式。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组织换届、反诈宣传等进行普法宣传,开展街道调解员普法沙龙。发动“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三和交流室”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浙大御跸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社区。

  (五)严与实共抓,比学赶超实现基层党建“全域红”

  1.把准理想信念方向盘。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上率下带动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40余次,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在杭精神”“我与学习强国”等知行讲堂主题活动3次。组织干部赴深圳、上海、智慧网谷小镇等地参观学习10余次,开拓干部视野,振奋干部精气神。建成全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弘扬社会正能量。今年以来,众人自发抬车救人、雨天爱心伞接力、见义勇为“扫堂腿大伯”等正能量事件共同构筑长庆“最美现象”,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和关注。

  2.扩展小区党建覆盖面。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立14个小区党组织,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支部)—楼道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探索推出“榜样带动”“环境攻坚”“三卡一册常态管理”“家门口的议事厅”等小区治理行动,将垃圾分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小巷建设等工程纳入小区治理范围,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成全市首个室外智能电子屏有声图书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习近平总书记声音走进里弄小巷。

  3.打好选人用人主动仗。顺利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产生党委委员42名,平均年龄47.2岁,居委会委员36人,平均年龄57岁。一批组织信任、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骨干走上社区领导岗位。招才引智,激活人才对街道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16名,其中B类1名,C类人才9名,D类人才56名,E类人才50名,为街道发展蓄势赋能。

  4.筑牢党风廉政防火墙。街道党工委书记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与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双落实,实施党风廉政工作清单式管理,制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等三张工作清单,探索创新“精准监督,码上清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成立旧改“哨点”监督队,保障重点工作推进。绘制廉官墙绘,建设七彩家风路、廉政书房,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一年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支持人大、政协、统战、人民武装等工作。人大街道工委围绕区、街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组织代表开展定向视察等活动30余次。动员辖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捐赠资金及物资达140余万元;推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两个全覆盖”试点工作,成立长庆街道政协委员小组临时党支部。强化人民武装工作,全力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等工作,建强组织阵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对标“重要窗口”新任务,全力谋划长庆发展新蓝图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面临“阵痛期”。受到海内外疫情和当前国际复杂形势影响,今年街道税收、外贸、外资等指标下降。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安商稳商压力,给街道带来挑战。如何立足长庆区位优势,有效激活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发力还需系统规划。

  二是产业转型面临“换挡期”。街道市场多、流动人口多,辖区内环北小商品市场、环北丝绸服装城、纺织品面料市场等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中国丝绸城在提升改造后,如何实现专业化运营和时尚嬗变,需要更加深入地谋划。

  三是创新创优面临“提档期”。街道党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顺、力量配置不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赋能新治理、激活最末梢,还需不断转型升级。

  三、锚定“重要窗口”新目标,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基层样板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在杭讲话精神关键之年,也是长庆街道创新蝶变重要攻坚之年。长庆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奋力打造展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基层样板。

  (一)知势谋局,打造改革创新基层样板。遵循“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理念,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制胜,真正做到以改革破难题、激发新动能。

  1.建立比学赶超工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领跑。要积极融入省市改革开放大局,将改革创新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谋划,明确重点改革任务书,定好改革时间表,全街干部增强改革意识、扛起改革担当。要开展每季度改革创新“大比武”,各科室、社区围绕群众关键小事、重点任务克难攻坚,对比学赶超、改革创新成果进行展示。紧抓“试点示范、领导批示、媒体报道”等多个维度对各科室、社区改革创新工作进行评级,纳入年底考核。

  2.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进一步解决机制体制、执行操作等方面问题,助推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做深做实。通过“加”强管理、“减”化矛盾、“乘”以合力、“除”弊革新等多维度发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担当、依法高效、清廉为民的“执法铁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进一步简事项、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少次数、建平台,跑出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3.助推**中国丝绸城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单位运营,做大做强丝绸不夜城、云上直播间、青年音乐角等活动,通过新业态、新消费、新管理,利用文创产品吸引人、文化活动熏陶人、文化氛围感染人,推动**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使其成为繁华生活重要体验点、**丝绸文化网红打卡点。同时,结合省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工程,串珠成线,构建一条联通日报、省全民健身中心、**市体育馆、**中国丝绸城,对接延安路国际大街、武林商圈的时尚文化中轴,打造运河畔最闪亮的文化后街。

  (二)蓄势跨越,打造高质发展基层样板。锚定打造金融强街目标,认真编制“十四五规划”,积极对标长三角,描绘发展新蓝图。

  1.向高新项目要效益。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企业、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推进诚通融资租赁、“建行生活”消费金融等优质项目花落长庆,全力打造金融板块集聚街。

  2.向产业集群要效益。全力构建摩根系、担保系、金控系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项目、基金、股权投融资、上市为一体的深度金融合作生态圈。以联华集团、热联集团带动商贸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老旧商务楼宇提升改造,推动国际创意中心园区转型升级,打造汇金国际大厦税收10亿元楼宇,建设“环运河金融带”,形成“高端、高新、高税”产业集群。紧抓**迎亚运和省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契机,将项目发展与体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建设区体育文化产业集群。

  3.向优质服务要效益。始终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常态化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工作,落实“包楼、包企、包铺”三包责任制,完善定点联系走访长效制度。充分发挥“汇金魔方”作为“人才驿站、企业服务中心、招商中心”三位一体高端企业服务中心作用,以工商联、商会、联谊会等平台,定期开展项目资本对接会、金融“下午茶”等系列活动,形成生态圈企业抱团发展良好氛围。

  (三)借势登高,打造民生幸福基层样板。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引领样板街,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抓好疫情常态防控。持续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人、物、地”同防,巩固升级“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大脑+大妈”等防疫手段,健全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常态化监测,加强入境和国内高风险区来长庆人员管控,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及其他冷链产品疫情防控。完善应急措施,细化处置预案,储备充足防控物资,全面提升街道应急备战能力。

  2.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二次供水改造、美丽街巷等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用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全覆盖。扩大“0-3”岁婴幼儿照护试点,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长庆品牌”。

  3.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快社会组织培育。试行“微项目·微自治”模式,协同政府、社区组织、居民三方力量,深入推进社区自治工作。坚持对社工“严管厚爱”,开展“暖心工程”,通过“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等系列举措,让社工队伍活起来。

  (四)乘势而上,打造智慧治理基层样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围绕全域治理现代化,打造标准化、智慧化、集成化的基层智慧治理“长庆样板”,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1.擦亮数字驾驶舱长庆品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长庆数字驾驶舱建设,持续擦亮全市首个街道级数字驾驶舱品牌。完善基础数据库。丰富人、房、企基础数据库,实现人口、房屋、企业等数据分幢分户图形化展示。深化应用场景创建。积极拓展丝绸城智慧街区、智慧停车等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创新打造“社区微脑”,提升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水平。探索街道数字驾驶舱乘客端建设,用数据赋能服务,推动数据共享,搭建居民与数据的共享窗口。推进重点工作在线监督,打通居民参与渠道,提高参与度。创新“523”出租房系统。打造智慧出租房系统版,提升预警能力切实强化街道出租方管理。

  2.筑牢社会大平安基层基础。高标准建好矛调中心,实现接访、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试点社区旧改调解工作站,推进信访维稳案件“减存量、防增量”。推进青春坊东片、长宁片、浙报宿舍、大营盘等19个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打好硬件提升改造翻身仗,守牢安全底线。

  3.打造全域美丽城市新面貌。重视规划引领,聚焦目标、产业、功能三个布局,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破解街道南北发展不平衡,提升发展竞争力。紧抓迎亚运契机,全力推进万方老旧小区改造和街区环境面貌提升工程。聚焦生态化、数字化,以共治共享、智慧宜居为内涵,打造群众满意未来社区。打好“拆、治、分”组合拳,深化垃圾分类居民自治行动,坚持“线上+线下”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北小商品市场周边联合整治,确保辖区周边环境宜居平安。

  (五)谋势创先,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样板。以党建引领、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全域党建引领新模式,实现长庆基层党建“全域红”。

  1.深耕意识形态“责任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主动权,切实扛起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体责任。推进育苗育林凝心工程,着眼于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思想方法和能力水平提升,加大干部到黎平、恩施等地外出挂职锻炼力度,组织党员干部赴上海、深圳、广州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切实提高干部谋划工作的高度、宽度、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实施师徒传帮带“蹲苗”计划,弘扬“敢争一流、敢于负责、敢为人先”三敢精神,打造一流铁军队伍,让长庆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2.擦亮基层党建“新亮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挥长庆新文化运动“一师风潮”发源地、《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翻译起草地、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诞生地的红色优势,深入挖掘陈望道、鲁迅、刘大白等红色基因,牢记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印记,打造**最一流的叫得响、看得见的“红色心脏”。大力实施“红色纽带”工程,加大小区党支部覆盖面,巩固提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十法”、“红色物管”、“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等创新实践,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开展“党建双强”工程,继续挖掘“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

  3.推进两新党建“再创新”。建强楼宇党建,以“楼宇党建”引领人才、“楼宇服务”吸引人才、“楼宇活动”凝聚人才,建设党建引领、多样服务、多元共治、多方受益的“楼宇生态圈”。深入实施“513武林英才”和“518武林英杰”计划,加快释放人才生态“黄金30条”政策效益,厚植重才用才爱才沃土。

  四、聚焦十大重点,着力打造和谐幸福街区

  1、推进重大重点项目攻坚。整体谋划,推动环北小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省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馆亚运场馆改造。

  2、助推**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完善双街景观亮化,促进街区品牌提升,着力打造文化厚街、人气旺街、消费强街、品质优街。

  3.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全面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整体“智治”。

  4.打造金融聚集强街。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加速新兴金融布局,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构建新型金融产业生态圈。

  5.推动全域数字长庆建设。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长庆数字驾驶舱建设,充实基础数据库,深化应用场景建设,推进数字赋能、智慧应用。

  6.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投入忆元改造资金,在2022年完成92幢房屋33余万平方米改造。

  7.高标准推进智安小区建设。推进青春坊东片、浙报宿舍、田家桥13号等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坚守安全底线。

  8.做实“一老一小”民生幸福工程。重点推进吴牙、柳营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多功能活动场室,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改革持续发力,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9.打造小区管家长庆2.0版。推进物管站建设,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着力提升小区管家服务水平,提升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10.打造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长庆样板。全力推进小区党总支全覆盖,积极谋划基层党建新亮点,做大做强长庆党建红街金字招牌。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8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深入推进“除险保安”行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和“二十大”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全县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形势

  (一)安全生产方面:截至9月底,全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6起、死亡6人,同比分别下降45.5%、50%。其中,工贸领域4起,死亡4人;道路交通2起,死亡2人。

  (二)自然灾害方面:受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及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IⅢ级应急响应1次;9月,受台风“梅花”影响,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防台风I级应急响应1次。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生森林火情8起,未成灾。

  二、2022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基层基础,初步构建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1.逐级梳理全覆盖责任清单。推进落实“1+X”责任体系,构建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分管领导分别牵头负责的“1+9”工作体系,全面梳理了中共xx县委和xx县政府(安委会)两大领导机构和9大监管机构(即9大专业安全委员会)人员责任、履职两张清单,进一步明确安委会、安委办、专委会、专委办责任分工,建立统筹协调、责任体系建设、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等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县安委会召开全体会议2次,各专委会召开成员季度例会13次。同时,各乡镇(街道、园区)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防汛、防火责任制,共有安全生产、河道堤防、森林防火等各类责任人2800余人。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先后7次听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汇报,县四套班子领导在节假日、政治敏感时期、季节性重点时段均带队开展安全检查。

  2.全域建成规范化应急管理站所。制定全县统一的“基层应急管理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去年,率先完成xx图影和洪桥镇应急管理站试点工作,为全县推广提供样板,并且在全省应急管理基层组织建设会议上,xx作典型经验交流。其中,xx图影应急管理站多次被省市级领导调研,受到高度肯定。截至目前,全县17个乡镇(街道、园区)均严格按照“5+x”(办公室、办案询问室、会商室、应急救援指挥室+档案室、装备室等)要求,建成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应急管理场所,配备145名专职人员,实现每个乡镇6-8名专职人员全覆盖。今年还首次落地县乡两级统一配备应急管理执法车辆以及执法服装。同时,每月召开全县应急管理站长会议,采取先看现场、再开会议的形式,加强交流、学习先进,逐步提高专业能力。

  3.有效运行安委办实体化办公。抽调乡镇(街道、园区)应急管理站、重点部门骨干力量,结合三年行动专班综合督查组实体化运行“县安委办”,对各专委会履职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对工作进度较慢的重点工作采取协调、交办等形式确保责任体系全覆盖工作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县安委办督查专班共发现体系运行等方面问题52个,抽查检查单位(场所)155家,共发现整改隐患866处(其中重大隐患4处)。发挥好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按照今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省考县、市考镇、县考村”考核模式,修订完善对乡镇(街道、园区)月晒季考细则,新增县对村(社区)考核内容,形成“县一乡一村”紧密衔接闭环责任链。

  (二)聚焦“除险保安”,为二十大召开营造稳定环境。

  1.强化风险源头管控,落实治本之策。一是严格项目安全准入。在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的同时,保持项目审批高门槛,认真审核项目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及危化品使用量等关键要素,核对项目行业类别,确保新建化工项目100%进入化工园区。今年以来,共开展项目例会、规划例会27次,预审项目242个,受理各类行政许可事项210件,其中对3个拟引进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二是严控安全设施“三同时”。针对非高危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的安全“三同时”落实不到位、投产即“带病”的通病,以数字化改革为推手,全面开展专项治理。建立部门及乡镇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通道,对重点工业企业新、改、扩建建设项目100%落实“三同时”。在把牢增量关的同时,对未落实“三同时”的历史遗留项目责令补全相关诊断和评价,确保安全条件。该项工作已在省市政府办政务信息专刊刊登,并受到常务副市长xxx的肯定批示。截至目前,统计入库项目574个,排查518个,排查率90%。三是严把教育培训质效。继续深入开展百万员工大培训,重点以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为载体,持续提升全县教育培训水平。通过培训机构招投标,提升培训机构门槛,在全市首个实现“两岗人员”教考分离,“随到随考随发证”的县区。今年以来,1家安全教育培训业务的培训机构因条件不符合责令退出市场,培训企业“两岗”人员(负责人、安管员)、特种作业人员、重点岗位从业人员等各类人员2.5万余人。

  2.动态清除问题隐患,破解治标之困。一是深入攻坚,持续化整治全闭环。联合县人社局,梳理近年来发生工伤事故情况,通过对工伤事故数据分析,确定重点监管企业和行业类型,动态跟踪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点及发展动态,全方位梳理安全隐患。截至目前,累计检查企业单位41618余次,发现隐患41561余项,整改40887余项,整改率98.38%,停产整顿97家,处罚罚款x万元。(其中:省级挂牌隐患4处,市级挂牌隐患4处,县级挂牌隐患103处)。针对我局牵头的工矿、危化专委会职责内容,在危险化学品方面,累计检查发现整改隐患268处,责令停产整改10家次,立案处罚5起,处罚金额总计x万元。矿山方面,累计检查发现整改隐患326处,责令停产整改5家次,立案处罚1起,处罚金额总计x万元。工贸方面,通过运用省厅“工业企业安全在线”,检查发现隐患17769处,整改17575处,整改率98.57%;开展常普常新企业数2324家,常普常新率达99.4%,应急管理站运用平台检查企业2273家,覆盖率达97.26%。二是重点防控,常态化督查筑防线。梳理全县十大行业领域、105处重点单位(场所),督促各乡镇(街道、园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定点、定人、定责、定措施要求落实安保防控措施。同时,成立安全生产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律以书面形式告知督办,每月对重大隐患整改、市对县晾晒比拼、七张问题清单、挂牌督办等重点工作进行整理会商,并不定期进行晾晒通报。三是服务+执法,倒逼责任落实。一方面,针对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对首次查处或者情节较轻的企业以督促整改和教育为主,切实减轻企业压力。同时,积极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为上市和18家拟上市企业,以及化工园区的整治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上的难点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另一方面,对于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企业坚决从严从重处罚,加大行刑衔接力度和非事故类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力度,今年以来,已组织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等部门召开行刑衔接商讨工作会议2次。全县工矿企业非事故处罚额占比达100%,重点企业执法检查覆盖率达100%。同时,曝光执法典型案例并编纂成《xx县安全生产领域典型案例汇编手册》,督促企业警醒反思,坚决杜绝同类事故发生。

  3.巩固安全生产成果,再扣有效之环。一是“四化”管理,标准化创建促提升。针对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的难题,提出安全生产责任化、生产场所区块化、管理要点清单化、管控过程可视化“四化”管理要求,将厂区进行分块管理,划分作业区、人行区、车行区,将所有潜在的风险点位进行“四色”标注,实现县内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行业有示范、区域有标杆”。截至目前,各乡镇申请创建示范企业33家。今年6月,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观摩会在xx召开。二是宣传造势,树立典型凝共识。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上,首次举办安全倡议宣讲比赛,组织从事安全生产各行各业的人员纷纷参与,从不同身份落实责任的角度出发,呼吁大家关注安全、参与安全;同时,还评选出xx县第三届“最美安全卫士”,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持续性的展现每位“安全卫士”日常工作及形象风采,不仅获得群众高度好评,更进一步巩固全民安全理念。三是提炼“精品”,创新突破保常态。将安全监管工作要素拆分、重组,针对xx企业行业特点,持续性推进有限空间、涉爆粉尘、委外作业等多类专项整治,并及时总结升华,形成可供参考的对策、模板。今年以来,共有3个问题纳入省级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清单;20个问题纳入市级问题清单。

  (三)突出“人民至上”,提高减灾救灾应急能力。

  1.扎实筑牢防御基础建设。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全面完成各项清查任务并上传系统。狠抓应急救援行动“指挥一平台”建设,完善应急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配备卫星通讯设施、无人机等,建立常态化拉练机制,确保县乡村三级可视化指挥体系落地见效,同时,充实应急物资保障,制定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标准,推进多灾易灾村(社)的“六个一”标准全覆盖,全县共实物储备袋类123万只、桩木1.4万支、排水泵1396台、卫星电话42部、发电机91台、救灾帐篷200个、棉被3000个、舟艇60台套、可视化单兵40套等物资,有效提高应急保障水平。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56个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累计建成217处共8万平方米,可容纳避灾人员近2万人。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影响期间,累计安全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共9356人。

  2.高标准补强应急救援力量。目前,全县所有乡镇12支综合应急救援队全部按要求建设完毕,共有专职救援队员156人,同时,推进基层“第一响应人”,建设286支镇村应急抢险力量。今年,新建设三支县级森林防灭火队伍,落实保障经费x万元。针对涉及危险品等更为专业的事故应急处置,17个乡镇(街道、园区)均建立4-8人的水域救援组、2-4人的危化品事故处置组,并配备高压水泵、救援艇等现代化装备,基本具备了消防救援、水域救援、森林火灾扑救、危化品事故处置等多种形式的救援能力,成功将专业化救援力量从城区有效拓展至所有乡镇。此外,引导扶持民安救援队、地质灾害救援协会、山狼救援队等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纳入全县救援体系,成为应急救援重要辅助力量。

  3.实战式理顺各类应对机制。积极构建“1+N”的应急预案体系,结合实际加快细化制订具体的“五断五停”工作指引,督促相关部门将有关要求纳入专项预案,建立健全极端灾害情况下的快响协同应对机制。同时,全面提升实战应对能力,今年3月,在xx举办了长三角区域(xx宣)森林火灾联合扑救实战演练,进一步健全长三角区域(xx宣)队伍跨区域联合救援体制机制,检验省际边界跨区域联合救援行动的科学性、实战性,截至目前,共开展综合性实战演练12场,参与人数近600人;开展各类防汛演练49场,参与人数近2700人。

  4.全方位打造森防xx样板。今年,xx镇被列为全国森林防灭火规范化管理建设试点,全省唯一。围绕“五网一平台”,我县全面推进森林防灭火规范化管理建设试点各项工作,突出打造省际边界联防联救体系、“古道+户外组织”新模式、村级组织森防自治新格局、社会化公益组织新力量、规范森林火灾扑救技战术体系等“五个亮点”,建立起“基层群防群治、末端发力见效”的长效机制。同时,以此次试点建设为契机,在“xx省森林防灭火专题”数字化平台基础上强化科技手段、深化场景应用,打造基层森林防灭火指挥应用,构建森防“新模型”,现已列入第一批应急管理领域“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试点项目。今年9月,全省森林防灭火全省乡镇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管理试点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该项工作获得省市各地一致好评;在全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电视电话会议的全省续会上,常务副省长xxx再次重点表扬。

  三、2023年工作思路

  1.深入推进1+x责任体系全覆盖。在巩固三年行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新兴行业、领域职责边界,探索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力争2023年全县各应急管理站和专职消防队站队合一,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同时,将应急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建设向村(社区)延伸,创新村(社区)应急管理服务中心新模式,真正实现组织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聚焦道路运输、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消防等8个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各类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强化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工业企业在线平台等数字化系统成果应用,用标准模式和精准流程控制各类风险因素,充分利用专家库的专业力量,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持续开展好安全培训工作,严查安全教育培训不达标、不规范等行为。

  3.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中队统筹乡镇(街道、园区)执法工作机制,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坚持“重拳”治乱,“铁面”执法,强化全域执法、行刑衔接和媒体舆论曝光,实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震动一片”执法效果。

  4.努力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发挥试点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乡镇森林防灭火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森林灭火整体能力。健全“1+X”应急预案体系,建立指挥有序、高效快速和协调统一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同时,充分挖掘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成果价值,突出防灾减灾场景实战应用,落实县、乡、村三级物资储备,强化避灾安置场所常态化管理。

  5.健全建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全面规范县级各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标准与指挥调度机制,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处置、道路交通救援、地质灾害救援、电力抢险、通信抢险、油气管道抢修等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研究相关救援能力培育体制,针对水域救援、森林火灾扑救、危化品救援等行动,全面深化比武内容,同时探索尝试“双盲”演练,不断提高现有应急队伍专业素养。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9

  今年以来,市新居民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新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主线,扛牢初心使命、践行责任担当,不断深化落实工作举措,努力提升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现将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夯实新居民服务基础。调整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新居民服务中心)。印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健全26个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对我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各成员单位细化工作举措,定期报送工作进度,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入调查研究,找准新居民服务定位。部署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镇(街道)、村(社区)、企业、民工子弟学校等开展走访调研40余次,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异地商会开展座谈12次,全面了解掌握涉及流动人口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踪关注新居民数量、人口结构、就业就学等相关情况,完成《我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等调研文章3篇。开展新居民积分制入学专项调研,重点围绕20**年以来十期积分制入学情况,深入走访学校、新居民家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积分制入学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新居民子女就学工作提供参考。

  (三)构建党建联盟,拓宽新居民服务载体。创新探索“机关+社区+异地商会”党建结对共建模式。中心党支部联合**街道**社区党委、**市**商会党支部举办“共享社•幸福里”结对共建签约活动,成立党建结对共建联盟,通过“党建联盟情暖端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等系列活动,做强党建结对、做细惠民服务。

  二、推进数字化改革,优化完善积分管理

  (一)持续完善积分政策体系。按照“权利义务对等、保障基本权益、积分梯度服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积分申请对象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积分细则进行调整和完善,于*月*日,正式出台了《**市新市民量化积分管理实施细则》,通过设置积分指标体系,将新市民个人情况、实际贡献等转化为分值,公平、有序、梯次为新市民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

  (二)大力推进积分入学工作。按照“高积分高待遇”原则,对公共服务和资源进行再分配。推出了第十期“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项目,综合运用**电视台、**日报等载体,充分发挥乡镇街微网格员优势,广泛宣传新居民积分制入学政策。今年,我市优质公办学校入读名额共270个,申报积分制入学的优秀新居民共1091人,入读名额和积分申报人数均为历年最多,并首次实现入读名额利用率达100%。

  (三)积极推进积分应用场景。本中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里新市民”复制推广,积极拓展积分应用场景,提升积分政策的吸引力、含金量。目前,已在“*里新市民”专区上线18个子场景应用,如**区的家政培训、新居民通、新市民贷、公共法律服务等。

  三、拓展服务渠道,增强新居民归属感

  (一)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新居民幸福指数。陆续开展了点亮“微心愿”、“金秋助学·伴你成长”、“E路守护·清凉度夏”、新居民人才中秋节慰问等系列关爱活动,切实让新居民体会到当地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同时我中心从新居民的权益保障入手,完善维权机构和新居民自治调解组织的建设,加强与在*异地商会的服务协作,充分发挥异地商会的协作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推进“以外调外”、“以外管外”等工作。

  (二)注重教育培训,提升新居民综合素质。精心打造“筑梦**·共同成长”新居民公益课堂,不断拓展公益课堂覆盖面,在**城区、**镇、**镇等新居民聚集区域,联合学校、异地商会、培训机构、企业设置7个公益合作点,做到进校、进企、进社区,开设细纹刻纸、舞蹈、书法等18门课程,设置情绪管理、消防安全、普法教育等讲座,提升新居民综合素质,破解新居民子女假期看护难题,累计吸引新居民1100余人次。

  (三)注重志愿服务,提高新居民服务意识。抓实新居民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拓展志愿服务内涵,重点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新居民未成年人子女安全防护、防诈骗宣传等内容,全年开展新居民志愿服务活动51次,参与志愿者1400余人次。

  (四)注重安全宣传,增强新居民安全意识。开展新居民子女防溺水宣传教育,发布《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致全体新居民的一封信》倡议书,组织全市新居民志愿者进村入户入企入校大宣传活动,共计279名新居民志愿者参加,发放防溺水宣传册12000余份。此外,通过“**融媒”视频号、异地社会团体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等渠道,努力扩大宣传教育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切实增强新居民及其子女的安全意识,提高家长的监护意识。

  (五)注重典型示范,提升新居民综合形象。组织在*创业筑梦的优秀新居民代表,做客**电视台“*视会客厅”,以《新**人的**梦》为题,讲述新**人的担当奉献。目前,该视频点击率已超过10万。综合运用**日报、“****”APP等载体宣传推广新居民先进典型,其中***荣获2021年度“最美**人•感动**十大人物”提名奖。

  四、2023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新居民量化积分提质扩面文章。深入挖掘优质公共资源,全力拓展量化积分应用领域,积极提高量化积分含金量。充分利用乡镇微网格员及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多渠道、广覆盖大力宣传《**市新市民量化积分管理实施细则》,让广大新居民知晓政策规定。

  (二)打造新居民志愿服务品牌。借势借力部门单位,利用社会组织力量,加强与异地在*商会协作互动,拓展新居民志愿活动服务渠道,丰富志愿活动项目,在文明城市创建、禁毒宣传、防诈骗宣传、扶贫救困、环境卫生、新居民子女关爱、敬老爱老等方面,积极开展新居民共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打造“志愿服务——情暖第二故乡”品牌创建。

  (三)加强新居民权益保障。依托新居民调解室、新居民法律服务站、“老乡民警工作室”、在*异地商会和党组织等平台,积极推动“以外调外”,切实维护新居民合法权益,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

  (四)提升新居民素质结构。积极开辟素质提升渠道,通过推进新居民讲师团、新居民公益课堂等工作,集中开展法律法规、道德教育、技能提升和健康文化等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新居民整体素质。加强对全市新居民的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在新居民集聚区域和工厂企业组织法制讲座和安全宣讲,切实提高新居民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加强新居民人文关怀。关注关爱新居民子女成长,积极开展点亮“微心愿”“快乐暑期”等各类关爱活动,丰富广大新居民子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活动,推动全社会尊重快递从业者劳动。充分做好流动人口防暑降温、防溺水和防汛防台等宣传教育,采取有力举措,确保流动人口生命、财产安全。

  (六)促进新居民深度融合。组织开展“十佳新**人”“最美新**人”等针对新居民群体的评先评优活动,充分发挥新居民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新居民形象展示平台,展示新居民的各种才艺。突出新居民正面事迹的宣传报道,展示新居民朋友在*工作、创业历程和精神风貌。积极探索新居民参与民主竞选机制,动员符合参选资格和提名条件的新居民参与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党代表,依法保障民主选举权利。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10

  一、环境质量改善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工作均按时序推进,全区环境质量稳中趋好。x-x月,城区PMx.x平均浓度为xxx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xx%;空气质量优良率为xxx%,同比上升x.x%,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明显,优良天数率上升幅度位于全市第一,x月,在全省xx个市辖区及(经济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第一,x-x月,排名第x位。xx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xxx%,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饮用水水源地III类标准。xx河xx村等x处省考断面水质均为ⅡI类水质,全区xx条河流xx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xxx%。全区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二、重点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持续发力构建大环保格局。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实。一是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及其内设机构,下设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x个专项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区生态环境局与区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生态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协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检察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在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中的协作配合。三是出台《xx市xx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党政领导干部所分管(联系)领域的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形成全面、系统的责任清单。

  (二)扎实推进生态创建及“两山”复评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全面梳理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推进情况,调整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印发《xx市xx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暨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xxxx年工作方案》。二是加快对标补短。完成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xx项指标资料上报;x个市级创建点位(xx公园)打造全面完成。“两山”基地复核xx项评估指标已完成软件资料收集归档,正在编制自评估报告和拍摄专题片,x个复核点位打造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浓厚创建氛围。在高速公路、交通要道等场所设置了大型创建复核宣传标语x幅,商超、公交车、公交站台、出租车顶等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创建复核宣传内容,在央视、xx电视台、xx新闻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创建复核工作成效、动态xx余条。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科学划定xx镇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牵头编制《xx镇团结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开展xx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地环境基础调查,启动xx个分散式饮用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强化水源地巡查监测,常态化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巡查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xx个;每季度对水源地抽样监测x次、xx项指标,x-x季度水质优良比例为xxx%。全力保障省考断面水质达标。印发《xx市xx区省考断面汛期污染物削峰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预警作用,及时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强化风险源管控,x-x月两个省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Ⅱ类。全面启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业务培训,组织各镇(街道)初步排查xx条主要河流两岸纵深x公里范围的入河排污口,目前已排查入河排污口xx个。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集中攻坚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烟花爆竹燃放、餐饮油烟、燃煤取暖等管控,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强力开展臭氧污染防治攻坚,印发《xxxx年xx区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完成x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整治,动态更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名录企业xx家。超额完成市下达我区大气总量减排任务,完成氮氧化物减排xx.xxx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xxxx吨。严格管控秸秆禁烧,出动各类巡查人员xxx余次,有效阻止露天焚烧行为xx起。三是深入打好土壤保卫战。督促指导xxx余家涉危单位完成xxxx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年产生量申报登记,申报率达xx%以上。开展农产品超标农用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我区暂无涉镉等重金属污染企业和历史遗留问题。完成辖区内xx家核技术利用单位xxxx年度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工作。

  (四)抓紧抓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始终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来抓,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两书一函”督办、重点问题约谈等工作推进机制,强力整改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目前,中央、省及长江经济带等各类督察反馈的xxx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对已整改完成的各类环保问题开展了“回头查”“回头看”。起草并以区委名义印发《xx市xx区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明确涉及我区x个共性问题整改单位、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等,有序推进问题整改工作,现已完成整改销号x件,下剩x件按时序推进。

  (五)有力推进监管服务融合发展。一是扎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共办结环境影响报告表类项目x个,创新开展打捆环评办理模式,顺利完成xx个场镇污水处理站提标扩容打捆环评审批;指导协助x家企业新办排污许可证,帮扶xx家企业对存在的排污许可证质量复核和执行报告规范性问题进行整改;指导百余家企业完成网上登记备案。二是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对省市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协助解决xx农大肉制品和屠宰加工企业污染防治相关问题,指导办理环评手续,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助企纾困和生态环境领域惠民举措,选派x名法治跑手参加法治跑团,全力护航市场经济主体发展;认真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完成x家省级和x家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县级初审工作。三是严格落实环境监管执法,结合“双随机一公开”企业抽查、夜查、突击检查、重点企业摸排、信访线索处理等方式,推进开展“打危”等系列环境执法专项行动x次,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x起,处罚款xxxx万元,责令整改xx家,份有力震慑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环境应急工作,完成《x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指导x家企事业单位做好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

  (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为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xx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xx区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有力开展xx等大型宣传活动,启动环保宣传电子显示屏xx处,设置高速路巨型户外广告x幅,城区墙体标语x幅,悬挂横幅标语xxx余条,印发宣传资料x万余份。全面加强信息公开,积极主动在政府网站、报刊电视等媒介公开环保规划、重大决策、行政审批、污染治理、企业排污等信息,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支持监督环保工作。

  三、xxxx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全面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纳入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每季度至少专题学习x次。二是抓好党建思想引领。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切实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贯彻维护党章,把党章作为党员干部常规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增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九项规定和区委区政府九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续开展正风肃纪,精准、常态开展警示教育,紧盯环评审批、货物采购、监管执法、项目招标、工程建设等重要环节等关键领域、关键岗位,深化运用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现象,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管理和教育培训,组织全局干部积极参加省市生态环境系统标兵能手等各类培训及竟赛比武活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全面培树“团结奋进、担当作为、向上向善、美美与共、廉洁高效”的良好政治生态,着力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队伍。

  (二)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一是持续推进各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未完成整改事项,采取强力措施,强力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全区各类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按期完成;对已完成整改事项,严格按照《xx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销号办法(修订)》要求,迅速开展整改备案销号工作;对已上报完成整改并销号问题,及时开展“回头看”,坚决杜绝虚假整改、敷衍整改和“死灰复燃”现象发生。二是完善环保责任考核体系。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生态环境目标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三是持续开展“四省五问”作风整顿活动。继续推进xx区“四省五问”作风整治活动,以“工作亮标、‘xN”亮效、督查亮牌、问责亮剑”“四亮”落实法为抓手,采取计划定量、评价定性、汇报定期、考核定岗“四定”组织实施,不断完善健全局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的运行程序,持续完善局机关各项制度,切实增强全局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成效。

  (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分类施策治理工作模式,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xx工作实际,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以“控煤、减排、管车、降尘、禁烧、治油烟”为工作重点,xxxx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xxxx年市下达我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常态管控目标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省、市工作要求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二是打赢碧水保卫战。全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xxx%,力争xxxx年全区地表水水质持续保持IⅢ类标准及以上;xx村x个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及以上标准。持续巩固鳌溪河、xx河环境问题整治成果,全面排查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隐患并及时整改。三是推进净土保卫战。继续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土壤监管,对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需要实施修复的农用地地块,编制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四是配合打好相关污染防治战役。充分发挥环委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督促推动作用,督促已建成集镇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巩固x条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按计划认真实施《xx市xx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xxxx-xxxx)》,结合水污染治理和“水十条”目标任务,对农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监督指导,完成全区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

  (四)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突出环境问题。一是持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认真履行疫情防控环保职责,根据上级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医疗废水监管、饮用水源监管和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等工作。加强办公场所环境卫生防控措施和一线人员防护。二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配合生态环境部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的系列专项行动,统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严重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持续加大对秸秆禁烧、规模化畜禽养殖、砖瓦行业、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执法行动,坚持联合执法、重拳执法、规范执法。三是提升信访处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切实防范好重点领域生态环境风险。继续推进纳入《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行业名录(试行)》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及备案,并组织开展环境应急培训,督促指导企业开展应急演练。重点围绕提升信访满意率,探索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对热点和难点信访问题的分析研判,确保做到“xxxxx”市民服务热线等各大信访平台按时办结率XXX%、信访处理率XXX%、居民满意率xxx%。四是积极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加强重污染天气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精准预测预报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趋势,做到早预防,早行动。强化科技运用,与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对接,采取颗粒物激光雷达走航与无人机空中巡航协作监测手段,精准锁定污染源位置、种类,密切关注、分析、研判天气情况,按照“辖区主责、行业主管”的原则,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坚持对各类大气污染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五是扎实推进各类专项工作。积极配合参与开展扫黑除恶、禁毒、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及卫生城市复核等工作。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行政审批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提前介入招商引资预审项目,为建设单位提供有关政策咨询和污染防治技术的建议。追踪服务重点项目,落实重点项目专人审批服务工作,纳入审批绿色通道。搭建良好的政企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吃透环保政策,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二是落实正面清单监管。对全区重点行业及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动态更新监管企业“正面清单”,实现严格执法与优化执法有机结合,维护群众监督和环境安全。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偷排偷放、主观恶意排污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严重污染环境、构成环境污染犯罪的,加大惩处力度,维护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三是优化执法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监管”,用好自动监控、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非现场监管智能化手段,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集中通报曝光生态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开展“送法入企”活动,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坚持铁腕执法,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事项,大力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11

 

  一、20xx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夯实就业体制机制。日喀则市委、市政府将就业创业工作提到空前高度,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形成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就业,分管领导具体抓就业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调度,严格落实“4321”结对帮扶责任,全方位、高规格推进就业创业工作。设立了7000万元创业创新扶持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基金,保障就业创业工作顺利推进;出台《援藏四省市专招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补奖办法》等政策,从顶层设计上明确长远思路、近期目标,具体工作抓手、落地操作细则,确保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二是狠抓农牧民转移就业。日喀则市有劳动力38.5万人,外出务工是绝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想尽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转移就业途径。创新项目建设“增岗”、特色产业“转岗”、各类企业“保岗”、扶持创业“生岗”工作思路,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立足区内和区外两个市场,组建了4个援藏联络服务中心和6个农牧民工作联络服务站,实行“点对点”输送,“一站式”服务。创新“六位一体”劳务输出模式,组建劳务公司42家,劳务合作社844个,培育村居劳务经纪人1653人,搭建就业平台,提供用工信息,保障农牧民权益。实现了转移就业从“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全市组织化转移就业达60%以上。形成“珠峰劳务”等一系列知名劳务品牌,全区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现场会,连续2次在我市召开,进行经验推广。三是狠抓大学生就业创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民生首先是就业”的指示要求,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八个精准”,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区率先实施“4321”结对帮扶机制,2.13万人次党员干部与2.94万名大学生结对子。按照“N+3”模式,“一对一”、“面对面”讲政策,推岗位,促就业。以“五进一送”为抓手,以典型成功案例为示范引领,每年提前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宣讲就业形势和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就业观念,适应新形势。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落实全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管理,提前了解所学专业,就业意愿,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及时掌握就业动态。每年开发和搜集各类岗位5万多个,积极争取援藏4省市2企业岗位支持,举办多场次“线上线下”招聘会,通过创业大赛和就业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推进就业。按照6000元/月标准与实际月工资差额,对专招生进行奖补,鼓励大学生区外就业。已为735人次高校毕业生兑现工资补差735万元。市委、市政府设立了3000万元的创业创新扶持资金,4000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打造1家自治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授予23家企业“创百店扶千生”基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提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积极性。近些年,落实各类就业创业补贴1.52亿元,惠及1.06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四是狠抓就业援藏工作。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4省市,以及宝武、中化2企业,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把援助日喀则就业工作,作为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边疆发展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任务。真心真意、竭尽全力,帮助解决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在自身编制紧缺、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提供企事业岗位2.3万个,敞开大门、广开绿灯,帮助435名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走出日喀则,到内地援藏省市、企业实现了就业,赋予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的时代内涵。多次选派专家赴我市参加珠峰创业论坛,营造就业创业浓厚氛围。免费为我市300余名大学生,开展创业师资培训、大学生电子商务暨“双创”培训、幼教、科技、农业农村专业培训。成立了援藏就业见习基地,让我们的大学生能够到内地开眼界,学本领,长才干。同时,其他省市也积极响应“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伟大号召,用心用情用力帮助我市249名农牧民,在惠州、无锡、扬州、南京实现了“组团式”就业,开辟了区外就业新途径。以就业为载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提升。坚持完善社保服务体系,扩大社保信息系统覆盖面,延伸服务至18县(区),扎实开展社保扶贫“三年行动”,着力在资源整合、扩面征缴、政策宣传、基金安全、社保扶贫等方面做文章,全力打造“制度配套完备,覆盖范围广泛,手续衔接畅通,资金运行安全,兜底作用显现”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社会保险参保范围不断扩大。根据《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藏政发〔2006〕37号)、《西藏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藏人社发〔2017〕9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加大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宣传,坚持应保尽保,努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入手,五年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从1.82万人上升到2.83万人,增幅55.3%,工伤保险从2.49万人上升到6.33万人,增幅153.8%,失业保险从1.72万人上升到4.53万人,增幅161.3%,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从3.51万人上升到3.95万人,增幅12.5%。20xx年至2022年9月社会保险扩面征收100.93亿元,前四年社会保险扩面征收任务完成率为100%,截至2022年9月完成目标任务的56.3%(受疫情影响,未按期征收),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收基金72.67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征收基金12.5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基金2.48亿元,失业保险征收基金1.82亿元,职业年金征收10.87亿元,工伤保险征收基金0.53亿元。二是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保待遇。20xx年至2022年10月已兑现各类社保待遇70.91亿元,预算执行率达99%,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55.21亿元,企业职工养老待遇支付为7.2亿元,城乡居民养老待遇8.18亿元,工伤保险各项待遇支付0.31亿元,失业保险支出为0.01亿元。三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截至目前,工伤保险享受政策减免458.05万元,失业保险享受政策减免1128.83万元。四是社保管理更加规范。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和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深入各县(区)、乡镇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和上门服务活动,建立社保疑点数据“派发、核查、审核、反馈”机制,从源头堵住漏洞,织密织牢社保基金安全风险“防控网”。

  (三)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发展。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重点在制定人才政策法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作用。一是加强人才保障。制定人才引进办法,完善人事考试制度,规范职权范围内人才调配,落实人才基层倾斜政策等,不断优化全市人才结构,充实基层偏远地区人才力量,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20xx年以来,累计引进109名内地高校人才,累计组织各类人事考试30余场次,招录大学1967人,三支一扶人员746人,分配派遣到基层县乡的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85%以上。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培训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互联网+”等多渠道多元培训方式,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24232人。20xx年以来,累计投入继续教育经费317余万元,组织全市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培训7028人次;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打造了“日喀则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网站提供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的7000多课时选修科目和100学时公需科目课件;开展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2次,累计选派62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少数民族特殊培养,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累计选派200余名各行业专技人员参加各类高级研修班。三是实现岗位设置全覆盖。积极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政策,消除工作人员疑虑和困惑,稳步推进岗位设置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已核准完毕,涉及事业单位共1555家。其中,市级95家,县级1460家,共核准岗位总量21466个。四是职称评聘工作深入推进。制定印发了《日喀则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办法》(日人社发〔20xx〕103号)、《日喀则市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日人社发〔20xx〕104号)、《关于加强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日人社发〔20xx〕17号),全面推进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落实倾斜基层政策,进一步优化基层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结构。20xx年以来,全市共有1921人通过“双定”取得职称,其中初级906人、中级643人、高级372人。

  (四)劳动关系领域持续和谐。我们始终坚持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主动适应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新常态,着力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治理欠薪工作长效机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源头预防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推动各类企业普遍与职工签订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积极开展政策法规进企业、进工地等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五个全覆盖”专项督查以及大力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等,营造依法依规、持续和谐的劳动关系。截至目前,我市在建项目692个,已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685个,覆盖率达到98.99%。二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将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与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和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提高执法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劳动者维权工作。20xx年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接收、受理各类案件共计3476件,涉及24556人,追回拖欠工资5.7447亿元。加大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依法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1起,移送公安机关5起,推送“黑名单”3起。三是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实体功能,健全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办案制度,建立裁审衔接机制,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等,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结案效率。20xx年以来,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141件、涉及劳动者14335人、涉案金额23531.27万元,其中调解结案2031件,仲裁裁决结案104件,年度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均保持在96%以上。

  (五)人社扶贫担当重任。我们坚持强化举措与落实政策并举,打好人社扶贫“组合拳”,奏响脱贫攻坚“交响乐”。就业扶贫增收入,坚持就业为本,累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3.25万人次,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95%就业;技能扶贫强素质,坚持技能提升,分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技能培训资金7841.47万元,培训31518人;社保扶贫保生活,坚持兜牢底线,17.7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贫困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人才扶贫促发展,坚持人才优先,公开招募“三支一扶”746人,以更加倾斜的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结对帮扶暖人心,落实“4321”干部结对帮扶活动,持续为结对帮扶群众送政策、送温暖,帮助实现脱贫致富。

  (六)公共服务持续发展。我们举全系统之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自20xx年全面启动第三代社保卡发卡工作以来,已累计制发社保卡76.76万张,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实现社保卡应用20年的跨越;我们大力实施人社系统行风建设行动,全面促进人社干部转行风、改作风,将群众和企业眼里的10个“一件事”打包办、提速办。特别是,大力实施“社会保障边境行”专项行动,将服务送到边境群众的家门口,让边境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优质便捷的人社服务,有力助推了强边战略的实施,真正做到“困难麻烦由政府解决、把方便实惠送给群众”。

  二、2022年工作总结

  (一)精准聚焦发力,全力促进就业。一是精细统筹谋划,全面压实工作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先后召开了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调度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高位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了《2022年日喀则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点》《2022年日喀则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要点》等,选派5个工作组赴18县区和拉萨经开区,历时10天实地调研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压实了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21.78万人,创收27.93亿元。二是精心谋篇布局,全面推动转移就业工作。提供精准服务。强化政府搭台、优化就业帮扶,积极开展贴心暖心组织输送,不断提升组织化转移就业程度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实现组织化转移就业14.89万人,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68.62%,“一站式”点对点定向输送农牧民2012人。拓宽就业渠道。人社部门采取就业服务下沉的方式,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8期,达成就业意向901余人。区内外用好用活拉萨、那曲、阿里、无锡、扬州、惠州6个农民工工作服务联络站作用,开展农牧民宣传引导活动95场次,覆盖农牧民群众7300人,对接当地就业岗位7701个,组织输送3321名农牧民就业。开展精准培训。以打造日喀则特色培训品牌为抓手,结合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创造性地开展“五类培训品牌”(藏毯挂毯编织、鸡牛羊养殖、果蔬菌种植、唐卡绘画制作、青稞深加工),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7574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0%,其中“五类培训品牌”共培训8572人,占总培训人数的48.78%。三是精准聚焦发力,全面夯实就业创业工作。夯实实名管理,提供全面服务。各级人社部门开展走访摸排,完善实名台账,确认高校毕业生就业状态、学历专业、联系方式等,有针对性提供服务。深化结对帮扶,4861名干部全面落实“4321”结对帮扶任务,市高校办每月短信提醒帮扶干部帮扶任务,实现了帮扶指导全覆盖。及时兑现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已兑现2153万元。加大招聘力度,推动岗位落地。整合乡村科技专干等“四类人员”空缺岗位847个,644人进入体检政审环节,正在开展203个岗位的补录工作;上海市、山东省、黑龙江省共计提供事业单位岗位320个,正在开展报名工作;征集企业岗位8326个,正在开展线上招聘工作。加强活动引领,全面激发活力。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日喀则赛区选拔赛暨2022年日喀则市第六届珠峰创业大赛,兑现大赛奖金56万元;自治区选拔赛在日喀则市成功举办,市委、市政府配套举办了第四届珠峰就业创业论坛和珠峰创业产品推介活动,产品推介活动累计销售额达到113万元。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引导观念。创造性的在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举办了“就创日喀则-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和区外就业专题论坛暨校园招聘会”活动,论坛覆盖15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手册2000余份;28家用人单位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02人。开展“党建引领促业务人社政策进万家”边境行宣传宣讲活动,覆盖9个边境县、78个乡镇、312个村居、9500余人,发放惠民政策宣传资料13000余份。疫情显担当,释放青春活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主动作为、勇于担当,2002名高校毕业生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区外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心系家乡,19名高校毕业生捐款捐物金额达310600元。

  (二)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社保体系。一是深化全民参保计划。全力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二是落实待遇增长机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0元,截至目前,共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4536.37万元;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10766名全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后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分别人均月增加237.78元和446.91元;落实自治区“十三项民生实事”,按照500元/人/月标准,为全市“59328”退休工人兑现特殊生活补助。三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共减免工伤保险458.05万元,失业保险1128.83万元;落实疫情期间社会保险缓缴政策,办理6家企业、196人的社会保险费(养老、工伤、失业)缓缴业务,缓缴金额2035543.13元。四是基金管理更加规范。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行动和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深入各县(区)、乡镇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和上门服务活动,建立社保疑点数据“派发、核查、审核、反馈”机制,从源头堵住漏洞,织密织牢社保基金安全风险“防控网”。五是社保服务温暖人心。深入开展“社保卡上门办”服务活动26场次,现场服务群众5200余人次,推动建立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居民服务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通过社保卡线上发放;落实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代缴政策,确保应缴尽缴、应发尽发。

  (三)强化源头治理,维护合法权益。坚持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主动适应根治欠薪新常态,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五个全覆盖制度”,根治欠薪工作实现“五个零”的目标,即零群体性上访事件、零个人极端讨薪事件、零进京上访事件、零恶意讨薪事件、欠薪案件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全市人社系统共接收、受理各类举报投诉、网民留言、上级督办、部门转办等案件共计957件,涉及3835人、追回拖欠工资7272.9万元,结案率98%。其中疫情期间受理办理欠薪案件70起、涉及683人、1533.6万元;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件,涉及14人,涉案金额22.9万元,结案10件,未结案4件(因疫情原因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中止),妥善处置网民留言、市长热线案件3件,接待各类咨询50余起,合理引导110余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四)引育两线并举,人才管理规范。落实人才强市战略,采取“引进来”和本地资源合理调配的方式,全力保障人才“供应链”和“培养链”。一是人才供给持续不断。2022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收集岗位557个,共计14832人报考。目前我市人才引进岗位116个,已经市委编办核编确定,待自治区批复后,立即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二是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根据18县(区)和各市直部门推荐人选情况,结合乡村振兴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情况和我市实际情况,认真审核筛选符合条件的专技人员,我市共有14名专业技术人员入选西藏自治区2022年特培人选。三是岗位设置稳步推进。为拓宽专业技术人才晋升空间,有效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激情。我局坚持动态管理原则,结合实际优化了全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及时核准了319家事业单位优化岗位设置方案,审核批准88家事业单位岗位定级认定材料,共认定岗位2519个。四是干部待遇保障有效。按照《调整西藏特殊津贴标准的通知》(藏组发〔2022〕35号)的通知要求,准确兑现我市2.5万余名(2592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机关工人共计3.53亿余元(353099901元)的补发清算工作,将党中央的关心、关爱精准落实到每名干部职工身上,更加坚定了全体干部职工心向党的信心和决心。

  (五)全面落实政策,助力抗击疫情。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牢固树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迅速投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彰显疫情防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担当。一是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及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等,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担负起入社区宣传、走访排查、核酸检测、搬运物资等志愿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共有327名人社党员干部、技能培训学校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在方舱医院、隔离酒店、物资仓库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防疫工作,累计采集核酸21000余人次、发放物资200余车、服务隔离人员6000余人;全市技能培训学校、创业大学生累计捐献价值45万元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二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支持以及采取“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线上春风行动,“点对点”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53期,共有2800家用人单位提供4.2万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5000人。共组织专车90余辆,累计输送2500余人,帮助农牧民实现“出家门进厂门”。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方面。采取“线上+线下”业务经办模式,通过微信线上受理企业缓缴申请,线下审核企业信息,再同步标识西藏自治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落实企业社保费缓缴政策。截至目前,共受理19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缓缴申请,根据“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22个行业和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享受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要求,为342名企业参保人员办理缓缴业务,缓缴金额共288.11万元。

  三、今后五年和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及目标计划

  (一)着力打造就业服务育市场工程。坚持就业第一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就业,积极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持久战、乡村振兴攻坚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升级战“三大战役”,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全面铺开培育村居劳务经纪人,试点开展“高质量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评选日喀则大学生(中职生)就业之星、创业新秀,继续实施“万人培训计划”,大力倡导小班制培训和订单、定岗式培训,鼓励以岗代训,每年举办珠峰工匠技能大赛,努力打造“就业创业在日喀则”品牌,形成“公司+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农户”的培训就业新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组团式就业,组织化输出、大学生区外就业、自主创业”五项重点工作。一是突出抓好职业技能提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精准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牧民外出务工的技能水平。同时依托技工学校,培养技术工人,为好就业,就好业,增收入打基础。二是继续深化区外“组团式”就业。在以往区外“组团式”就业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优化方式,强化服务,继续探索在四川、重庆等毗邻省市成立工作联络站,让更多的人“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学经验,学本领。为以后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储备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三是持续加大组织化输出力度。进一步发挥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和各工作站的积极作用,整合资源,加强沟通,共享用工信息,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务工人员管理,做好劳动维权保障等。四是深入做好大学生区外就业。继续加大学生和家长宣传引导工作力度,用好就业援藏政策,珍惜援藏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到内地援藏省市就业,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五是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继续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就业创业论坛,创业培训等,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兑现创业启动资金,依托我们的创业孵化基地,免费提供场地,支持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

  (二)着力打造人力资源促规范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和培训,推广平时管理考核,不断健全完善职称评聘和人才服务机制,不断充实全市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完善全市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初、中级职称评审细则,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深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重点在制定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法规、改革人才管理制度、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层次分明,人才发展、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为人力资源强市发展提供可靠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一是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以适应日喀则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为目标,通过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定向分配、招募“三支一扶”等途径切实为我市补充各类专业人才。着眼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急需紧缺人才面向全国、普通人才立足区内”的原则,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每年从区外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一定数量的急需紧缺人才,激励他们在我市各行各业中开拓进取、创新实干,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日喀则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放管服”工作。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有序推进职称改革“放管服”工作,逐步将我市各系列中级职称资格确认权和聘任权下放至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人社局,逐步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等级认定权下放至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人社局。三是积极开展评比表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服务大局的理念,坚持公正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严格报批,总量控制的要求,注重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防止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过多过滥,力戒形式主义,积极促进表彰奖励工作有序开展。四是做好乡村振兴人才的自主培养工作。对接市委组织部,分析现有乡村振兴的人才结构,加强与外地院校和有关单位的联系,有计划地从在职的党政、企事业单位的中级人才中,选送一定数量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五是着力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做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做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自治区和市政府特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珠峰英才等专家和民间专业人才的选拔、推荐和管理工作,做好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工作。做好重点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人才工作组织管理和优秀人才表彰等工作,及时整理、充实专家信息库,掌握专家信息,做好专家座谈、慰问等服务工作。六是做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工作。以国家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为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队伍建设工作目标,采取实际工作锻炼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紧贴工作岗位需要和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骨干队伍。今后五年每年至少选派15人参加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

  (三)着力打造社会保障保和谐工程。全面发放第三代社会保障卡,进一步完善各大保险经办规程和业务流程,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成市级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建设,建立人社业务工作“流水线”,实现一站式办理、柜员式服务,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社保基金运行定期报告制度和要情报告制度,加强社保基金监督和管理,创新交叉检查社会保险基金方式,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完成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劳动保障诚信评价体系,加大劳动执法检查和仲裁力度,创新监察执法和仲裁模式,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打造“覆盖范围广泛,手续衔接畅通,制度配套完备,资金运行安全”的日喀则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我市社会保障事业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区同期平均水平,使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继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扩面、提标、优服”工作。采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公众号、小视频、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参保扩面宣传。让企业单位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更加深入透彻理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参保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保,增加参保覆盖面,提高参保率。让各类参保人员能及时参保、尽早参保、长期缴费,老有所依。二是继续做好工伤、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工作。根据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部门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藏发改财金发〔2022〕210号)文件要求,继续做好我市阶段性减税降费工作,确保参保单位了解降费政策,享受政府红利。三是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机制。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动惩处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加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办理工作力度,强化欠薪案件快裁快审机制,加大对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制度,严格落实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四是进一步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和仲裁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办案能力和质量。积极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完成全市18县(区)标准化仲裁庭建设,配备完善的仲裁庭基础设施设备。同时强化仲裁队伍培训,创新理论讲座、模拟仲裁庭等方式,每两年组织仲裁工作人员培训,持续提升全市仲裁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能力和质量。五是规范开展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工作。贯彻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推动规范化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部门间情况通报、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相关监管平台,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四)着力打造机关建设铸灵魂工程。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开设“业务大讲堂”,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引导人社干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矢志不移的决心、扭住不放的韧劲、攻坚克难的勇气,积极探索寻求实际好用、管事管用的招数和办法,赢得人社事业发展先机,着力打造标准高、办事严的机关文化,形成日喀则人社事业特色的制高点和闪光点。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12

  今年以来,xx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契机,以党史学习教育、“识变、应变、求变”大讨论为动力,以“三个年”“三比三争”活动为抓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迎难而上,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现将xx镇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xxxx年x-x月,全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xxxxx万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xxxxx万元,企业技改投资完成xxxx万元,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数的x%和x%。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夯实党建基础上有突破一是“学”字为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开展“识变、应变、求变”大讨论活动,切实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好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不断强化全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二是“建”字为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策等制度,配合调查七张问题清单,问题总共xx个,办结x个。积极配合完成市委第一巡察组对xx巡察,扎实开展镇级问题整改xx个、村级问题xx个,逐步实现党委各项决策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严格工作程序、广泛征求意见,圆满完成“两代表一委员”换届工作。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拔素质过硬的中层干部xx人,其中中层正职x人,中层副职x人,平级交流x人,免职xx人。通过“实践锻炼互换计划”向市一级输送年轻干部x人。开展非公企业“克难攻坚抓覆盖”专项行动,实现xx人以上非公企业、规上企业党组织“双覆盖”。三是“廉”字为荣。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聚焦主责主业,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发现处理问题线索xx条,谈话提醒xx人次,责令检查x人次,通报批评x人次,营造全镇范围内良好党风政风。加大执纪办案力度,共立案办理法纪案件xx只,完成自办案x只,进一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坚持产业振兴,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出实招一是工业转型升级提速。一体推进“雄鹰”“凤凰”“雏鹰”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培育,累计摸排企业xxx家,完成新增工业机器人xx台,股改企业营业执照申领x家,超额完成本年度任务,成长版企业挂牌任务加速推进,协助金融办辅导xx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备案。xx三个工业重点建设项目按年度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纳米抗体建设项目进入桩基检测阶段。重点培育小升规企业x家,xx业已步入上规程序,全年力争实现新上规x家企业的目标任务。贯彻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战略部署,积极推进xx等数字化改造项目x个。二是商贸文旅如火如茶。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xxx万元,同比增长xx%;限上零售业销售额xxxx万元,同比增长xx%;限上餐饮业营业额xxx万元,同比增长xx%;限上住宿业销售额xxx万元,同比增长xx%;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额达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x%。着力推动文旅融合,xx故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快实施,已通过专家评审。总投资x亿元的xx故居整村提升改造项目获批债券资金xxxx万元,项目建设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美树商业中心建设项目已竣工验收,预计xxxx年元旦开业,率先在全市乡镇层面打开高档商贸服务业新局面。三是农林水利增色添彩。完成早稻种植面积xxxx亩,晚稻种植面积xxxx亩,单季稻种植面积xxxx亩,生猪存栏xxxxx头,出栏xxxx头,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完成xxxx年标准农田提升项目xxxx亩镇级验收,xx只补充耕地项目管护种植项目已全部签订流转协议并完成种植。xx水库综合整治进度加快,xx等x个项目已完工;xx水毁修复工程已完工验收,xx镇美丽城镇建设项目——xx镇水利设施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xx市中型灌区系统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招标,xx已步入准备开标阶段。

  (三)坚持拓展平台,在激发发展活力上下苦功一是园区建设卓有成效。完成xx园区土地征收及配套项目报批,园区整体框架基本成形,企业主体初具规模。Xx联合小微企业孵化园完工,和盛·xx产业园交付使用,获评省级小微园区。目前,xx小微园区xx幢厂房已全部售出,实际入驻企业xx家,已投产企业xx家,其中规上企业x家,预计今年总产值超过x亿元。二是人才驱动扎实有力。深入实施“鲲鹏计划”,专门就xx市“海外英才计划”制定专项政策,严格落实“落户零费用”“最多跑一次”专人跟踪代办、土地预留、资金奖扶等政策,用更细化、便利的配套措施,吸引更多海外人才。以优化平台为途径,强化服务引领,为培育人才发展土壤输送养分,依托人才转介、企业对接、中介等方式挖掘人才。今年以来,已申报xx名国家级引进人才,xx名省级引进人才,x名海外工程师。三是内外通道畅联高效。全力推进xxx国道xx段三改工程政策处理,大力保障xxx国道工程建设和沿线x个行政村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积极对接铁路建设部门及其业主部门,保障了xx铁路无障碍施工。金甬铁路xxxx客货运站连接线及停车场周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速推进,完成xx互通高速至xx线段连接线一期工程、连接线一期工程xx转盘至长宅线段建设,畅通集镇交通路网。

  (四)坚持乡村振兴,在谋共富塑形象上出实绩一是持续扮靓人居环境。高质量开展xx市、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制定镇、村两级专项考核文件,今年来累计完成三级问题整改xxxx个,其中xxxxx个,xxxxxx个,镇级xxxxx个,持续扭转排名落后的不利局面。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建成镇级回收点x个,村级回收点xx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前期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二是持续建强基础设施。深化“污水零直排”建设,推动污水管网系统运维市场化运作项目开展及污水处理厂技改工作、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xx一村、xx二三村区域停车场建设步伐,建成后预计新增停车位xxx个,缓解集镇“停车难”问题。持续推进xx线和部分集镇道路提升改造,改善xx道路建设、xx工程建设、派出所东侧房地产项目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三是持续深化共同富裕。x-x月,全镇xx个行政村实现经营收入xxxx万元,加快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建成来料加工式x家,定向招工式x家,农旅融合式x家,品牌带动式x家,产业赋能式x家。小昆乡村振兴先行村、“一庭园三基地”进展顺利,共计收回农房xx栋,涉及农户xx户,占地面积xxxxm²,建筑面积xxxxm",接待xx集团等x家全国知名运营商招商考察,项目实施实现了全市首例EPCO招标;以“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模式,引进“星空露营抱团项目”入驻xx,吸引社会资本xxx万元,全力打造片区组团发展和山区共富、未来乡村、数字乡村的xx样板。

  (五)坚持稳的基调,在惠民生稳大局上出新彩一是抓实疫情防控。严格、全面、高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全镇共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xxxxx人次,第二针xxxxx人,加强针xxxxx人次。愿检尽检全面进行,全镇共设立镇级检测点x个,日均采样约xxxx人次;农贸市场检测点每两天采样约xxx人次;中小学检测点x个,日均采样约xxxx人次;高速卡口检测点x个,日均采样约xxx人次。大规模核酸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共开展全镇域大规模核酸检测x次、区域性核酸检测x次,信息采集、样本转运、环境消杀等环节均能按要求完成。加强重点人员管控,组建专班做好重点人员的核酸采样、政策落实等管理工作,全年累计xxxx人次。二是抓牢民生事业。十项镇级民生实事顺利推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xx镇美丽城镇项目配套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速实施,完成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智能服努终端配置。完成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工作健康调查xxxxx人,专业评估xxxx人。积极发动企业、乡贤和社会组织参与慈善捐赠,推动慈善项目建设。利用“x里救”线上平台进行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和“幸福清单”送达,探访率和送达率达到xxx%。全面开展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动态复核工作,复核覆盖面达到xxx%。三是抓好社会治理。积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综合执法改革,xx镇综合执法队挂牌成立,全年整治违法卫片执法图斑xx个,共复土复耕xx处,拆除新建违章建筑xx处,接到群众举报xxx起,全部成功化解双方矛盾,完成全年xxxxx平方拆除任务,共计处罚违法案件xx余件,总金额x万余元,共巡查xxx余次,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的发生。高质量开展砂石资源综合治理,配合上级打击非法沙场x个,全部永久关停,复土复耕。全市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受理基层治理四平台事件爆料xxxx个,xxx警情推送xxx个,枫桥式非警务警情xxx个,办结率均为xxx%。不断完善信访矛盾调处化解机制,办理xxxxx市长热线xxx件、网信xx件、来信xx件、来访交办件x件,化解省级信访积案x件、xx市级信访积案x件。深入开展“平安护航二十大”百村万户敲门入户专项行动、“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完善二十大维稳安保一级响应指挥体系六大机制,排摸整改风险矛盾隐患x条,为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全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建立xx镇应急管理委员会,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xxx个,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二、2023年工作思路

  xxxx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聚焦重点、创新举措,全面开创xx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xx市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打造共同富裕县域样板贡献力量。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是加速推动经济建设。坚持谋划在先、实干在前,全面梳理短板弱项,针对重点指标精准施策,确保实现有效反馈、争先进位。深化落实“xxxx”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等行动计划,结合工业全域治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淘汰整合低小散企业,促进资源整合,提高电机企业科技含量比重。挖深、挖全潜力企业,培养一批专而精的企业,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以高质量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xx新能源汽车电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投产,加速落地祺瑞体育运动休闲套装生产线项目。高效续建xx故居整村提升改造项目,全面启动xx故居修复项目,做好xxxx年x个债券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扩大增量,做优存量,全面摸排,xxxx年计划再新增入库一家餐饮业企业,拉动xx餐饮经济新增长。完善镇域商业市场体系,高标准建设美树商贸综合体,推动业态融合,打造多功能、多业态、复合型商业集聚区。二是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关心关爱弱势群体,落实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常态化走访机制。完善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制度,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创业就业水平,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持续推进根治欠薪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事业。高质量用好各类教育奖励基金,不断提升集镇教育软硬件配备水平,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推进健康xx建设,积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扎实开展乡镇水厂和管网改造三年行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逐步实现同规同质同网。

  (二)致力于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三农”事业更加繁荣一是聚焦“促生态”,助力宜居乡村建设。按照中央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部署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督查村级保洁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xx在xx市人居环境检查中的各项排名。加快实施一批美丽建设项目,重点做好垃圾中转站建设工作,对全镇域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同时将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聚焦“兴文化”,助力文明乡村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整合党群活动室、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设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非遗传承人、乡村文艺爱好者等群体的作用,开展群众宣传宣讲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村民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足用好xx故居整村提升改造债券资金,推进xx村村落产业业态发展与xx纪念馆、美术馆建设,打造黄土派学者“朝圣地”。实施xx故居故居重建项目,持续扩大省工委旧址、xx清风馆影响力,擦亮xx“乡村休闲、名人故居、红色经典”三张金名片。三是聚焦“奔共富”,助力实力乡村建设。深入“共富工坊”建设,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扩大小昆村星空露营“共富工坊”标杆影响力,致力于文化创意、休闲观光、精品民宿、农事体验、星空露营场地等农旅业态融合,稳定增加村经营性收入。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计划”,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组建并运行强村公司,实现年经营性收入xx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

  (三)致力于全面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动力更加充沛一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坚持科技引领,对辖区内的相关企业进行大起底、大摸排,提前做好xxxx年申报科企、高企企业的准备工作。加快培育科技含量高、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科创项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水平建设创新载体,深化xx电机学院xx市电机创新研究院建设,为电机产业迭代升级攻克“卡脖子”难关。二是加快搭建创新平台。积极拓展“智改数转”场景应用,统筹推进“大场景突破+小场景试点”,构建典型应用场景资源池,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联合xx集团合创产业园区,基于现有产业、工业园区基础,围绕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全力打造“智改数转”产业示范园,形成优质“智改数转”服务生态体系,形成“平台连建、产业连片”的生动局面。三是加速提升人才引领。深入实施“xx英才计划”鲲鹏行动”,加快聚集高层次人才,储备壮大青年人才,培优做强本土人才,积极打造“xx工匠队伍”,深化构建“保姆式”人才服务体系,落实专员对接,营造更好的人才落户环境。

  (四)致力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大局更加稳定一是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市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常态化监管。高标准、高效率完成疫苗接种任务、核酸检测任务,综合运用精密智能设备,阶段性开展应急演练,顺畅切换平战状态,筑牢“防疫长城”,确保辖区不出现疫情。二是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坚守安全底线,时刻绷紧安全弦。加快推进危旧板房拆除工作,妥善安置群众。集中清理整治违规用电、用气及电瓶车违规充电行为。持续开展联合执法,依法取缔非法加油、加气站点。加强对企业、在建工地等重点场所的监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有序推进平安建设。继续排查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动态更新重点人群清单,着力快速解决初信初访问题,稳步推进积案化解,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力做好青少年防溺水工作,明确包保、加强巡逻,确保不发生一起溺水事故。全面开展交通安全治理,深化交安宣传,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切实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五)致力于从严治党,推动党的建设迈向更高标准一是从严抓好理想信念,强化政治建设。坚持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把“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政治能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推动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开花结果,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二是从严抓好选人用人,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好干部标准,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完善选人用人制度机制,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推动选人用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健全工作机制,持续完善“九办一队一中心”干部队伍和联村工作组,高效开展日常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问责监督,对于违纪违法时刻保持“零容忍”态度,做到队伍风气清明。三是从严抓好干事创业,强化作风建设。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持续治理“软散懒”等现象。大力弘扬“强执行、快落实、不过夜”的精神,培养干部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作风。强化日常监督,坚持一手立规矩、建制度,一手抓执行、抓落实,切实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培训,形成良好的干部队伍行为作风。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13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庆街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当好建设“重要窗口”“头雁战队”排头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在挑战与应战中夺取“双线胜利”。

  一、认识“重要窗口”新内涵,着力擘画“六稳”“六保”新答卷

  (一)破与立并举,凝心聚力抓出改革破题“真实效”

  1.聚焦治理难点,激活新动力。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基层执法“12345长庆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样板”。改革工作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等领导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动态清样、新华社每日电讯等30余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022年7月,街道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被评为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案例,省委《竞跑者》对此进行刊发。

  2.聚焦能级提档,擦亮新面貌。全力推进城市面貌和核心竞争力提档升级。以“国风丝韵·未来街区”为主题,推动丝绸城提档升级,擦亮**丝绸之府金名片,打造全国"一带一路"丝绸文化新地标。成功承办“新消费?醉**”休闲购物节暨**中国丝绸城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开街仪式。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等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报道,胡伟副市长批示肯定。全力推进省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搬迁项目,17天完成搬迁签约“清零”,刷新国有土地房屋搬迁签约“长庆速度”。

  3.聚焦服务便民,打造新高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创新推进审批服务下沉,全年受理各类业务余次,实现“综合办”。率先试点0-3岁婴幼儿照护社区普惠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普惠式托育园——奶牛城堡托育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微托育长庆模式。聚焦“停车难”突出矛盾,率先探索中心城区“123”智慧停车模式,吸纳丝绸城周边的场馆、楼宇、公共泊位等停车泊位1623个,夜间停车指数提升58.3%,小区舒心指数提升60%。

  (二)快与稳并进,创新驱动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1.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项目194个,合计注册资金153.23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引进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家,总投资达13亿元。一是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引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20亿、金控天勤对外投资10亿、天道金科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等大项目落地长庆。省担保集团、省农担等省级金融平台正式入驻,汇金金融产业集聚平台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二是项目落地装上“提速器”。积极瞄准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招大企、强企。完成签约项目8个,储备大好高项目6个。其中,中能基业、“常青藤爸爸”儿童启蒙教育外资项目顺利设立;诚通租赁项目进入迁址;规模50亿元的摩根三期人民币股权基金正式启动设立,为经济发展装上“提速器”。聚焦**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加大数字经济产业招引。前三季度,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6亿元,位列全区第三。三是招企稳企打出“组合拳”。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推进线上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强化主动招商、上门招商,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敲门招商10余次,拜访科大讯飞、寿仙谷、艾特智能、均胜电子等企业20家,扩大招商“朋友圈”。

  2.企业活力全面复苏。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增值税、个税退税等影响,街道全年实现税收12.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1亿元。一是重点企业精准发力。133家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合计实现税收11.77亿元,占比92.6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6亿元,占比91.92%。其中,浙法传媒、蓝狮子图书、中外运空运、边神网络等66家企业已超去年全年税收。二是金融产业逆势上扬。税收百万元以上的23家金融企业增长翻番,合计实现税收1.1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省金控、省担保集团、省农担、摩根一期基金等增长强劲。三是新进企业质效突出。192家2019年至今的新引进企业开始产税,合计实现税收1.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其中,省融资再担保、农融担保、省融资担保、诚通国贸、省金融控股5家企业突破千万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国有资本、源星基金、幻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公司、中林国贸等发展迅速。

  3.安商稳商彰显温度。用情用心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一是建机制。全市率先提出“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活动,助力全街764家沿街店铺、11幢楼宇、家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物资紧缺问题。为**中国丝绸城285家承租户送上469万元房租减免大礼包,让企业感受到了关怀和信心。二是优服务。全年共走访企业2000余家次,帮助知夫子、乐筹网络等企业成功解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问题300余个。组织50名专业律师组成“云上法律援助团”,通过线上直播开设“空中慕课”,帮助解决辖区企业在疫情期间工资发放、劳动用工、合同风险管理等问题200余个。提增汇金魔方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全年累计举办项目路演、商务接待等活动60余场。联合区科技局、区金融办、辖区银行等开展科技、金融政策辅导,成功促成市金联会服务基地落户。三是保稳定。截止2022年三季度,实现税收净流入415.5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净流入185.62万元,为全区唯一税收净流入街道。协助德昌隆解决区内安商稳商场地,帮助雅拓信息技术和拓云计算机入驻国投大厦,增强企业根植性。

  (三)内外共发力,精准聚焦办好为民服务“关键事”

  1.疫情防控有实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长庆人用责任和智慧奏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打好“硬隔离+软服务”“大数据+网格化”“大妈+大脑”“一名党员一幢楼”包楼联户倡议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合拳,织密红色“防护网”。人大代表、新阶层爱心企业等爱心群体为抗疫募捐资金和物资达140万余元。街道党工委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红色送餐队等先进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

  2.社区建设有力度。强化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完成十五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建成全区首家社区级城市书吧,建好百姓健身房,让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体育事业更具活力。高质量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好班子,助力社区加快发展。齐心协力打赢人口普查硬仗,做到不疏一户、不漏一人,以数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

  3.民生服务有保障。聚焦民生小事,办好民生实事,已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御跸弄美丽街巷提升改造、高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31件。建成全省首家“0-3”岁普惠型托育园“奶牛城堡”。加大对困难群众、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帮扶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4100余万元。开展线上就业“云招聘”,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800余人次。帮助17户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登上人民日报报道。

  (四)制与治相融,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

  1.建好“数字驾驶舱”。全面推进长庆微脑“数字驾驶舱”建设,拓宽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一是服务疫情防控。通过“数字驾驶舱”中心枢纽,推进各部门数据整合,形成线上线下、快速响应的群防群控运行机制。疫情期间,利用数字驾驶舱“523”出租房管理系统,撬动1.4万流动人口信息排查,完成健康码核查2600余人次,重点人员管理人次,提前发现并有效处置居民在小区药店门口聚集哄抢口罩等安全隐患6起,最快5分钟疏散人群。二是聚焦城市管理。针对“小餐饮”“工地管理”等两大执法监管重点,开发“生态环保”模块,对147家餐饮企业油烟清洗进行线上管理和在线预警;接入在线扬尘及噪声监测数据,实现工地扬尘和噪声污染“24小时监督”。三是打造“智慧街区”。借助5G、AR、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搭建中国丝绸城超融合实景应用平台,对407家商户信息实行立体化实景标注,实现街区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同时,运用智慧服务小程序、停车引导、5G穿衣镜等多种服务载体,推进智慧化购物全流程体验。

  2.推进环境面貌大提升。推进19个小区、149幢、户、5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打好环境提升“百日攻坚”战,全面提升街区治理水平,获评市优胜街道。完成17个小区97幢房屋污水零直排改造以及49幢房屋地下管网“清肠”行动,区属医院、学校“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部高质量改造完毕。积极推进青春坊16幢、青春坊32幢及柳营花园2幢高层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开发垃圾分类应用场景。联合城管、交警等多部门持续强力推进环北市场和丝绸服装城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累计出动力量250余人次,查扣违法“四小车”271辆。街道食安办被评为年“省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小区和**公寓小区被评为省高标准示范小区,小区被评为2022年“美好家园”。

  3.构建三治融合新格局。深入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积极探索“三治融合”长庆模式。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组织换届、反诈宣传等进行普法宣传,开展街道调解员普法沙龙。发动“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三和交流室”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浙大御跸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社区。

  (五)严与实共抓,比学赶超实现基层党建“全域红”

  1.把准理想信念方向盘。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上率下带动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40余次,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在杭精神”“我与学习强国”等知行讲堂主题活动3次。组织干部赴深圳、上海、智慧网谷小镇等地参观学习10余次,开拓干部视野,振奋干部精气神。建成全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弘扬社会正能量。今年以来,众人自发抬车救人、雨天爱心伞接力、见义勇为“扫堂腿大伯”等正能量事件共同构筑长庆“最美现象”,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和关注。

  2.扩展小区党建覆盖面。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立14个小区党组织,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支部)—楼道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探索推出“榜样带动”“环境攻坚”“三卡一册常态管理”“家门口的议事厅”等小区治理行动,将垃圾分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小巷建设等工程纳入小区治理范围,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成全市首个室外智能电子屏有声图书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习近平总书记声音走进里弄小巷。

  3.打好选人用人主动仗。顺利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产生党委委员42名,平均年龄47.2岁,居委会委员36人,平均年龄57岁。一批组织信任、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骨干走上社区领导岗位。招才引智,激活人才对街道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16名,其中B类1名,C类人才9名,D类人才56名,E类人才50名,为街道发展蓄势赋能。

  4.筑牢党风廉政防火墙。街道党工委书记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与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双落实,实施党风廉政工作清单式管理,制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等三张工作清单,探索创新“精准监督,码上清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成立旧改“哨点”监督队,保障重点工作推进。绘制廉官墙绘,建设七彩家风路、廉政书房,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一年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支持人大、政协、统战、人民武装等工作。人大街道工委围绕区、街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组织代表开展定向视察等活动30余次。动员辖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捐赠资金及物资达140余万元;推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两个全覆盖”试点工作,成立长庆街道政协委员小组临时党支部。强化人民武装工作,全力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等工作,建强组织阵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对标“重要窗口”新任务,全力谋划长庆发展新蓝图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面临“阵痛期”。受到海内外疫情和当前国际复杂形势影响,今年街道税收、外贸、外资等指标下降。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安商稳商压力,给街道带来挑战。如何立足长庆区位优势,有效激活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发力还需系统规划。

  二是产业转型面临“换挡期”。街道市场多、流动人口多,辖区内环北小商品市场、环北丝绸服装城、纺织品面料市场等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中国丝绸城在提升改造后,如何实现专业化运营和时尚嬗变,需要更加深入地谋划。

  三是创新创优面临“提档期”。街道党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顺、力量配置不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赋能新治理、激活最末梢,还需不断转型升级。

  三、锚定“重要窗口”新目标,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基层样板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在杭讲话精神关键之年,也是长庆街道创新蝶变重要攻坚之年。长庆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奋力打造展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基层样板。

  (一)知势谋局,打造改革创新基层样板。遵循“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理念,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制胜,真正做到以改革破难题、激发新动能。

  1.建立比学赶超工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领跑。要积极融入省市改革开放大局,将改革创新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谋划,明确重点改革任务书,定好改革时间表,全街干部增强改革意识、扛起改革担当。要开展每季度改革创新“大比武”,各科室、社区围绕群众关键小事、重点任务克难攻坚,对比学赶超、改革创新成果进行展示。紧抓“试点示范、领导批示、媒体报道”等多个维度对各科室、社区改革创新工作进行评级,纳入年底考核。

  2.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进一步解决机制体制、执行操作等方面问题,助推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做深做实。通过“加”强管理、“减”化矛盾、“乘”以合力、“除”弊革新等多维度发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担当、依法高效、清廉为民的“执法铁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进一步简事项、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少次数、建平台,跑出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3.助推**中国丝绸城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单位运营,做大做强丝绸不夜城、云上直播间、青年音乐角等活动,通过新业态、新消费、新管理,利用文创产品吸引人、文化活动熏陶人、文化氛围感染人,推动**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使其成为繁华生活重要体验点、**丝绸文化网红打卡点。同时,结合省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工程,串珠成线,构建一条联通日报、省全民健身中心、**市体育馆、**中国丝绸城,对接延安路国际大街、武林商圈的时尚文化中轴,打造运河畔最闪亮的文化后街。

  (二)蓄势跨越,打造高质发展基层样板。锚定打造金融强街目标,认真编制“十四五规划”,积极对标长三角,描绘发展新蓝图。

  1.向高新项目要效益。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企业、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推进诚通融资租赁、“建行生活”消费金融等优质项目花落长庆,全力打造金融板块集聚街。

  2.向产业集群要效益。全力构建摩根系、担保系、金控系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项目、基金、股权投融资、上市为一体的深度金融合作生态圈。以联华集团、热联集团带动商贸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老旧商务楼宇提升改造,推动国际创意中心园区转型升级,打造汇金国际大厦税收10亿元楼宇,建设“环运河金融带”,形成“高端、高新、高税”产业集群。紧抓**迎亚运和省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契机,将项目发展与体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建设区体育文化产业集群。

  3.向优质服务要效益。始终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常态化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工作,落实“包楼、包企、包铺”三包责任制,完善定点联系走访长效制度。充分发挥“汇金魔方”作为“人才驿站、企业服务中心、招商中心”三位一体高端企业服务中心作用,以工商联、商会、联谊会等平台,定期开展项目资本对接会、金融“下午茶”等系列活动,形成生态圈企业抱团发展良好氛围。

  (三)借势登高,打造民生幸福基层样板。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引领样板街,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抓好疫情常态防控。持续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人、物、地”同防,巩固升级“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大脑+大妈”等防疫手段,健全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常态化监测,加强入境和国内高风险区来长庆人员管控,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及其他冷链产品疫情防控。完善应急措施,细化处置预案,储备充足防控物资,全面提升街道应急备战能力。

  2.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二次供水改造、美丽街巷等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用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全覆盖。扩大“0-3”岁婴幼儿照护试点,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长庆品牌”。

  3.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快社会组织培育。试行“微项目·微自治”模式,协同政府、社区组织、居民三方力量,深入推进社区自治工作。坚持对社工“严管厚爱”,开展“暖心工程”,通过“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等系列举措,让社工队伍活起来。

  (四)乘势而上,打造智慧治理基层样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围绕全域治理现代化,打造标准化、智慧化、集成化的基层智慧治理“长庆样板”,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1.擦亮数字驾驶舱长庆品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长庆数字驾驶舱建设,持续擦亮全市首个街道级数字驾驶舱品牌。完善基础数据库。丰富人、房、企基础数据库,实现人口、房屋、企业等数据分幢分户图形化展示。深化应用场景创建。积极拓展丝绸城智慧街区、智慧停车等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创新打造“社区微脑”,提升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水平。探索街道数字驾驶舱乘客端建设,用数据赋能服务,推动数据共享,搭建居民与数据的共享窗口。推进重点工作在线监督,打通居民参与渠道,提高参与度。创新“523”出租房系统。打造智慧出租房系统版,提升预警能力切实强化街道出租方管理。

  2.筑牢社会大平安基层基础。高标准建好矛调中心,实现接访、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试点社区旧改调解工作站,推进信访维稳案件“减存量、防增量”。推进青春坊东片、长宁片、浙报宿舍、大营盘等19个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打好硬件提升改造翻身仗,守牢安全底线。

  3.打造全域美丽城市新面貌。重视规划引领,聚焦目标、产业、功能三个布局,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破解街道南北发展不平衡,提升发展竞争力。紧抓迎亚运契机,全力推进万方老旧小区改造和街区环境面貌提升工程。聚焦生态化、数字化,以共治共享、智慧宜居为内涵,打造群众满意未来社区。打好“拆、治、分”组合拳,深化垃圾分类居民自治行动,坚持“线上+线下”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北小商品市场周边联合整治,确保辖区周边环境宜居平安。

  (五)谋势创先,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样板。以党建引领、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全域党建引领新模式,实现长庆基层党建“全域红”。

  1.深耕意识形态“责任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主动权,切实扛起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体责任。推进育苗育林凝心工程,着眼于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思想方法和能力水平提升,加大干部到黎平、恩施等地外出挂职锻炼力度,组织党员干部赴上海、深圳、广州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切实提高干部谋划工作的高度、宽度、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实施师徒传帮带“蹲苗”计划,弘扬“敢争一流、敢于负责、敢为人先”三敢精神,打造一流铁军队伍,让长庆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2.擦亮基层党建“新亮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挥长庆新文化运动“一师风潮”发源地、《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翻译起草地、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诞生地的红色优势,深入挖掘陈望道、鲁迅、刘大白等红色基因,牢记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印记,打造**最一流的叫得响、看得见的“红色心脏”。大力实施“红色纽带”工程,加大小区党支部覆盖面,巩固提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十法”、“红色物管”、“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等创新实践,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开展“党建双强”工程,继续挖掘“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

  3.推进两新党建“再创新”。建强楼宇党建,以“楼宇党建”引领人才、“楼宇服务”吸引人才、“楼宇活动”凝聚人才,建设党建引领、多样服务、多元共治、多方受益的“楼宇生态圈”。深入实施“513武林英才”和“518武林英杰”计划,加快释放人才生态“黄金30条”政策效益,厚植重才用才爱才沃土。

  四、聚焦十大重点,着力打造和谐幸福街区

  1、推进重大重点项目攻坚。整体谋划,推动环北小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省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馆亚运场馆改造。

  2、助推**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完善双街景观亮化,促进街区品牌提升,着力打造文化厚街、人气旺街、消费强街、品质优街。

  3.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全面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整体“智治”。

  4.打造金融聚集强街。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加速新兴金融布局,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构建新型金融产业生态圈。

  5.推动全域数字长庆建设。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长庆数字驾驶舱建设,充实基础数据库,深化应用场景建设,推进数字赋能、智慧应用。

  6.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投入忆元改造资金,在2022年完成92幢房屋33余万平方米改造。

  7.高标准推进智安小区建设。推进青春坊东片、浙报宿舍、田家桥13号等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坚守安全底线。

  8.做实“一老一小”民生幸福工程。重点推进吴牙、柳营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多功能活动场室,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改革持续发力,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9.打造小区管家长庆2.0版。推进物管站建设,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着力提升小区管家服务水平,提升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10.打造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长庆样板。全力推进小区党总支全覆盖,积极谋划基层党建新亮点,做大做强长庆党建红街金字招牌。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篇14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xx街道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当好建设“重要窗口”“头雁战队”排头兵,统等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线战役”,在挑战与应战中夺取“双线胜利”。

  一、认识“重要窗口”新内涵,着力擘画“六稳”“六保”新答卷

  (一)破与立并举,凝心聚力抓出改革破题“真实效”1.聚焦治理难点,激活新动力。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基层执法“12345xx模式”,打造基层治理“XX样板”。改革工作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车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等领导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动态清样、新华社每日电讯等30余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2022年7月,街道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被评为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案例,省委《竞跑者》对此进行刊发。2.聚焦能级提档,擦亮新面貌。全力推进城市面貌和核心竞争力提档升级。以“国风丝韵·未来街区”为主题,推动丝绸城提档升级,擦亮XX丝绸之府金名片,打造全国"一带一路"丝绸文化新地标。成功承办“新消费?醉XX”休闲购物节暨XX中国丝绸城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开街仪式。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等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报道,胡伟副市长批示肯定。全力推进省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搬迁项目,17天完成搬迁签约“清零”,刷新国有土地房屋搬迁签约“xx速度”。3.聚焦服务便民,打造新高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创新推进审批服务下沉,全年受理各类业务余次,实现“综合办”。率先试点0-3岁婴幼儿照护社区普惠模式,建成全省首个普惠式托育园——奶牛城堡托育园,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微托育xx模式。聚焦“停车难”突出矛盾,率先探索中心城区“123”智慧停车模式,吸纳丝绸城周边的场馆、楼字、公共泊位等停车泊位1623个,夜间停车指数提升58.3%,小区舒心指数提升60%。

  (二)快与稳并进,创新驱动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1.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项目194个,合计注册资金153.23亿元,位列全区第一;引进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家,总投资达13亿元。一是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招引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20亿、金控天勤对外投资10亿、天道金科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等大项目落地xx。省担保集团、省农担等省级金融平台正式入驻,汇金金融产业集聚平台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二是项目落地装上“提速器”。积极瞄准央企、国企、500强企业,招大企、强企。完成签约项目8个,储备大好高项目6个。其中,中能基业、“常青藤爸爸”儿童启蒙教育外资项目顺利设立;诚通租赁项目进入迁址;规模50亿元的摩根三期人民币股权基金正式启动设立,为经济发展装上“提速器”。聚焦XX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加大数字经济产业招引。前三季度,实现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6亿元,位列全区第三。三是招企稳企打出“组合拳”。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推进线上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强化主动招商、上门招商,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xx、xx、xx等地敲门招商10余次,拜访科大讯飞、寿仙谷、艾特智能、均胜电子等企业20家,扩大招商“朋友圈”。2.企业活力全面复苏。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增值税、个税退税等影响,街道全年实现税收12.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81亿元。一是重点企业精准发力。133家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合计实现税收11.77亿元,占比92.6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26亿元,占比91.92%。其中,浙法传媒、蓝狮子图书、中外运空运、边神网络等66家企业已超去年全年税收。二是金融产业逆势上扬。税收百万元以上的23家金融企业增长翻番,合计实现税收1.1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省金控、省担保集团、省农担、摩根一期基金等增长强劲。三是新进企业质效突出。192家20XX年至今的新引进企业开始产税,合计实现税收1.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其中,省融资再担保、农融担保、省融资担保、诚通国贸、省金融控股5家企业突破千万元,容诚会计师事务所、XX国有资本、源星基金、幻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公司、中林国贸等发展迅速。3.安商稳商彰显温度。用情用心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一是建机制。全市率先提出“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活动,助力全街764家沿街店铺、11幢楼宇、家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物资紧缺问题。为XX中国丝绸城285家承租户送上469万元房租减免大礼包,让企业感受到了关怀和信心。二是优服务。全年共走访企业2000余家次,帮助知夫子、乐等网络等企业成功解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问题300余个。组织50名专业律师组成“云上法律援助团”,通过线上直播开设“空中慕课”,帮助解决辖区企业在疫情期间工资发放、劳动用工、合同风险管理等问题200余个。提增汇金魔方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全年累计举办项目路演、商务接待等活动60余场。联合区科技局、区金融办、辖区银行等开展科技、金融政策辅导,成功促成市金联会服务基地落户。三是保稳定。截止2022年三季度,实现税收净流入415.5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净流入185.62万元,为全区唯一税收净流入街道。协助德昌隆解决区内安商稳商场地,帮助雅拓信息技术和拓云计算机入驻国投大厦,增强企业根植性。

  (三)内外共发力,精准聚焦办好为民服务“关键事”1.疫情防控有实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xx人用责任和智慧奏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打好“硬隔离+软服务”“大数据+网格化”“大妈+大脑”“一名党员一幢楼”包楼联户倡议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组合拳,织密红色“防护网”。人大代表、新阶层爱心企业等爱心群体为抗疫募捐资金和物资达140万余元。街道党工委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红色送餐队等先进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2.社区建设有力度。强化社区硬件建设力度,完成十五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建成全区首家社区级城市书吧,建好百姓健身房,让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体育事业更具活力。高质量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好班子,助力社区加快发展。齐心协力打赢人口普查硬仗,做到不疏一户、不漏一人,以数据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3.民生服务有保障。聚焦民生小事,办好民生实事,已完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御跸弄美丽街巷提升改造、高层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民生实事31件。建成全省首家“0-3”岁普惠型托育园“奶牛城堡”。加大对困难群众、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人群帮扶力度,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慰问金、救助金4100余万元。开展线上就业“云招聘”,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服务800余人次。帮助17户困难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登上人民日报报道。

  (四)制与治相融,数字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1.建好“数字驾驶舱”。全面推进xx微脑“数字驾驶舱”建设,拓宽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一是服务疫情防控。通过“数字驾驶舱”中心枢纽,推进各部门数据整合,形成线上线下、快速响应的群防群控运行机制。疫情期间,利用数字驾驶舱“523”出租房管理系统,撬动1.4万流动人口信息排查,完成健康码核查2600余人次,重点人员管理人次,提前发现并有效处置居民在小区药店门口聚集哄抢口罩等安全隐患6起,最快5分钟疏散人群。二是聚焦城市管理。针对“小餐饮”“工地管理”等两大执法监管重点,开发“生态环保”模块,对147家餐饮企业油烟清洗进行线上管理和在线预警;接入在线扬尘及噪声监测数据,实现工地扬尘和噪声污染“24小时监督”。三是打造“智慧街区”。借助5G、AR、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搭建中国丝绸城超融合实景应用平台,对407家商户信息实行立体化实景标注,实现街区管理智能化、智慧化。同时,运用智慧服务小程序、停车引导、5G穿衣镜等多种服务载体,推进智慧化购物全流程体验。2.推进环境面貌大提升。推进19个小区、149幢、户、5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打好环境提升“百日攻坚”战,全面提升街区治理水平,获评市优胜街道。完成17个小区97幢房屋污水零直排改造以及49幢房屋地下管网“清肠”行动,区属医院、学校“污水零直排”工程全部高质量改造完毕。积极推进青春坊16幢、青春坊32幢及柳营花园2幢高层二次供水改造项目。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开发垃圾分类应用场景。联合城管、交警等多部门持续强力推进环北市场和丝绸服装城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累计出动力量250余人次,查扣违法“四小车”271辆。街道食安办被评为年“省三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XX小区和XX公寓小区被评为省高标准示范小区,小区被评为2022年“美好家园”。3.构建三治融合新格局。深入推进“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积极探索“三治融合”xx模式。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组织换届、反诈宣传等进行普法宣传,开展街道调解员普法沙龙。发动“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三和交流室”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浙大御跸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社区。

  (五)严与实共抓,比学赶超实现基层党建“全域红”1.把准理想信念方向盘。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上率下带动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40余次,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在杭精神”“我与学习强国”等知行讲堂主题活动3次。组织干部赴xx、xx、智慧网谷小镇等地参观学习10余次,开拓干部视野,振奋干部精气神。建成全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弘扬社会正能量。今年以来,众人自发抬车救人、雨天爱心伞接力、见义勇为“扫堂腿大伯”等正能量事件共同构筑xx“最美现象”,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和关注。2.扩展小区党建覆盖面。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立14个小区党组织,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支部)一楼道党支部”四级组织体系。探索推出“榜样带动”“环境攻坚”“三卡一册常态管理”“家门口的议事厅”等小区治理行动,将垃圾分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小巷建设等工程纳入小区治理范围,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建成全市首个室外智能电子屏有声图书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习近平总书记声音走进里弄小巷。3.打好选人用人主动仗。顺利完成社区组织换届,选举产生党委委员42名,平均年龄47.2岁,居委会委员36人,平均年龄57岁。一批组织信任、群众认可、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骨干走上社区领导岗位。招才引智,激活人才对街道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116名,其中B类1名,C类人オ9名,D类人オ56名,E类人オ50名,为街道发展蓄势赋能。4.筑牢党风廉政防火墙。街道党工委书记坚决履行“第一责任人”与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双落实,实施党风廉政工作清单式管理,制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岗双责”等三张工作清单,探索创新“精准监督,码上清廉”,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成立旧改“哨点”监督队,保障重点工作推进。绘制廉官墙绘,建设七彩家风路、廉政书房,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一年来,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支持人大、政协、统战、人民武装等工作。人大街道工委围绕区、街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组织代表开展定向视察等活动30余次。动员辖区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捐赠资金及物资达140余万元;推进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两个全覆盖”试点工作,成立xx街道政协委员小组临时党支部。强化人民武装工作,全力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教育等工作,建强组织阵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对标“重要窗口”新任务,全力谋划xx发展新蓝图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面临“阵痛期”。受到海内外疫情和当前国际复杂形势影响,今年街道税收、外贸、外资等指标下降。部分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安商稳商压力,给街道带来挑战。如何立足xx区位优势,有效激活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展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发力还需系统规划。二是产业转型面临“换挡期”。街道市场多、流动人口多,辖区内环北小商品市场、环北丝绸服装城、纺织品面料市场等还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XX中国丝绸城在提升改造后,如何实现专业化运营和时尚嬗变,需要更加深入地谋划。三是创新创优面临“提档期”。街道党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顺、力量配置不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赋能新治理、激活最末梢,还需不断转型升级。

  三、锚定“重要窗口”新目标,奋力打造新时代

  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基层样板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xx讲话精神关键之年,也是xx街道创新蝶变重要攻坚之年。xx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奋力打造展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基层样板。

  (一)知势谋局,打造改革创新基层样板。遵循“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理念,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制胜,真正做到以改革破难题、激发新动能。1.建立比学赶超工作机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领跑。要积极融入省市改革开放大局,将改革创新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来谋划,明确重点改革任务书,定好改革时间表,全街干部增强改革意识、扛起改革担当。要开展每季度改革创新“大比武”,各科室、社区围绕群众关键小事、重点任务克难攻坚,对比学赶超、改革创新成果进行展示。紧抓“试点示范、领导批示、媒体报道”等多个维度对各科室、社区改革创新工作进行评级,纳入年底考核。2.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进一步解决机制体制、执行操作等方面问题,助推一支队伍管执法工作做深做实。通过“加”强管理、“减”化矛盾、“乘”以合力、“除”弊革新等多维度发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担当、依法高效、清廉为民的“执法铁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进一步简事项、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少次数、建平台,跑出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3.助推XX中国丝绸城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单位运营,做大做强丝绸不夜城、云上直播间、青年音乐角等活动,通过新业态、新消费、新管理,利用文创产品吸引人、文化活动熏陶人、文化氛围感染人,推动XX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使其成为繁华生活重要体验点、XX丝绸文化网红打卡点。同时,结合省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工程,串珠成线,构建一条联通日报、省全民健身中心、XX市体育馆、XX中国丝绸城,对接xx路国际大街、武林商圈的时尚文化中轴,打造运河畔最闪亮的文化后街。

  (二)蓄势跨越,打造高质发展基层样板。锚定打造金融强街目标,认真编制“十四五规划”,积极对标长三角,描绘发展新蓝图。1.向高新项目要效益。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企业、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推进诚通融资租赁、“建行生活”消费金融等优质项目花落xx,全力打造金融板块集聚街。2.向产业集群要效益。全力构建摩根系、担保系、金控系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项目、基金、股权投融资、上市为一体的深度金融合作生态圈。以联华集团、热联集团带动商贸产业提档升级。加快老旧商务楼宇提升改造,推动国际创意中心园区转型升级,打造汇金国际大厦税收10亿元楼宇,建设“环运河金融带”,形成“高端、高新、高税”产业集群。紧抓XX迎亚运和省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契机,将项目发展与体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建设区体育文化产业集群。3.向优质服务要效益。始终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常态化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工作,落实“包楼、包企、包铺”三包责任制,完善定点联系走访长效制度。充分发挥“汇金魔方”作为“人才驿站、企业服务中心、招商中心”三位一体高端企业服务中心作用,以工商联、商会、联谊会等平台,定期开展项目资本对接会、金融“下午茶”等系列活动,形成生态圈企业抱团发展良好氛围。

  (三)借势登高,打造民生幸福基层样板。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目标,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引领样板街,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1.抓好疫情常态防控。持续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人、物、地”同防,巩固升级“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大脑+大妈”等防疫手段,健全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常态化监测,加强入境和国内高风险区来xx人员管控,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及其他冷链产品疫情防控。完善应急措施,细化处置预案,储备充足防控物资,全面提升街道应急备战能力。2.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聚焦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助残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二次供水改造、美丽街巷等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用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大学全覆盖。扩大“0-3”岁婴幼儿照护试点,打造婴幼儿照护服务“xx品牌”。3.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加快社会组织培育。试行“微项目·微自治”模式,协同政府、社区组织、居民三方力量,深入推进社区自治工作。坚持对社工“严管厚爱”,开展“暖心工程”,通过“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等系列举措,让社工队伍活起来。

  (四)乘势而上,打造智慧治理基层样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围绕全域治理现代化,打造标准化、智慧化、集成化的基层智慧治理“xx样板”,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1.擦亮数字驾驶舱xx品牌。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xx数字驾驶舱建设,持续擦亮全市首个街道级数字驾驶舱品牌。完善基础数据库。丰富人、房、企基础数据库,实现人口、房屋、企业等数据分幢分户图形化展示。深化应用场景创建。积极拓展丝绸城智慧街区、智慧停车等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创新打造“社区微脑”,提升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水平。探索街道数字驾驶舱乘客端建设,用数据赋能服务,推动数据共享,搭建居民与数据的共享窗口。推进重点工作在线监督,打通居民参与渠道,提高参与度。创新“523”出租房系统。打造智慧出租房系统版,提升预警能力切实强化街道出租方管理。2.筑牢社会大平安基层基础。高标准建好矛调中心,实现接访、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试点社区旧改调解工作站,推进信访维稳案件“减存量、防增量”。推进青春坊东片、长宁片、浙报宿舍、大营盘等19个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打好硬件提升改造翻身仗,守牢安全底线。3.打造全域美丽城市新面貌。重视规划引领,聚焦目标、产业、功能三个布局,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破解街道南北发展不平衡,提升发展竞争力。紧抓迎亚运契机,全力推进万方老旧小区改造和街区环境面貌提升工程。聚焦生态化、数字化,以共治共享、智慧宜居为内涵,打造群众满意未来社区。打好“拆、治、分”组合拳,深化垃圾分类居民自治行动,坚持“线上+线下”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持续推进环北小商品市场周边联合整治,确保辖区周边环境宜居平安。

  (五)谋势创先,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样板。以党建引领、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全域党建引领新模式,实现xx基层党建“全域红”。1.深耕意识形态“责任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主动权,切实扛起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主体责任。推进育苗育林凝心工程,着眼于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思想方法和能力水平提升,加大干部到黎平、恩施等地外出挂职锻炼力度,组织党员干部赴xx、xx、xx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切实提高干部谋划工作的高度、宽度、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实施师徒传帮带“蹲苗”计划,弘扬“敢争一流、敢于负责、敢为人先”三敢精神,打造一流铁军队伍,让xx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2.擦亮基层党建“新亮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发挥xx新文化运动“一师风潮”发源地、《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翻译起草地、全国第一个楼道党支部诞生地的红色优势,深入挖掘陈望道、鲁迅、刘大白等红色基因,牢记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印记,打造XX最一流的叫得响、看得见的“红色心脏”。大力实施“红色纽带”工程,加大小区党支部覆盖面,巩固提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十法”、“红色物管”、“一名党员一幢楼”、“企企铺铺见党员”等创新实践,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开展“党建双强”工程,继续挖掘“武林大妈”“三和交流室”等“最美力量”,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3.推进两新党建“再创新”。建强楼宇党建,以“楼宇党建”引领人才、“楼宇服务”吸引人才、“楼宇活动”凝聚人才,建设党建引领、多样服务、多元共治、多方受益的“楼宇生态圈”。深入实施“513武林英才”和“518武林英杰”计划,加快释放人才生态“黄金30条”政策效益,厚植重才用才爱才沃土。

  四、聚焦十大重点,着力打造和谐幸福街区

  1、推进重大重点项目攻坚。整体谋划,推动环北小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省全民健身中心和XX体育馆亚运场馆改造。2、助推XX中国丝绸城二次提档升级。引入专业团队运营,完善双街景观亮化,促进街区品牌提升,着力打造文化厚街、人气旺街、消费强街、品质优街。3.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全面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政务办事、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整体“智治”。4.打造金融聚集强街。狠抓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总部,加速新兴金融布局,促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发展,构建新型金融产业生态圈。5.推动全域数字xx建设。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xx数字驾驶舱建设,充实基础数据库,深化应用场景建设,推进数字赋能、智慧应用。6.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投入忆元改造资金,在2022年完成92幢房屋33余万平方米改造。7.高标准推进智安小区建设。推进青春坊东片、浙报宿舍、田家桥13号等智安小区建设,整合智慧用电、智慧烟感、智慧消火栓等基础设施,坚守安全底线。8.做实“一老一小”民生幸福工程。重点推进吴牙、柳营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多功能活动场室,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改革持续发力,着力提升居民幸福感。9.打造小区管家xx2.0版。推进物管站建设,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着力提升小区管家服务水平,提升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10.打造党建引领小区治理xx样板。全力推进小区党总支全覆盖,积极谋划基层党建新亮点,做大做强xx党建红街金字招牌。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2022年单位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怎么写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工作思路 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2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部署 2022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总结2021展望未来 2020-2021年工作总结